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4篇
  免费   1674篇
  国内免费   2335篇
化学   3595篇
晶体学   85篇
力学   488篇
综合类   221篇
数学   1133篇
物理学   3921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406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371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同轴双无衍射光的理论与实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赵斌 《光学学报》2003,23(12):460-1463
提出同轴双无衍射光的概念。如果两束汇聚角略有不同的同轴无衍射光同时存在,则它们相互之间叠加干涉后产生一种纵向呈周期变化的光场结构,这是一种新的光束空间分布,这种光束在横向仍是一种同心环光斑,可用于精密对准。而在不同纵向位置,这些同心环的强度分布是不同的,且是周期性变化的。同轴双无衍射光的轴向周期性可用于沿光束传播方向的定位。文中提出了双环缝法、分段圆锥透镜法、正弦相位环光栅法等实现同轴双无衍射光的理论与实验方法,分析了同轴双无衍射光的横向与纵向传播的衍射光斑特性,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的结果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52.
采用多元芯片方法获得了一系列不同离子注入剂量的GaAsAlGaAs非对称耦合量子阱单元,通过光致荧光谱测量,研究了单纯的离子注入导致的界面混合效应.荧光光谱行为与有效质量理论计算研究表明,Al原子在异质结界面的扩散在离子注入过程中已基本完成,而热退火作用主要是去除无辐射复合中心. 关键词: 量子阱 离子注入 光致荧光谱 界面混合  相似文献   
53.
54.
Two new D-x-A type compounds,where electron-donor D is tertiary amino group,electron-acceptor A is 2-benzothiazolyl and x is two conjugated styryl units,have been synthesized.They are named as trans,trans-2-{4-[4-(N,N-diethylamino)styryl]styryl}-1,3-benzothiazole and trans,trans-2-{4-[4-(N,N-diphenylamino)styryl]styryl}-1,3-benzothiazole.Both compounds show strong two-photon excited fluorescence in yellow-orange region when excited by a femtosecond laser at 800nm.  相似文献   
55.
采用考虑轴向形变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以双中子、双质子分离能隙δ2n2p作为壳封闭的特征,分析了Mg,Si和S同位素链的壳封闭和壳反常,发现Mg同位素链在N=12,16处,Si同位素链在N=14,S同位素链在N?=16处出现明显的壳封闭结构,Si同位素链在N=28处壳层结构并没有消失.Mg,Si和S同位素链在N=20处壳效应并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56.
离子注入合成β-FeSi2薄膜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MEVVA源(Metal Vapor Vacuum Arc Ion Source)离子注入合成β-FeSi2薄膜,用常规透射电镜和高分辨电镜研究了不同制备参数下β-FeSi2薄膜的显微结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调整注入能量和剂量,可以得到厚度不同的β-FeSi2表面层和埋入层. 制备过程中生成的α,β,γ和CsCl型FeSi2相的相变顺序为γ-FeSi2→β-FeSi2→α-FeSi2,CsCl-FeSi2→β-FeSi2→α-FeSi2或β-FeSi2→α-FeSi2. 当注入参数增加到60kV,4×1017ions/cm2,就会导致非晶的形成,非晶在退火后会晶化为β-FeSi2相,相变顺序就变为非晶→β-FeSi2→α-FeSi2. 随退火温度逐渐升高硅化物颗粒逐渐长大,并向基体内部生长,在一定的退火温度下硅化物层会收缩断裂为一个个小岛状,使得硅化物/硅界面平整度下降. 另外,对于β-FeSi2/Si界面取向关系的研究表明,在Si基体上难以形成高质量β-FeSi2薄膜的原因在于多种非共格取向关系的并存、孪晶的形成以及由此导致的界面缺陷的形成.  相似文献   
57.
利用相对论修正扭曲波玻恩近似, 计算了类钠离子Ti11+ 和Cr13+ 的电子碰撞直接电离, 激发自电离和共振激发双自电离截面. 理论数据与实验结果在整个能区内很好符合. 共振激发双自电离截面对总截面的贡献约为20%-30%, 对速率系数的影响较大, 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58.
59.
设计和制作了一种新型的双耦合环的直接耦合高Tc dc SQUID结构。根据Y.Zhang等在高Tc rf SQUID中用图形填充内孔使电感减小的原理,在直接耦合dc SQUID中,用在耦合环内孔中图形填充的方法减小电感,进而增大Ap/Lp,以增大总的有效面积。用双晶衬底所做的对比实验表明,对于我们所设计的几何结构,有效面积增大了17%。  相似文献   
60.
近三十年来,人们对光学异构体在药物、食品添加剂、昆虫信息素、农药和香料等领域中的应用做了广泛地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光学异构体的性质不尽相同,其差别表现为1>生物活性不同;2>转运机制不同;3>可能的代谢途径不同。这样如何获得一种单一构型的光学异构体就成为化学家研究的重点课题。不对称反应的发现和近年来取得的成就为获得单一构型的光学异构体提供了一条简捷而经济的途径。手性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的不对称反应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