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408篇
化学   436篇
晶体学   105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160篇
物理学   73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21.
众所周知, 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主要是基区的设计. 一般而言, 基区的杂质分布是非均匀的. 本文首先研究了非均匀的杂质高斯分布对器件温度分布、增益和截止频率的温度特性的影响, 发现增益和截止频率具有正温度系数, 体内温度较高. 随后研究了基区Ge组分分布对这些器件参数的影响. 均匀Ge组分分布和梯形Ge组分分布的SiGe 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增益和截止频率具有负温度系数, 具有较好的体内温度分布.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具有梯形Ge组分分布的SiGe 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 由于Ge组分缓变引入了少子加速电场, 不但使它的增益和截止频率具有较高的值, 而且保持了较弱的温度敏感性, 在增益、特征频率大小及其温度敏感性、体内温度分布达到了很好的折中.  相似文献   
122.
SiC1-xGex/SiC 异质结光电二极管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使用二维器件模拟软件Medici, 对SiC1-xGex/SiC异质结的光电特性进行了模拟.设计了N型重掺杂SiC层的厚度为1 μm, P型轻掺杂SiC1-xGex层厚为0.4 μm, 二者之间形成突变异质结.在反向偏压3 V、光强度为 0.23 W/cm2的条件下, p-n+ SiC0.8Ge0.2/SiC和p-n+ SiC0.7Ge0.3/SiC敏感波长λ分别可以达到0.64 μm和0.7 μm, 光电流分别为7.765×10-7 A/μm和7.438×10-7 A/μm; 为了进一步提高SiC1-xGex/SiC 异质结的光电流, 我们把p-n+两层结构改进为p-i-n三层结构.在同样的偏压、光照条件下, p-i-n SiC0.8Ge0.2/SiC和p-i-n SiC0.7Ge0.3/SiC的光电流分别达到1.6734×10-6 A/μm和1.844×10-6 A/μm.  相似文献   
123.
AlxGa1-xN/GaN heterostructures are grown on c-sapphire with the Al composition x from 0.2 to 0.4 and thicknesses from 20nm to 30nm. The lattice parameters a and c are determined from 2θ/ω scan. The AIGaN layers are found to be under tensile strain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Vegard's law induces a large deviation in Al composition determination by only considering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one lattice parameter (α or c) and Al composition. Th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Al composition is only possible with consideration of both the lattice parameters α and c, by assuming the tetragonal distortion in the AlGaN layer. Additionally,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x-ray diffraction are verified by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相似文献   
124.
共轭聚合物MEH-PPV的固态阴极射线发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明  滕枫  孙世菊  刘姗姗  徐征 《发光学报》2003,24(1):103-106
在有机/无机异质结ZnS/MEH-PPV/ZnS器件中,交流驱动条件下,实现了共轭聚合物MEH-PPV的固态阴极射线发光,器件的发光光谱与MEH-PPV的光致发光谱相同。电子经过ZnS层加速后,成为过热电子,这些过热电子直接碰撞激发MEH-PPV而发光。在日光灯照明下,可以看到器件的均匀发光。  相似文献   
125.
SiCGe/SiC 异质结及其光电特性的MEDICI 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政  陈治明  蒲红斌 《中国物理》2005,14(6):1255-1258
在对SiC1-xGex三元合金主要特性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器件仿真器MEDICI模拟和分析SiCGe/SiC异质结光电二极管的光电特性。计算表明, SiC1-xGex 在Ge组分为0.3时与3C-SiC晶格失配较小,此时的SiCGe/SiC异质结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有较好的光谱响应。当P型SiC1-xGex层杂质浓度为1×1015cm-3、厚度1.6μm、x=0.3时,SiC1-xGex /SiC异质结光电二极管对0.52μm可见光有250mA/W左右的响应度,对0.7μm近红外光也有102mA/W左右的响应度。  相似文献   
126.
采用Nd0 .7Sr0 .3MnO3/SrTiO3/YBa2 Cu3O7-δ的异质结构 ,研究了自旋极化准粒子的注入效应 .在 5 6 μm宽的YBCO膜条上成功地制备了与超导膜条同样宽度但不同长度的六个注入结区 ,长度L分别为 80 μm ,4 0 μm ,2 0 μm ,10 μm ,5 μm和 2 μm .80nm厚的YBCO薄膜在 16K温度下Jc 为 2× 10 5A/cm2 .Iin=0 .5mA的自旋电流注入下 ,随L从 80 μm逐渐顺次减小时 ,注入效率 η =ΔJc/ΔJin逐渐增大 .而当L≤ 2 0 μm后 ,η不再增加 ,达到几乎相同的值 (~ 6 ) .初步分析认为这与自旋极化准粒子在超导膜内的有效自旋扩散长度有关 .异质结构中YBCO薄膜的超导电性以及注入窗口的尺寸对获得大的自旋注入效率十分重要 .  相似文献   
127.
1 问题的提出传统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 ,主要表现在 :1)教学结构呆板单一 ,缺少灵活性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到位 ;2 )教学关系摆得不正 ,开放程度浅 ,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课堂教学大都抑制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应付学习、低效学习 ;3)学生合作互助机会较少 ,缺少充分的合作和交流 .可见 ,目前课堂教学的小环境营造与当前从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迈进的大环境有些格格不入 .如何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 ,构建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就成为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 ,我…  相似文献   
128.
本文中采用脉冲激光沉积的方法原位制备了结构完整的La1.89Ce0.11CuO4(LCCO)/Ba0.7Sr0.3TiO3(BST)/La0.67Sr0.33MnO3(LSMO)三层膜,并在此基础上制得了类似P-I-N型的全钙钛矿结构材料异质结.在不同的温度区间对其电输运性质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随着充当绝缘层的Ba0.7Sr0.3TiO3的厚度的变化,异质结的电输运机制也在变化.当其厚度到达25纳米时,整个结在低温区呈现良好的整流特性.  相似文献   
129.
130.
SiC衬底上异质外延GaN薄膜结构缺陷对黄光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冯倩  段猛  郝跃 《光子学报》2003,32(11):1340-1342
利用光致发光技术对在SiC衬底上采用MOCVD异质外延未故意掺杂的GaN进行发光特性的研究,发现在室温下有很强的黄光输出,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术和X光衍射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缺陷密度的减少,黄光输出强度也有所降低,因此,黄光输出强度与缺陷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