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化学   53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2篇
物理学   1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周期极化的电极结构及相关工艺缺陷的电场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外加电场法对铁电体进行周期极化时的电场分布,讨论尖端效应对极化的影响,比较两种不同的电极设计方案-梳形电极和框形电极的优劣.分析了多周期光栅同时极化时的电场分布,推断了大周期与小周期之间存在的竞争现象.本文最后对光刻造成周期电极的断条、毛刺工艺缺陷和液体电极方案的残留气泡缺陷进行了探讨.数值计算得出的结论比较圆满地解释了实验中的许多现象.  相似文献   
32.
聚芳酯树枝状分子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功能化改性二氧化硅广泛应用于色谱分离、异相催化、酶和蛋白质的固定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等领域 [1] .通过改性 ,不仅可以使二氧化硅粉体的表面功能化 ,而且可以显著改善纳米二氧化硅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 ,从而提高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2 ] .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主要涉及表面硅醇基的化学反应和接枝聚合反应 [1] ,所接枝的有机分子一般为线型结构 ,而具有规则枝化结构的树枝状分子近年来也受到了关注 [3~ 8] .Tsubokawa等 [3 ]用发散法将聚酰胺类树枝状高分子 (PAMAM)接枝到了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 ,经改性后的产品在…  相似文献   
33.
采用苯乙烯(St)单体对具有不同分子形态的聚乙烯(PE)进行了扩散聚合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相比,由于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长支链的存在导致其结晶度最低,因此LDPE能够为St单体扩散提供更多的自由体积,故St单体的扩散速率最快,聚苯乙烯(PS)扩散饱和值最高.PS在不同种类的PE颗粒中均呈现为"M"型分布,且在不同PE颗粒中PS纳米微球粒径基本相同.部分扩散到PE颗粒内部的St会对PE接枝形成PE-g-PS,这种接枝物在相界面处可作为相容剂减小分散相的尺寸,增加分散相和基体间的界面黏合力,同时可使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4.
针对苯乙烯(St)单体对不同聚集态结构聚丙烯(PP)的扩散聚合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PP由于乙丙共聚无定形区的存在,能够为St单体的扩散提供更大的自由体积,故St单体扩散速率更快,达到聚苯乙烯(PS)扩散饱和值更大,而且共聚PP颗粒中PS纳米微球粒径也从均聚PP的115 nm增大到150~200 nm.由于PP颗粒中的聚集态结构不同,在PP颗粒中的PS分布将从均聚PP的"M"型分布变成共聚PP的"n"型分布.扩散到PP颗粒内部的St对PP的接枝作用不仅能防止PS纳米微球在成型加工过程时的单纯聚并,而且可使材料的拉伸强度、模量及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体现了PS刚性粒子对PP的增强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35.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以TMB5为代表的取代芳酰胺型β成核剂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形态演变规律及其对i PP的β诱导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MB5虽然没有明确的熔点,但其原始晶体可以在升温中逐渐熔融并在降温时形成较细的棒状形态;而TMB5对i PP结晶的诱导作用主要和其在i PP熔融体中产生的二次形态密切相关:在保证TMB5分解不明显的温度条件下,混炼温度的提高有利于TMB5在冷却过程中形成更为细小的棒状形态,使PP中β晶的相对含量提高;在混炼之后的二次加工成型过程中,较低的熔融温度和较慢的降温速度有利于β晶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36.
郭朝霞  于建 《高分子科学》2015,33(10):1380-1388
The diffusion and subsequent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St)/butyl methacrylate(BMA) mixed monomers in i PP pellets to prepare copolymer nanoblends were investigated. The diffusion step was carried out at 90 ℃ for 2 h in water, and the copolymerization was initiated by the addition of BPO with the aid of a small amount of St. The diametrical distributions of both St and BMA units and their ratio St/BMA were investigated by micro FTIR. Both St and BMA can diffuse into the centres of i PP pellets. The diametrical distribution of St/BMA ratio is constant in all the copolymer blends. The copolymer composition depends on the comonomer feed ratio. 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copolymers were measured by GPC after extraction with tetrahydrofuran. The phase morphology of the copolymer blends was investigated by FESEM, showing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s of less than 100 nm. DSC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diffusion and subsequent copolymerization of St/BMA monomers only occur in the amorphous regions of i PP pellets.  相似文献   
37.
研究了聚丙烯(PP)在附近有其他聚合物存在下,其光氧老化受"传染"的现象.研究发现,PP的光氧化会受到邻近聚合物降解产物的影响而被加速,即发生光氧化降解的"传染".当"传染源"不同时,被"传染"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在P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尼龙6(PA6)和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PSB)中,PSB的降解产物影响最大,使得PP光氧化的降解速率成倍增长.老化后的PP或PMMA作为"传染源"时,对PP的光氧化降解速率有进一步的促进.这种"传染"行为与聚合物降解产物的种类和含量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郑荣  许勇  于建  王柯 《分析试验室》2014,(7):864-868
建立了乳液、霜、水以及油类化妆品中2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不同基质样品经不同方法净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或液相色谱-质谱进行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采用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250 mm×0.25μm),程序升温,选择离子模式同时测定21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液相色谱-质谱采用MN EC-C18色谱柱(4.6×100 mm,2.7μm),以甲醇和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采用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同时测定2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2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回收率实验结果为89.3%~105.6%,RSD为0.4%~4.0%,检出限均小于0.3 mg/kg。方法适用于化妆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全面筛查。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作者课题组近年来在导电型高分子/碳纳米管(CNT)复合材料研究中若干有代表性的工作,我们从设计多相多组分体系角度出发,通过向单一高分子/CNT体系中添加包括无机粉体、有机高分子和第二种导电介质等第三组分来调控CNT在体系中的分布状态,以期建立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的技术方法,并研究了添加第三组分引致材料导电性能提...  相似文献   
40.
对于酚酸化合物的分离,过去多用正相薄层色谱法,但效果不甚好。近来国外学者开始采用反相薄层色谱及反相液相色谱分离,效果大大提高。本文使用两种方法,在反相高效色谱柱上完成了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包括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异构体的分离,并研究了上述化合物的保留值与流动相中有机相比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