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6篇
  免费   481篇
  国内免费   1703篇
化学   2754篇
晶体学   53篇
力学   921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50篇
物理学   137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22.
通过对离子轰击下固体表面电离过程重新考虑认为,在固体表面覆氧或氧离子轰击下除表面原子的直接电离外,激发态双原子间电子交换和断键亦起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修正了局部热力学平衡模型,得到了一个包含各类离子内配分函数、电离能、金属-氧原子键断键能以及表面金属原子与氧原子结合份数等参数决定的新电离几率分析表达式。应用该分析表达式解释了金属表面覆氧、氧离子轰击金属、化合物半导体表面二次离子发射中氧增强效应、充氧量对二次离子发射的影响及其基体效应等实验现象。并由此得到了元素相对灵敏度因子的分析表达式,对化合物半导体及一些陶瓷材料表面二次离子质谱分析中元素灵敏度因子随元素电离能变化曲线给予了相应的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23.
制备并表征了二甲醚(DME)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系列Ni-Fe-La0.8Sr0.2Ga0.8Mg0.115Co0.085O3(LSGMC8.5) 复合阳极, 电极中Ni与Fe的摩尔比分别为9:1、8:2、7:3、5:5, 电极中Ni-Fe的总质量分数为75%. 利用多种技术考察了电极的物相组成, 电极以及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微观结构, 电极/电解质界面上进行的DME电化学氧化反应. 结果表明, 复合阳极中Fe含量的增加促进了电极的烧结, 同时改变了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微观结构. 电极催化DME电化学氧化的活性依赖于Ni、Fe的比例, Ni、Fe的摩尔比为8:2的电极具有最高的电化学活性. Ni-Fe-LSGMC8.5电极具有较高的催化DME氧化反应的活性与稳定性, 没有观察到电极中存在明显的积碳现象.  相似文献   
124.
用浸渍法制备并采用交流阻抗、极化等技术考察了不同组成的Ni-Sm3+掺杂的CeO2(SDC) 复合镍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及相应电池的功率输出性能.结果表明,SDC掺入镍阳极后,阳极极化过电位及电池的欧姆电阻显著减小.其中阳极过电位的减小与SDC掺入镍电极引起的三相界扩展有关,但SDC的掺入同时引起了电极反应活化能的增加,造成低温下Ni-SDC的极化过电位大于纯Ni电极.高温下,Ni-SDC阳极的阻抗谱由两个半圆组成,其中高频半圆随着SDC掺入量的增加而减小,而低频环与SDC的掺入量基本无关.低温下只观察到一个高频环.高频环可能对应三相界反应,而低频环可能对应氢的解离吸附及扩散.75%(w)Ni-25%(w)SDC/La0.9Sr0.1Ga0.8Mg0.2O3(LSGM)/Sm0.5Sr0.5CoO3(SSC)在所研究的电池中具有最大功率输出密度,其值在1073、973、873 K下分别达到1.1、0.43、0.14 W•cm-2.  相似文献   
125.
功能性超薄有序分子沉积膜的制备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1991年G.Decher等首次探讨了阴阳离子与聚电解质交替沉积制备有机超薄膜的方法。我们在完善成膜技术和发展成膜基质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其成膜过程与膜的结构,并定义这种新的自组装超薄有序膜为分子沉积膜——MD膜。MD膜是利用阴阳离子的静电吸附反应特性,通过相反离子体系的交替分子沉积制备的层状有序自组装多层超薄膜。需要指出的是,分子沉积既是有机超薄膜的制备技术,本身又是一种自组装超薄有序膜。MD膜制备工艺简单,热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好,不受基体形状与面积限制。  相似文献   
126.
郭新  袁润章  孙尧卿  崔崑 《物理学报》1996,45(5):860-868
在实验的基础上将ZrO2固体电解质的晶界分为三类:“清洁”晶界、含非晶相的晶界和含晶态相晶界,并分析了各类晶界的形态与性质,其中根据有效介质理论的计算,晶态晶界相的电导率约为基体的三倍,因而据此提出了一个运用“晶界工程”进一步提高ZrO2导电性的方法。用理论模型分析了各类晶界对ZrO2氧传感器输出电势的影响。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7.
固体铁系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水杨酸异丙酯的合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卢泽楷  朱万仁 《有机化学》2002,22(6):450-452
报道固体铁系超强酸作为酯化催化剂,并研究了用此催化剂催化合成水杨酸异 丙酯,实验结果表明:水杨酸与异丙醇的投料比n酸:n醇=1:6,催化剂的用量占 反应物总投料质量的6%,反应时间为4h,得产物水杨酸异丙酯,其产率达到94.5 %,同时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8.
通过团体吸附剂富集,再用超临界CO2脱附后用气相色谱及质谱技术对实验室内空气中气相有机污染物进行了考察。文中对采样和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与热脱附所得结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在22MPa,80℃时,用甲醇改性的超临界CO2进行萃取的结果优于热脱附法。该法鉴定出气相有机污染物中52个组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9.6%。  相似文献   
129.
纳米CeO2具有比表面积大,储氧性能好,负载金属分散度高等许多优良特性,掺杂对CeO2的结构及性能又有进一步改善,因而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掺杂对CeO2结构的影响,掺杂对CeO2在催化剂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作为阳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掺杂对改进CeO2性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0.
本文采用激光小角光散射法,测定了聚电解质-磺化聚砜(钠盐),在分别舍有NaNO_3、LiNO_3、LiCl、NaBr和NaI的DMF中各试样的表现分子量。结果表明,在含有0.07N NaNO_3的DMF中,磺化聚砜的表观分子量接近于试样的真实分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