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化学   12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01.
研究了C3-C9烷烃在不同的改性ZSM-5沸石上的反应规律.过渡金属离子改性的ZSM-5沸石显示了较高的芳烃选择性,芳烃的选择性还取决于改性金属离子的脱氧能力并可通过预硫化得到改进.钾、钡改性的沸石显示了较高的烯烃选择性,增加钾含量,烯烃选择性显著提高,但也明显抑制了催化剂的活性;提高Ba含量,同样可提高烯烃选择性,但对活性影响不大.环己烯的模型反应结果表明,K,Ba的作用在于抑制了双分子氢转移反应和提高了脱氢能力.红外表征结果表明,沸石表面的羟基,因不同金属改性而发生不同的变化.此外,气相氧对提高烯烃和芳烃的收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了不同碱金属离子对CaO的促进作用,发现以Na~+的添加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含钠化合物对CaO的促进作用,并用脉冲反应技术研究Na~+/CaO催化剂表面氧物种的特性及其作用。CaO表面上存在非选择性氧化的氧物种。Na~+对CaO的修饰作用是抑制非选择性氧化。当表面上的非选择性氧化的氧物种消耗后,体相的晶格氧会向表面迁移,以补充消耗掉的表面氧物种。消耗掉的表面氧物种也可由气相氧补充。CH_4脉冲和混合气脉冲说明仅靠[Na~+O~-]中心不足以使甲烷转化成C_2产物,必须有气相氧的参与才能使甲烷转化成C_2产物。  相似文献   
103.
用高硅含磷五员环沸石分子筛(商品代号HZRP-1)作为载体,制备了Mo/HZRP-1催化剂.与Mo/HZSM-5相比,Mo/HZRP-1对甲烷无氧脱氢芳构化反应也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实验过程中,在反应气中添加N2作为内标物,给出包括甲烷在Mo/HZRP-1上的结焦量、转化率及各产物选择性在内的总碳物料平衡计算结果.考察了不同Mo担载量对催化剂性能和积炭行为的影响;重点考察了不同温度焙烧后20%Mo/HZRP-1催化剂的性能和积炭行为.在反应的初始阶段,6%Mo/HZRP-1表现出很高的活性:反应进行30 min时,甲烷转化率为11%,芳烃选择性达81%,而催化剂的结焦选择性仅为12%.BET,NH3-TPD和催化反应等表征结果表明:Mo物种的数量和状态,分子筛的酸强度和酸量以及分子筛的孔道结构是决定甲烷无氧脱氢芳构化反应性能和积炭行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4.
姜辉  崔巍  舒玉瑛  徐奕德 《催化学报》1999,20(3):213-218
在无氧条件下,Mo/HZSM-5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甲烷芳构化性能.采用脉冲反应,TPSR,TPR,UV Raman,XRD和BET等手段研究了反应的诱导期.BET和XRD结果表明,钼物种较好地分散于分子筛的外表面和孔道内.TPSR和TPR结果表明,在苯产生之前催化剂上至少有两种不同形式的高价钼物种被部分还原.参照MoO3/Al2O3的TPR结果,认为这两种高价钼物种可能是以多聚酸盐和微晶形式存在的MoO3.UV Raman光谱表明,催化剂表面确实存在八面体配位的多聚酸盐铝物种;而XRD没有检测到微晶铝物种的存在.脉冲反应结果表明,预还原可以缩短反应诱导期,而某种类型积碳的存在对缩短反应诱导期更为有利.根据以上结果,认为诱导期是反应活性相逐渐形成的过程,包括高价钼物种的部分还原和碳物种的沉积,而后者可能对反应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5.
用原位FT-IR研究了甲烷和氧与纯CaO,La_2O_3和SrO氧化物以及LC和SLC催化剂的相互作用和反应.当不存在气相氧时,引入的甲烷与表面晶格氧反应生成碳酸盐物种。在室温或高温下,在这些氧化物和催化剂上不能检测到CH_4或O_2的吸附物类。但是,当CH_4和O_2同时存在时,在La_2O_3和LC催化剂上能检测到1118cm~-1的新谱带、这一谱带可能来自于表面碳酸盐在高温下氧气氛中的分解,并可归属为物种。甲烷与这一活性氧物种反应生成C_2H_4。但对SLC催化剂,在高温下不能检测到物种,而甲烷和氧在高温下反应也能产生表面碳酸盐并在气相中形成乙烯,这就表明,气相氧对这些催化剂也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在LC和SLC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可能有本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6.
107.
催化基础研究实验室,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大连海滨。1985—1987年底建成,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郭燮贤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学部委员闵恩泽高级工程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08.
本文采用H2-TPD,CO-TPD及CO/H2TPSR技术对三种方法(SMAD、浸渍、共沉淀)制备的Cu-Co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与低碳醇合成选择性进行了关联.Cu-Co催化剂上H2-TPD谱中共有四个脱附峰(A,B,C,D),其中C峰对应于低配位Co中心上的活化吸附氢,其面积百分数随不同催化剂的变化规律与醇选择性的变化规律一致.与CO-TPD谱对比,Co及Cu-Co催化剂上CO/H2TPSR谱中都出现一个新的甲烷析出峰(473~573K),归属为活化吸附氢与表面活泼碳物种之间的反应,其面积百分数随不同催化剂的变化规律与醇选择性的变化一致。基于上述结果,就CO插入中心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9.
110.
用红外光谱考察了不同温度下CO2(1.3kPa)同CaO,La2O3,SrO,LC及SLC催化剂表面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O2容易与表面作用生成各种碳酸根物种.从有关碳酸根的红外峰强度可以看到,CO2与催化剂表面作用主要生成单齿碳酸根物种.对于LC催化剂,室温引入CO2主要形成与Ca2+相连的单齿碳酸根物种;温度高于473K时,形成与La3+相连的单齿碳酸根.对SLC催化剂,温度在573K以下,只能检测到与Ca2+相连的单齿碳酸根物种;温度升至673K时,形成与Sr2+相连的单齿碳酸根物种以及桥式碳酸根物种.根据表面碳酸根的分解温度及表面碳酸根的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峰的波数差值Δσ随晶格氧的电荷增加而降低的原理,表征了催化剂表面的碱性.其结果与CO2-TPD中基于峰温顺序发现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