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2篇
化学   503篇
晶体学   2篇
综合类   4篇
物理学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71.
Two novel cyclotriphosphazene derivatives containing 6- (4-hydroxyphenyl)-2,2′-bipyridine (hopbp) side groups, N3 P3 (dobp) 2 (hopbp) 2 ( 1 ) and N3 P3 (dobp) (hopbp) 4 (2) ( dobp = 2,2′-dioxybiphenyl),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ese compounds display strong fluorescent emission both in solution and in solid state. Their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are sensitive to proton: the addition of HBF4 to the methanol and dichloromethane solution(9: 1, volume ratio) of compound 1 led to a red-shift from 350 to 460 nm for the emission spectrum, and the process was also characterized by isosbestic points of absorption spectra at 267, 287 and 313 nm.  相似文献   
472.
本文从峨眉千里光(Sencic Fubcri Hensl)中分得二个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经测定,一个为阔叶千里光碱(1),另一个为新阔叶千里光碱(2)。它们的~(1)H NMR研究尚未见报道。两者的~(13)C NMR研究已有报道,但1的许多~(13)C谱峰归属,不同的作者所得的结果不一致,而2的~(13)C谱峰归属与本文的二维NMR实验结果不一致。这二个化合物的NMR谱较为复杂,部分谱峰相互重选,其归属用一般方法不易确定。本文采用最近由我们提出的选择性远程~(13)CDEPT技术对这二个化合物的结构及其  相似文献   
473.
10, 11-Dihydro-10-hydroxycyproheptadine was synthesized in a new and facile synthetic route and resolved by L-(-)-2-(1, 3)-dioxo-1, 3-dihydroisoindol-2-yl)-propionic acid and D-( )-tartaric acid, respectively. The free base of the two enantiomers has the same absolute specific rotation value.  相似文献   
474.
Rapid synthesis of 1,2,3,4-tetrahydropyrimidin-2-ones (THPO) from aromatic aldehydes, β-ketoester and urea (or thiourea) using zinc sulfamate as the catalyst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was described here.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Biginelli reaction, this new method consistently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yields (76%-96%), short reaction time (3-15 min), no corrosion to equipments, ease of manipulation, and low cost catalyst.  相似文献   
475.
采用V(丙酮)∶V(正已烷)=1∶2混合溶剂提取,LC-18SPE小柱净化,建立了啶虫脒在5种农产品上残留的气相色谱-ECD分析法,以保留时间和外标法定性、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04 mg/kg,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3.2%~108.7%,RSD(n=6)为6.75%~12.6%。方法可用于茶叶,干香菇,木耳,萝卜,洋葱中啶虫脒残留量的测定。该方法也可为其他农产品中啶虫脒残留量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6.
苟高章  吴娜  石玲  徐世娟  严和平  刘卫 《应用化学》2014,31(11):1268-1272
报道了2-甲基-1,8-萘啶衍生物的甲基溴化反应,以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为溴化剂、红外光为引发剂,得到单溴代产物2-溴甲基-1,8-萘啶衍生物及其二溴代副产物2-二溴甲基-1,8-萘啶衍生物,对比了两种不同的反应条件,通过对影响甲基溴化产物产率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改进,得到单溴代产物的较优合成条件为:NBS的用量为原料的1.2倍,500 W红外灯为光源,反应时间为2 h。 该反应条件下,单溴代产物的产率可达到54.6%。  相似文献   
477.
以取代芳醛(1a~1h),乙酰乙酸乙酯(2)和脲(3)为原料,MMT/CuCl2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在超声条件下经Beginelli反应合成了8个3,4-二氢嘧啶-2(1H)-酮衍生物(4a~4h),其结构经1H NMR和IR确证。以4a为例,分别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催化剂、溶剂、反应温度、超声时间和物料比r[n(1a): n(2) :n(3)]对4a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反应条件(1a 2.4 mol, r=1.2 : 1.0 : 1.0, MMT/CuCl220 mol%, EtOH 1 mL,于90 ℃超声15 min)下,4a产率88.4%。 MMT/CuCl2循环使用3次,产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78.
甲氧苄啶的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高频电导法测定药物和尿液中的甲氧苄啶。考察了各种条件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以4.0 mmol/L HAc 体积分数10%甲醇(pH4.0)为电泳介质,分离电压20.0 kV,重力虹吸进样。在优化条件下,甲氧苄啶峰形良好,出峰时间小于6 min,线性范围为1.5~120.0μg/mL,检出限0.5μg/mL。该方法样品处理过程简单,可用于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和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479.
对一种简单结构的喹哪啶衍生物作为离子荧光探针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探针由8-羟基喹哪啶的2-位引入水杨醛构成,通过双键连接喹啉环与苯环以及推-拉电子基团构成大共轭结构,使其发光量子产率提高;探针分子中的氮、氧原子提供了良好的配位作用点,能选择性与离子配合而使荧光性质发生变化。在乙腈/水溶液中,Fe~(3+)与探针形成1∶1的配合物而使其荧光猝灭,配合为自发的熵驱动放热过程。红外光谱和1 H NMR滴定推测探针分子中的两个羰基氧和氮的孤对电子参与Fe~(3+)络合,光诱导引发电子转移过程导致荧光猝灭。在乙腈溶液中,F~-使探针在415nm处的荧光峰降低,在560nm处出现新荧光峰,形成比率荧光,荧光由蓝色变为黄色至橙红色。同时,F~-使探针在280和340nm处的紫外吸收峰降低,在455nm处出现新的吸收峰,形成比率吸收,颜色由无色变为黄色至橙色。1 H NMR滴定推测探针分子与F~-是通过氢键作用。为一种同时检测阴、阳离子的双功能探针,荧光法对Fe~(3+)和F~-的检出限分别低至13.6nmol·L~(-1)和1.6μmol·L~(-1),紫外法对F~-的检出限低至16.5μmol·L~(-1)。利用探针对F~-识别时明显的颜色变化,建立了可视性,快速度,易操作的目视检测微量F~-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0.
提出了全自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耕地周边地表水中乙嘧酚、嘧菌环胺、氟嘧菌胺、嘧菌腙、嘧霉胺、氯苯嘧啶醇等6种嘧啶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方法。分取预处理后的地表水样品500 mL,调节酸度至pH (7.00±0.05),以18 mL·min-1流量过活化好的HLB固相萃取柱(500 mg/12 mL),用体积比1:1的甲醇-乙腈混合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于45℃氮吹至近干,加入甲醇1 mL复溶,涡旋混匀后上机检测。结果表明:6种嘧啶类杀菌剂的质量浓度均在0.01~5.00μg·mL-1内与对应的质谱响应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7~0.033μg·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4.8%~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5%~3.6%,重复性RSD(n=6)为1.9%~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