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204篇
化学   185篇
晶体学   43篇
力学   29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8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1.
通过60 keV的40Ar+辐照无定形碳靶合成了大量尺寸不同的金刚石纳米颗粒.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配合能量色散X射线谱和电子衍射以及Raman谱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嵌于具有扰动石墨结构薄膜中的纳米金刚石颗粒,其成核率很高(约为1013/cm2),而且可以生长到较大的尺寸,有的甚至可以达到微米量级.对其相转变过程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离子束 金刚石纳米晶 相变 透射电子显微镜  相似文献   
12.
戴闻 《物理》2003,32(11):716-716
  相似文献   
13.
14.
用600keV的Kr~ 离子轰击Al/Cr双层薄膜样品进行界面原子反应及相互混合的研究。实验样品是在单晶硅上蒸镀约500nm厚的铝膜,相继再蒸上所需厚度的铬膜而制成的。轰击剂量为2.0×10~(15)-2.5×10~(16)Kr~ /cm~2。用2.0MeVa粒子对轰击前后的样品进行了卢瑟福背散射(RBS)分析,发现界面处有明显的原子混合存在;当轰击剂量≥1.0×10~(16)Kr~ /cm~2时,RBS谱出现有明显的坪台,经拟合计算和x射线衍射(XRD)测量证实确有化合物Al_(13)Cr_2存在;还分别得到了原子混合量及混合效率与轰击剂量的关系;最后对界面处的原子混合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由于具有良好的耐磨、抗腐蚀性以及高氧化性,目前,CrN涂层被证明是提高轴承寿命的最佳方法之一。然而随着机械器件工作环境恶劣程度的增加,单一的涂层已不能满足一些特殊的要求,尤其对于轴承,更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涂层技术来进一步提高其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特性。90年代以来,多层复合技术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了氢氟酸(HF)湿法刻蚀石英玻璃的化学机理,探索了针对衍射光学元件制作的刻蚀工艺,得到相关实验规律和工艺参数。最后对实验误差进行定量分析,得到湿法刻蚀的可控精度。  相似文献   
18.
结合实验中的工艺技术参数,以Pb,Ti两金属靶的反应共溅射为例,对我们提出的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多离子束反应共溅射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别得出了各靶的溅射速率R,反应腔中反应气体分压p以及衬底Pb,Ti的金属单质和氧化物所占的有效面积百分比与反应共溅射中直接可调的物理量,即反应气体总量Q和溅射离子束流J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揭示了反应溅射具有滞回效应的本质特征,反映了反应共溅射中相关参数的相互影响与相互耦合的特点,给出了薄膜中组分原子百分比及其氧化物的形态与溅射工艺的关系,指出了多离子束反应共溅射中稳恒溅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在软X-射线显微术研究领域中有重要应用的Si_3N_4薄膜窗口的实验室制作方法,并形成一套独特制备工艺,Si_3N_4薄膜窗口的研制成功推动了我国软X射线显微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n-GaAs电解液界面,用聚焦He-Ne激光照射, 使n-GaAs表面发生微区光电化学腐蚀, 用计算机控制步进马达, 使试样在X-Y二维方向扫描移动, 能在晶片上得到刻蚀点直径2 μm的刻蚀图案. 研究了激光相对光强, KOH、H_2SO_4、KCl等刻蚀剡的浓度, 光腐蚀的时间, 电极电位等因素对腐蚀点的直径和深度的影响, 通过实验数据找出腐蚀过程的规律, 并用光电化学原理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