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2篇
  免费   807篇
  国内免费   1143篇
化学   1618篇
晶体学   115篇
力学   272篇
综合类   57篇
数学   83篇
物理学   252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可有效破坏H_2O分子间氢键的高浓度的ClO_4~-为主要支持电解质,在比通常低数十倍浓度的卤素离子体系中可获得很强的H_2O的表面增强Raman散射(SERS)信号,并可在含SCN~-体系中观察到H_2O的SERS现象。在0.1mol/LLiCl和3mol/L LiClO_4体系中的SERS谱表明电极表面上存在两种性质十分不同的H_2O分子,文中较详细地讨论这一异常现象。采用合适的电解质和电极表面处理可扩展对H_2O的SERS研究,更深入认识电化学界面的复杂结构。  相似文献   
72.
In this work, Ba(NO3)2 crystals with single crystal face were induced by using the the method of bio-mimetic mineralization and double LB films of behenic acid (BA) as the template. The cryst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crystals were observed in regular square shape with uniform size about 5~8 μm by SEM, and they were found by XRD to grow along the (111) plane. From these experiments,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good selection of the (111) crystal face of Ba(NO3)2 is due to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 the match between this crystal face and the definite lattice structure of the LB films.  相似文献   
73.
红外光谱法研究LB膜中的分子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tructure information of orientation and packing of molecular chains can be obtained from infrared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absorbance (RA) spectra. In the present paper, on the basis of Umemura et al., their FORTRAN program of minicomputer was developed and can be run on 486 personal computer. By comparison of infrared transmission and RA intensities, surface enhancement factors and molecular orientation angle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above program, and the influence of complex refractive index, angle of incidence, and thickness of LB film were discussed.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Umemura et al.  相似文献   
74.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是一种基于贵金属纳米结构基底对被检测物进行高灵敏度检测的一种方法.具有特殊纳米结构的贵金属表面受到激光的照射时,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会受到极大的振荡,当入射光频率与振荡频率相近时,则会发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SPR),使金属表面的局域电场强度极大增强,入射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都得到成倍的放大,从而使吸附在贵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的分子的拉曼散射信号得到有效的增强.使用NaBH4还原-酸刻蚀模板法,制备了八面体Au/Ag复合纳米笼,其形貌规整,尺寸均匀约为600 nm,无Cu2O模板的残留,Au元素均匀负载在Ag纳米笼上,质量分数约为16.8%;Au/Ag复合纳米笼的紫外可见吸收峰相对于Ag纳米笼发生了红移,更重要的是,Au和Ag元素协同赋予了复合纳米笼超高的SERS灵敏度和重复性,Au/Ag复合纳米笼实现了对罗丹明6G的痕量检测(5×10-14 mol/L),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模拟证实:这主要归因于等离子共振作用产生的高电磁场强度;此外,Au元素的加入使Au/Ag复合纳米笼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和化学稳定性,即使在1%的H2O2溶液中浸泡3 h,仍然能够保持优异的SERS性能.八面体Au/Ag复合纳米笼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SERS基底.  相似文献   
75.
利用电化学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研究了咪唑在锌表面的成膜和缓蚀行为, 讨论了电位和pH值对咪唑分子和金属表面作用的影响. 锌电极上的表面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中性溶液中咪唑对锌的缓蚀作用明显, 它通过氮端垂直吸附在锌表面, 从而阻止锌的腐蚀, 其吸附取向不随电位的变化而改变; 在碱性溶液中咪唑和锌的作用较弱, 而且电位变化可以使其吸附取向发生改变, 在较正电位下咪唑以氮端垂直吸附, 在较负电位下以咪唑环倾斜吸附.  相似文献   
76.
半经验的自洽场分子轨道法(AM1)被用来研究激发单态(~1ππ~*)和三态(~3ππ~*)丙烯酸的脱羧反应. 计算结果支持Robert等人提出的光解机理. 与实验结合. 进一步推测, 丙烯酸光致脱羧反应的第一步, 是沿单态途径进行, 第二步沿三态途径进行. 单态和三态反应途径中的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都用能量梯度技术进行了优化. 对于过渡态和中间体, 还作了振动分析, 确证它们分别是一级鞍点和能量极小值点.  相似文献   
77.
液晶光定向层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液晶显示用光定向层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主要概述了光降解型、光致异构型、光交联型以及自组装等材料,并对目前报道的液晶光定向机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78.
利用纯电化学手段获得了具有较强表面增强拉曼活性的镍电极, 改进了原有的镍电极表面预处理方法. 结果表明, 在0.5 mol/L的NaClO4溶液中, 结合电化学阶跃技术和循环伏安技术, 可以得到合适的粗糙镍电极; 同时, 还得到了探针分子吡啶在该粗糙镍电极表面随电极电位变化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此时谱峰强度获得了极大的增强; 还研究了粗糙镍电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并估算出其SERS增强因子约为104, 此结果比以前的镍电极表面粗糙方法所能达到的增强因子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79.
黄麻塑料复合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佘权英 《高分子通报》1991,(2):72-75,128
本文介绍了国外黄麻塑料复合材料研究开发的历史和现状。说明利用各式黄麻纤维产物作为塑料增强剂以生产低成本、轻重量复合材料方面已取得成功,其发展前景具有很大吸引力。  相似文献   
80.
刚性微粒填充高聚物的宏观本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微观力学和统计方法研究了含损伤过程的刚性粒子填充高聚物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在材料的变形过程中,粒子与基体间界面的开裂引发微孔洞的成核与长大,这虽然弱化了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但是带来了宏观本构的非线性效应,这为材料的增韧奠定了基础.该文分析了刚性粒子对材料的强化作用和微孔洞演化对材料的弱化作用,以及这两种竞争机制的耦合效应对宏观本构关系的影响,并从理论上给出了界面强度,粒径分散度,平均粒径等参量对材料宏观力学行为影响的定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