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1篇
  免费   1163篇
  国内免费   545篇
化学   996篇
晶体学   30篇
力学   507篇
综合类   131篇
数学   312篇
物理学   223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自抗扰控制器能将被控对象的内、外“总扰动”进行估计并用前馈补偿的方法将其抵消,适于力矩电机因直接驱动所带来干扰的补偿与控制。针对测量噪声对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观测器带宽的限制,提出了二阶线性自抗扰的相似结构,并结合三阶积分链式微分器对其效果进行了对比仿真验证。力矩电机的控制仿真实验表明,与二阶线性自抗扰算法相比,基于相似结构的改进的力矩电机控制,能在有测量噪声情况下兼顾系统跟踪精度、突加负载时抗扰动性与抗噪性。  相似文献   
992.
周强  齐璐  夏令君  王启超 《应用声学》2015,23(7):2577-2580
有色噪声是一种分布广泛、频谱多样、频率能量分布不均匀的随机信号。有色噪声根据功率谱密度不同可划分成不同“颜色”的噪声,不同“颜色”的噪声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为获得不同“颜色”的有色噪声,本文提出一种噪声颜色可变的有色噪声产生方法,该方法根据有色噪声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利用m序列、映射法和ARMA模型滤波法,产生功率谱可调的各种(高斯)有色噪声,并在FPGA上了实现该方法。测试表明:这种信号发生器不仅可以连续产生颜色差异细微的各种有色噪声(包括白噪声),且噪声性能好。  相似文献   
993.
王路  徐江荣 《物理学报》2015,64(5):54704-054704
统一色噪声近似方法对简单一维色噪声问题研究较为充分, 本文将统一色噪声法应用到高度复杂的多维气固两相湍流系统之中.首先从颗粒运动Langevin方程出发, 利用统一色噪声法获得两相湍流Fokker-Planck方程, 然后以此为基础建立颗粒轨道两阶矩模型.文中建立的新模型成功应用于后台阶两相湍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预报合理正确.研究表明, 对于多维两相湍流系统, 统一色噪声法仍然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994.
李铭玥  谢辉  刘岑  邹静雯  李亨 《应用声学》2015,34(6):477-486
重庆作为典型山地城市,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产生了轻轨系统与其沿线建筑特有的空间关系,使得轻轨噪声的影响变得更为复杂。本文以重庆市轻轨建设现状与空间形态特征的分析研究为基础,选取了轻轨2、3号线沿线的三处典型地段进行声环境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轻轨通过时噪声会增加10-25 dB(A),而山地城市多轻轨线路多弯道,列车通过400m以下小半径弯道时噪声平均比直行状态高2-3 dB(A),同时轻轨在进出隧道时,其噪声的持续影响时间平均增加10-12s。  相似文献   
995.
针对目前PN码(Pseudo-Noise Code)相位测量抗干扰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PN码相位测量方法,该方法以PN码的相关函数为基础,以峰值点为分界点对相关峰曲线两侧分别做最小二乘直线拟合。然后求出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其中横坐标与零相偏参考值的差值就是PN码相位的估值。该方法与目前常用的最小二乘同步法和三点二次插值PN码相位测量法相比较,算法复杂度增加有限。通过仿真数据可以得出,新的PN码测量方法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能得到比最小二乘同步法和三点二次插值法更加稳定和精确的估值结果。  相似文献   
996.
Levy噪声激励下的幂函数型单稳随机共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刚  胡韬  张天骐 《物理学报》2015,64(22):220502-220502
将Levy噪声与幂函数型单稳随机共振系统相结合, 为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以平均信噪比增益为衡量指标, 针对Levy噪声激励下的随机共振现象进行了研究. 详细介绍了单稳系统势函数形式及Levy噪声的产生原理, 深入探究了不同特征指数α 和不同对称参数β 取值条件下, 单稳系统参数a和b、Levy噪声强度放大系数D对幂函数型单稳系统共振输出的作用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在任意Levy噪声分布条件下, 通过对系统参数a和b的适当调整均能诱导随机共振, 完成微弱信号检测, 且有多个随机共振区间与之对应, 同时这些区间不随α 或β 的改变而改变; 此外, 在研究噪声诱导的随机共振时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 通过调节噪声强度放大系数D也能产生随机共振, 且随机共振区间也不随α 或β 的改变而改变; 最后, 在研究系统参数a和b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时发现, 一个系统参数的随机共振取值区间会随着另一个系统参数的改变而改变. 所获得的研究结果有效解决了Levy噪声激励下幂函数型单稳随机共振系统的系统参数、噪声强度放大系数的选择问题, 为其应用于工程实践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杨光  廉保旺  聂敏 《物理学报》2015,64(24):240304-240304
在量子通信网络中, 最佳中继路径的计算与选择策略是影响网络性能的关键因素. 针对噪声背景下量子隐形传态网络中的中继路径选择问题, 本文首先研究了相位阻尼信道及振幅阻尼信道上的纠缠交换过程, 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了两种多跳纠缠交换信道上的纠缠保真度与路径等效阻尼系数. 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路径等效阻尼系数为准则的隐形传态网络最佳中继协议, 并给出了邻居发现、量子链路噪声参数测量、量子链路状态信息传递、中继路径计算与纠缠资源预留等工作的具体过程. 理论分析与性能仿真结果表明, 相比于现有的量子网络路径选择策略, 本文方法能获得更小的路径平均等效阻尼系数及更高的隐形传态保真度. 此外, 通过分析链路纠缠资源数量对协议性能的影响, 说明在进行量子通信网设计时, 可以根据网络的规模及用户的需求合理配置链路纠缠资源.  相似文献   
998.
为了利用位相差值法实现大气湍流格林伍德频率的准确测量, 研究了位相差值法的有效性、哈特曼探测器采样点数和采样频率的选取方法。首先给出了位相差值法的基本原理和测量噪声去除方法, 然后分析了哈特曼探测器采样点数和格林伍德频率的统计平均次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 当采样点数大于400、统计平均次数大于400时, 可以实现大气湍流格林伍德频率的准确测量。研究了测量噪声的影响, 结果表明:去除噪声后, 测量值的偏离误差从30%降低到0.6%。研究了算法的重复性精度, 得到测量值偏离量的RMS值为1.9 Hz, 占理论值的3%, 说明测量方法非常稳定。依据上述结果, 对8~108 Hz的湍流进行测量和分析, 结果显示, 当不考虑空气扰动时, 测量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最后, 研究了哈特曼探测器采样频率和格林伍德频率之间的关系:哈特曼探测器的采样频率越高, 能够准确测量的格林伍德频率也越高, 并得到了定量的经验公式。上述结果表明, 在满足采样点数、采样频率以及统计平均次数等条件下, 位相差值法可以实现大气湍流格林伍德频率的准确测量。该研究工作为大气湍流的格林伍德频率测量提供了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冷永刚  赵跃 《物理学报》2015,64(21):210503-210503
针对单稳系统检测脉冲信号的参数调节方法很难达到理想随机共振效果的难点, 本文提出了脉冲序列整体平移的方法. 该方法不采用系统参数调节, 而是通过偏移量的设置来实现并达到增强单稳随机共振的目的. 为了减小单稳脉冲响应波形的失真, 探讨了该方法减小脉冲响应失真的机理. 在噪声存在的情况下, 揭示了该平移方法调节噪声使噪声产生积极作用从而改善单稳随机共振的机理, 表明所提方法有利于含噪脉冲信号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00.
抗独特型抗体是机体针对抗体可变区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基于其独有的性质,它在小分子物质免疫检测中可以替代有毒标准品建立无毒化检测技术; 也可以用来建立新的免疫检测模式,特别是非竞争模式,从而提高传统免疫检测技术的特性;还能够在多残留检测中发挥优势.抗独特型抗体制备困难是制约其应用的瓶颈,但噬菌体展示库技术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