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1篇
  免费   2127篇
  国内免费   219篇
化学   234篇
晶体学   43篇
力学   364篇
综合类   74篇
数学   29篇
物理学   8733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667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534篇
  2008年   563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9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81.
狭缝光栅自由立体显示器立体可视区域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提出了反映观察区域某一点是否是合适的立体观察点立体图像质量因子的概念.根据狭缝光栅自由立体显示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应用几何光学知识,分析得出了立体图像质量因子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立体显示器的立体图像质量因子的计算结果.通过定义立体图像质量因子的阈值,得到狭缝光栅自由立体显示器的立体可视区域.  相似文献   
982.
探头对共聚焦内窥成像系统层析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勇  陈家璧 《光子学报》2008,37(6):1152-1155
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和单模光纤的传输特性,获得基于单模光纤的共聚焦内窥成像系统轴向光强分布,发现系统的成像过程由于单模光纤的介入呈现非线性,照明光路系统和接收光路系统仅影响系统接收信号的总强度,系统层析能力取决于探头和单模光纤性能.通过建立的共聚焦内窥成像实验装置,测量出在三组不同物镜组合情况下系统的归一化轴向光强分布.结果显示已建立的共聚焦内窥成像系统的理论模型是正确的,扫描光点的定位精度对系统层析能力影响很大,系统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光学、机械和电子方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83.
刘艳磊  苑立波 《光子学报》2008,37(6):1180-1185
以单环后向Rayleigh散射式光纤转动传感器原理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三环形腔并联Rayleigh后向散射式光纤转动传感器新结构.利用三个2×2单模光纤耦合器,建立了并联三环形腔Rayleigh后向散射式光纤转动传感器的理论模型,给出了用光时域反射计(OTDR)探测到的信号强度表达式.通过计算机仿真优化了参量,选择三环的长度分别为1 500 m、1 078 m和680 m.三个2×2光纤耦合器的耦合系数分别为95.23%、94.88%和95.26%构建了测试系统,对不同转速所探测到的后向Rayleigh散射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与理论相一致的实验结果.三环的采用,增加了测试的有效数据,使其更有利于识别,提高了测量转速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84.
五阶非线性下零色散附近的调制不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胡涛平  罗青  颜森林  汪静 《光子学报》2008,37(7):1325-1328
在同时考虑光纤损耗、高阶色散以及高阶非线性情况下,从广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出发,研究了零色散附近的调制不稳定性,分析了四阶色散和五阶非线性对增益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光脉冲工作在零色散附近时,四阶色散对调制不稳定性起决定作用,它使反常色散区的增益谱变宽.在光纤正常色散区,正(负)五阶非线性使增益谱的谱宽和峰值增大(减小);但在反常色散区,五阶非线性仅改变增益谱的峰值,几乎不影响谱宽.  相似文献   
985.
胡涛平  罗青  颜森林  汪静 《光子学报》2008,37(9):1774-1778
从包含高阶色散的广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出发,得到了色散缓变光纤中交叉相位调制不稳定增益谱,研究了增益谱随入射功率及光纤纵向色散参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由于四阶色散的影响,在色散缓变光纤的正、反常色散区,交叉相位调制不稳定均发生在两个频谱区.反常色散区两频谱区宽度均比正常色散区宽,且反常色散区第二频谱区更靠近零点,说明色散缓变光纤中交叉相位调制不稳定更容易发生在反常色散区.增益谱宽都随两入射光波功率比值的增加而增大.色散缓变光纤中交叉相位调制不稳定增益谱宽比常规光纤的宽,且随着光纤纵向色散参量μ的增大色散缓变光纤中交叉相位调制不稳定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986.
三段加热系统对大尺寸MPOF预制棒一步拉伸工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晟  王丽莉  延卫  杨兴华  康利军 《光子学报》2008,37(9):1861-1864
采用自行设计的微结构聚合物光纤专用拉丝系统对大尺寸微结构聚合物光纤预制棒的一步拉伸工艺进行了研究.该微结构聚合物光纤加热系统采用三段式梯度加热,可保持炉内温度的控制准确度在±2℃以内.在保持送料速度与牵引速度恒定、协调的条件下,通过对温度场温度梯度控制优化,确定了最佳拉丝温度组合,并得到了直径规格310 μm、标准偏差为±20 μm的较高质量的微结构聚合物光纤.  相似文献   
987.
隋可融  汤晓黎  朱晓松  石艺尉 《光子学报》2008,37(11):2186-2190
采用液相化学镀膜法研制了内面镀有银膜和碘化银膜(Ag/AgI)的高性能空芯红外光纤.分析了绿色导航光和红外激光同时低损耗传输的光纤结构参量.长度1 m、内直径0.7 mm的Ag/AgI空芯光纤不仅在红外有低损耗传输特性,而且首次在波长530 nm处获得了7 dB/m的低传输损耗特性.满足可见光作为导航光的同轴传输要求.通过分析和改进实验工艺参量,有效降低Ag和AgI薄膜的表面粗糙度.给出了高性能Ag/AgI空芯光纤的介质镀膜的具体工艺参量.  相似文献   
988.
应力长周期光纤光栅透射谱中旁瓣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新伟  盛秋琴 《光子学报》2008,37(11):2198-2202
提出一种优化应力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实验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机械结构,通过点接触施力写制应力长周期光纤光栅,并通过压力板V-M型形变实现优化MLPFG传输谱的n维调节,有效抑制了应力长周期光纤光栅传输谱中的旁瓣.当损耗峰LP05损耗强度为9.0 dB时,边模抑制比大于8.6 dB;同时,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通过空气薄层形成的等厚干涉条纹来监测光纤上力分布的光学方法,从而为传输谱的优化提供有效参量.  相似文献   
989.
基于小圆孔结构纤芯的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忠蛟 《光子学报》2008,37(11):2217-2221
为了实现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提出了一种在纤芯中引入微小圆孔的方法.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和完美匹配层条件研究了基于圆孔微细结构纤芯的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特性.讨论了纤芯圆孔数量、孔径、间隔距离对光纤双折射特性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双折射达到10-2量级的光子晶体光纤.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三个以上圆孔可以获得较大的双折射,增大外包层数目可以有效减小约束损耗.  相似文献   
990.
全合成法光纤预制棒制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永  吴兴坤  杨军勇  曹松峰 《光子学报》2008,37(12):2392-2395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全合成法G.655和G.656光纤制造工艺,详细分析了该工艺中芯层折射率差Δ0、芯层厚度a、第二包层的折射率差Δ2、第二包层的厚度c2等结构参量与光纤光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制造该两种光纤时,Δ0应在0.012 0~0.015 5之间,Δ2应在0.014 0~0.023 0之间,a应在2.8~3.2 μm之间,c2应在满足截止波长的要求下尽可能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