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化学   175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66篇
综合类   69篇
数学   725篇
物理学   34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一个新的IEC61000-4-2标准ESD电流解析表达式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两个ESD标准电流波形表达式,并提出一个新的基于脉冲函数来描述ESD标准电流的解析表达式,该表达式符合最新的标准IEC61000-4-2,在零时刻的电流及其微分部为0,且波形与实际测量波形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2.
介绍利用递推式数列求N次方根N√A近似值的一个方法,并利用单调有界原理证得该递推式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03.
带时滞观测线性离散系统的递推滤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带时滞观测线性离散系统的滤波问题,提出利用联合分布函数,得到滤波递推格式.这种方法还适用于一般的带有状态时滞的线性离散系统.  相似文献   
104.
一种新型结构的四引线金属壳线绕铑铁电阻温度计已经研制成功,这种温度计具有尺寸小、使用温区宽的特点,同一批温度计具有较好的互换性。本介绍了这种温度计的结构、R-T特性、自然效应、稳定性和互换性,讨论了少数点标定和内插方法。  相似文献   
105.
无简并微扰论公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Wigner公式,Goldstone公式与Schrodinger公式及其递推形式,比较表明,Schrodinger公式的递推形式更容易利用计算机程序实现。文中还给出了逐级计算非连通项到任意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单纯形法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简易的单纯形表,并利用矩形法则进行计算而得到一种改进的单纯形法.结果表明该法简单易行,并减少了计算量和存储量.  相似文献   
107.
关于整表代数的同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恽  孙大英 《中国科学A辑》2002,33(5):427-433
对任意整表基为T 的整表代数, 研究了代数整数环的一个子环R上的整R-代数RT, 证明了两个整表代数之间的一个R-代数同构必是一个整表代数同构, 只要它与一种标准化变换相容.  相似文献   
108.
 热电效应是热电温度测量的基础。该效应是德国医生塞贝克于1821年发现的,因此也称塞贝克效应。本文首先介绍塞贝克效应是如何发现的,然后在说明热电温度计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简单介绍热电偶的基本结构、种类、用途以及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9.
樊恽  刘宏伟 《数学进展》2004,33(4):467-470
整表代数是群代数的推广,它的理想是群代数码的推广.本文给出了整表代数的单边理想是自正交理想的必要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10.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教学--探究递推数列an=pan-1+f(n)的通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文喜 《数学通报》2004,(12):17-18
教材中有许多极有教学价值的题目,教师不能就题论题,而应引导学生认真挖掘题目的内涵,使学生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这不仅能不断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而且能激发学生对教材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