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4篇
  免费   1292篇
  国内免费   1332篇
化学   1759篇
晶体学   49篇
力学   2178篇
综合类   268篇
数学   1356篇
物理学   2958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476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Desiccation tolerance is a crucial characteristic for desert moss surviving in arid regions. Desiccation procedure always induces amphiphiles transferring from the polar cytoplasm into lipid bodies. The behavior of amphiphiles transferring can contribute to the enhancement of desiccation tolerance and the reduction of plasma membrane integrity simultaneously. The effects of amphiphiles partitioning into the lipid phase during water loss has been studied for pollen and seeds using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 spectroscopy. However, desiccation-tolerant high plants occur among mosses, several angiosperms and higher plants seeds or pollens. They have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survival in dehydration and rehydration. A desiccation-tolerant moss Tortula desertorum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s of amphiphilic molecules during drying by spin label technology. There are small amount of amphiphilic probes partitioning into membrane during moss leaves dehydration, comparing with that in higher plants. Cytoplasm viscosity changed from 1.14 into glass state only dehydration less than 60 min. Moss leaves lost plasma membrane integrity slightly, from 0.115 to 0.237, occurred simultaneously with amphiphiles part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e more advantages of mosses than higher plants in adapting fast dehydration. We propose that EPR spin label is feasible for studying the amphiphiles partitioning mechanisms in membrane protection and damage for desiccation-tolerant mosses.  相似文献   
82.
聚环氧氯丙烷氨酯阻尼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一般来讲,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来源于分子链运动带来的内摩擦力以及分子间物理键的破坏与再生,分子链运动所产生的阻尼在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内最为有效。因此具有极性较强、体积较大的一CH_2Cl侧基的环氧氯丙烷聚合物应具有优异的阻尼性能,专利文献[1—2]报道过由多羟基(官能度≥2)聚环氧氯丙烷预聚物为原料制得的聚氨酯泡沫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作者在聚环氧氯丙烷氨酯阻尼材料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83.
谭建华  钟顺和 《分子催化》2006,20(3):245-248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光催化材料CeO2-TiO2/SiO2,并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测定,红外光谱,程序升温还原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技术对固体材料的结构和光响应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O2与TiO2在材料表面存在相互修饰作用,CeO2能拓展TiO2的光响应范围,使TiO2吸光区域由紫外拓宽至可见光区,从而提高材料的光能利用率;Ti4 可以进入CeO2晶格,形成Ce-O-Ti键合,使得Ti4 平均配位数增加,同时提高了CeO2体相晶格氧的活性;TiO2有助于提高CeO2在载体表面的分散程度,减小CeO2的微晶尺寸,提高固体材料的能隙值和氧化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84.
本文研究了聚氨酯(PU)-聚乙烯醇(PVA)共混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质、相逆转现象和透气性能.发现当PVA重量含量为30-50%时,共混体系发生了连续相与分散相的逆转.进一步,通过力学模型描述了该共混体系的模量-组成关系、动态力学温度谱以及透气系数与PVA含量的关系曲线.所有实验数据都落在理论预测的范围内,并分别与改进的Kerner模型和组合Kerner模型相符合.  相似文献   
85.
以Fe3O4为核,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粒径为0.5-2.0μm、单分散性好、磁含量可达10%的PSt、P(St/MAA)磁性高分子微球。讨论了温度、引发剂、分散介质、稳定剂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对所得磁性微球的外观形态、磁响应性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响应面法优化蒙药瞿麦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总生物碱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考察各因素对其影响,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拟合及响应曲面分析得到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蒙药瞿麦中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53℃,料液比1∶31 g/mL,超声时间41 min,超声功率140 W。四因素影响顺序为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此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结果准确可靠,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且具有提取率高、提取时间短等优点,对今后的科研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
本文报道具有表面活性的探针---2-氯-N-十二烷基吡啶盐碘化物(CDPI)的疏水碳氢链在几种包结体(胶束、包结在环糊精(β-CD)中以及包结在甲基直链淀粉(MA))中的^1H核磁弛豫时间。通过比较CDPI中碳氢链的CH~3、(CH~2)~9的T~1及T~1(CH~3)/T~1(CH~2)~9的变化,发现CDPI的运动自由度按下列次序降低:游离态、包结在β-CD中、胶束状态、包结在MA中,顺磁离子Mn^2^+对CDPI内各种质子的T~1的影响随其所处之包结体不同而变化。在胶束和甲基直链淀粉体系中,烷链的T~1几乎均不受Mn^2^+的影响,说明水合Mn^2^+不能进入CDPI胶束或甲基直链淀粉的螺旋内穴。  相似文献   
88.
利用表面光电压谱及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研究了部分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电子组态与其光伏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过渡金属M(M=Cu,Co,Ni)铁酸盐系列样品中,开壳层的Cu和Co的电荷转移跃迁具有双激发态的成分,其中含有较强的低能电子跃迁;与它们相比,闭壳层的Ni和铁酸盐的CT跃迁则需要较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89.
利用Rhcovibron DDV-II-EA型动态粘弹谱仪测试了PET平纹布在不同温度热定型后的布样及其经、纬纱的动态力学性质。发现布及其纱的动态力学-温度谱与原纤维的截然不同。在[Ε]-T 曲线上出现[Ε]峰,[Ε]_max值随织物热定型温度的增高呈指数下降,峰位向高温移动。同时在Ε’’-T曲线上出现双损耗模量峰,相应的松弛转变活化能相差半个数量级。初步分析认为,与织布过程及随后的织物热定型有关。  相似文献   
90.
 提出用两个热流变简单粘弹体的并联体系作为两相聚合物的粘弹模型,将先前的动态力学温度谱分析方法推广到两相聚合物中去.运用这种新方法从动态力学数据求出了PET/70PHB共聚物的双活化能,其中150℃左右的转变活化能为71.9kcal/mol,70℃左右的转变活化能为117.5koal/mol,这一数值与文献上PET/60PHB这个转变的活化能120kcal/mol相接近.文中还计算了共聚物在不同温度下的10s应力松弛模量,所得结果与实测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