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2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234篇
化学   593篇
晶体学   20篇
力学   106篇
综合类   69篇
数学   994篇
物理学   82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21.
利用接触角、XPS、SFG、AFM等技术研究了环己酮、甲苯和三氟甲苯为成膜溶剂所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甲基丙烯酸-2-全氟辛基乙酯)(PMMA—b—PFMA)嵌段共聚物膜的表面结构与性能.发现浇铸成膜时成膜溶剂对聚合物氟化组分向表面富集程度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旋涂成膜时溶剂的影响很大.不管以何种形式成膜,三氟甲苯溶剂最有利于氟化组分向表面富集,甲苯次之,环己酮最差.这一现象与溶剂的挥发速度无关.聚合物在溶液中的聚集结构、气/液界面结构是造成成膜方式对聚合物表面结构与性能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原因.当聚合物在溶液中形成以PFMA为核、PMMA为冠的胶束结构时,在溶液固化过程中氟化组分向表面富集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时由于成膜方法直接影响溶液的固化速度,造成其对氟化组分向表面富集的程度影响很大.当聚合物在溶液中以单分子或松散聚集体存在,在溶液固化过程中氟化组分向表面富集的速度很快,这时成膜方法对氟化组分向表面富集的程度影响很小.以上结果无论对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2.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也就意味着课堂教学不再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当然这种对话交流过程也就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但生成总是动态的,往往出乎意料,有许多人也用“未曾预约的精彩”来形容它.面对课堂中的非预设意外生成,如何进行筛选过滤,捕捉闪光点,展现其美;  相似文献   
923.
教育部制订、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高中数学课程的十个基本理念,其中有“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这样三条。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着设计一些具体的数学教学实验来体现这三条基本理念。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操作和教学后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24.
拟阵上动态结构合作对策的单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主要介绍了拟阵上动态结构合作对策单调解的结构,并利用强单调性、交换性和动态有效性等三条公理刻画了此单调解的唯一性.同时给出了拟阵上动态结构合作对策核心的定义,确定了它的结构.最后讨论了拟阵上动态结构合作对策Shapley值与其核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5.
让学生建立起流体力学的认识方式是流体力学教学的深层目标.通过对比一个题目的 3种不同解法,剖析了它们的解题依据,探讨了3种方法的思考深度及其对应的普遍性.认识到,经验与理论的交叉处外接现象,内联认识,是改变学生思维方式的关键点.抓住这个关键点,可以顺利地让学生从经验认识逐步上升为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流体力学的认识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原始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926.
张玉彬 《化学教育》2015,36(13):25-28
以人教版"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教学为例, 阐述了化学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 让学生探究学习, 体验学习过程, 获得知识建构, 真正赋予化学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927.
陶虎  丁俐文 《化学教育》2017,38(14):72-75
介绍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1”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有机化学的教学与合作方美方在教材、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方式等教学实践上的差异,以及结合国内教学条件进行的合理调整。探讨了关于有机化学教学中美不同教学理念的优缺点,为提高生命相关专业有机化学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28.
在仪器分析设计实验教学中,学生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从实验课题的选取、实验方案的确定,到实验的实施和总结,分工协作完成实验项目。教学实践表明,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929.
胡久华  张丽  袁红  曹欢 《化学教育》2016,37(13):28-34
在烃、卤代烃单元复习教学之前,探查了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方式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将复习课的核心教学目标定位为"建立基于化学键的有机物认识方式,促进学生有机物认识方式的发展"。基于复习教学目标,设计了认识性任务、问题、活动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设计2种任务类型实现同课异构。通过教学实践,分析教学效果,探讨促进学生有机物认识方式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30.
张志红  张雨强 《化学教育》2016,37(19):17-20
通过审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评价的相关理论,介绍可操作化的评价技术与案例。从初中化学的视角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界定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纸笔测验、活动表现及档案袋等评价方式探索了如何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并提出了相关改善建议,为命题者及一线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