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化学   24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40篇
物理学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1.
代钦 《数学通报》2012,51(4):13-15,21
1 前言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传统的观点认为,备课包括钻研本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材和有关参考资料,了解学生的实际,编出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和课题(或单元)计划,写出课时计划等.备课有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之分.前者是教同一门科目的教师在一起共同研究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或介绍本学科的新的信息与知识;前者必须建立在后者的基础上.(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这里主要强调两点:教材、学生,当然备课亦包括备教法.不妨把传统的备课结构称为备课的教材—学生—教法的"三元一体结构".  相似文献   
12.
徐敏 《化学教育》2010,31(1):8-10
笔者所在学校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主持的“高端备课”系列研讨活动,我们承担的第一个任务是进行“物质的量浓度”的教学设计研究。新世纪版高中化学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写让我们感到耳目一新,教材首先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请配制0.1L含0.04molNaCl的溶液,然后请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该溶液的组成?依据教材的创意,我们设计了这样一堂课。  相似文献   
13.
徐泓 《化学教育》2010,31(8):24-27
备课、授课、课后反思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常规环节。结合一节公开课的课前准备、教学实录和课后反思过程,对如何优化教学常规环节,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为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仲鸣  冯彦国 《化学教育》2000,21(2):15-16,19
几年来,由于全组老师的不懈努力,积极探索,在化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把我们的一些做法总结成文,与广大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5.
蒋亮 《数学通报》2006,45(6):33-35
教学目标是我们备课的必经之路,在我们无数次翻教材、写教案时,我们学会了三维目标的表达方式,学会了用相同的句式、相同的套话去描述.也许正是在这无数次地重复当中,教学目标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不需要思考的“条件反射”;成了可以跳过的摆设;成了“八股”式的“备课秀”.近几年来,笔者参加过许多次听课、评课活动,深深感到:在一线教师中,普遍缺乏目标意识,很少有人关心教学目标究竟在教学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三维目标之间该如何有机地整合;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处理.这里,笔者想从教学目标的结构和处理这一角度,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以便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上,你在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时,总有一些学生会越出你预设的"轨道":有的突发奇想,有的打破砂锅问到底……凡此种种,总不能让你称心如意.如果把教师备课时对于学生将如何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形成的预定思路作为一个"标准思路",那么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形成的与之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思路,就是所谓的"非标准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高端备课”项目下教师与学生行为互动的关键特征,研究采用视频分析法及滞后序列分析法(LSA)对2019年高端备课项目中“离子反应”课堂中的师生交互行为、比率、教师语言、师生操作技术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行为等进行量化与质性分析。研究发现,高端备课更加关注学生对于本源性认识问题的科学认识逻辑,以传授核心观念建构以及基于学生认识发展为本为理念,由知识解析为本向促进学生认识发展转变,通过师生思维不断碰撞的过程促进学生知识迁移与应用,为常态化课堂优化提供了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8.
学校选拔我去参加市里的一堂评优课,一周前拿到了课题<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由于要求课堂设计要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因而,备课过程中我认真读了一遍课程标准.然而,辛苦准备且自认为不错的一堂课,竟然没有获得满堂喝彩.虽然评课的老师用了谨慎的措词,但是深深地反思过后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重新对照课程标准认真思考,倒有了一些收获.下文为笔者对该公开课所作的反思,供数学教育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对概念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速,然后用概念图的形式阐释了其物理教学功能:可用作教师的整体备课,帮助师生逾越教学难点;可作学习的“脚手架”,能加速知识同化,促进知识整合;可用作教学评价及合作性学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