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70篇
化学   1139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30篇
物理学   2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7 毫秒
51.
52.
Conventional oven drying (COD) and supercritical drying (SCD)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the preparation of Mn-substituted hexaaluminate (BaMnA111O19-α) catalysts. The effect of drying methods on phase composition, specific surface area, pore structure, reduction behavior of Mn^3 ions, and combus-tion activity of the samples was investigated. The homogenous mixing of the components in the sol-gel process could be maintained by SCD, and the hexaaluminate phase was almost the only phase of the resulting materials after calcination. H2-TPR revealed that the Mn^3 ions in the sample obtained by SCD were easier to be reduced than that by COD. Moreover, the samples obtained by SCD have higher surface area, narrower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higher combustion activity than those obtained by COD.  相似文献   
53.
刘锦耀  赵建平  张先俊  王梅  刘维涓 《色谱》1995,13(5):342-345
 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脱除云南小粒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取得较好效果;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色/质谱手段,对SFE处理前后的咖啡中的香味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用于进行咖啡香味鉴评的模型。  相似文献   
54.
采用不同溶剂的连续萃取法,对超临界CO2固相接枝法制备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PP-g-MAH)进行分级并获得了等规度不同的级份。对所得级份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表征,结果表明:接枝率不同的级份所对应的材料性能存在明显差异,接枝反应更易发生在非晶区或结晶不完善的区域,但接枝率越高的PP-g-MAH接枝越均匀。  相似文献   
55.
田静 《色谱》2007,25(3):361-361
样品分析过程包括取样、样品制备与处理、分析测定、数据处理、总结报告等五个部分,通过统计发现样品处理所需时间占整个分析过程的61%,而分析测定的时间仅占6%。目前实验室所采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主要为传统的索氏提取、液.液萃取、微波萃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这些技术耗时长,萃取效率低。发展高效快速的样品制备与自动化的前处理技术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6.
采用HPLC-MSn技术分析和鉴定了中药川芎超临界CO2提取液中的主要成分: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新蛇床内酯、3-丁基苯酞和苯酞二聚体。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在正离子电喷雾电离、自动多级质谱模式下进行分析。样品在ECLIPSE XDB C18色谱柱上以含0.25%乙酸水溶液和含0.25%乙酸甲醇梯度洗脱分离。对藁本内酯等苯酞内酯电喷雾电离后的碰撞裂解机理进行了探讨。Z-藁本内酯的碰撞裂解的两个主要途径为:侧链断裂脱烯和开环脱水再脱羰。实验中没有观察到孤立的脱羰过程。而这些主要成分的加钠离子的碰撞裂解过程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57.
聚酯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间歇高压反应器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及聚碳酸酯(PC)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降解反应;通过建立聚酯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降解反应模型,探讨了聚酯在甲醇中降解的机理。结果表明:PET、PBT和PC在甲醇溶液中的降解具有共性,均可分为超临界区、非临界区和中间过渡区三个区域。在超临界区聚酯完全溶于甲醇并降解为原料单体,且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碳酸二甲酯(DMC)的收率均大于90%;聚酯的降解是在聚合物分子链的无规断裂和聚酯进行酯交换反应的双重作用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58.
关于氢在活性炭上高压吸附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研制的大容量超级低温恒温槽,以20K为步长,首次在298K至77K,0到7MPa的大范围内系统地研究了氢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特性。采用容积法测定了氢在AX-21活性炭上的一组吸/脱附等温线。通过将该组数据拟合到描述I-型等温线的诸理论模型,发现Dubinin-Astakhov方程在整个实验范围内与实验数据较好地吻合。由非线性回归定出的参数值,使该方程可以±4%的误差预测吸附量。根据该模型作出了三维吸附面,并解析地计算出等量吸附热。除低压部分外,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良好。最后讨论了D-A方程在超临界领域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反相胶束法控制合成不同形貌半导体Ag_2S纳米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海成  庄京  王训  徐建  李亚栋 《化学学报》2003,61(3):372-375
采用水(溶液)/Triton X-100/环已烷/正戊醇反相胶束体系,制备出不 同形貌的Ag_2S纳米晶-100nm、长度为2.0-3.5μm、长径比为20-70的纯相幅S对合 成Ag_2S的形貌和尺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控制合成不同形貌Ag_2S纳米晶的 反应条件.显微镜分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0.
采用STE-MECC法分离测定大黄中的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大黄酸。萃取条件为压 力41.4MPa,温度50℃,改性剂量0.4mL。被测组分在10min得到全部分离。本法准确、简 便、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