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3篇
  免费   723篇
  国内免费   660篇
化学   577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291篇
综合类   209篇
数学   2543篇
物理学   128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氧化物、盐类在氧化物载体表面的自发分散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文献中已报导过大量氧化物和盐类在高比表面载体上分散的研究结果['-3]TIO。作为一种较新型的载体,与Y-AI。O。、硅胶等传统载体相比,有许多不同特性.活性组分在TIO。表面的分散状态及所得催化剂的性能已有不少报导['-'],但所用的TIOZ主要是较高比表面的锐钛矿型TIOZ(刘金红石型TIO。(r)和锐钛矿型TIOZ(a)的结构不同,它是高温生成相,比表面较小['].氧化物在金红石上的分散行为仍未见报导.我们制备了三种具有不同比表面的TIO水),系统地研…  相似文献   
122.
国内外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及中间体,DMC带有-CO、-COOCH3和CH3基团,可进行羰基化、甲基化、甲氧基化和羧甲基化反应,取代传统使用的有毒原料光气、硫酸二甲酯和甲基氯等。因此,1992年DMC在欧洲被登记为绿色无毒化学品,DMC可替代光气合成聚碳酸酯、碳酸二苯酯、异氰酸酯(TDI、MDI、HDI、IPPI)及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ADC);也可用于合成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西维因)、苯甲醚、甲基芳胺等;此外,DMC具有高的含氧量(53.3%),可以用做汽油添加剂,能有效提高汽油的辛烷值;还具有与其它溶剂相溶性好,蒸发速度快的特点,适于在特种油漆、药物制造行业使用。因此,碳酸二甲酯是一种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化学品。  相似文献   
123.
低钴AB5型稀土系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降低AB5型混合稀土系贮氢合金的成本,采用Cr,Si,Cu替代Co和调节化学计量比的方法制备低钴AB5型贮氢合金。结果表明:3种取代元素在寿命方面的效果依次为Si>Cr>Cu,在放电容量和活化性能方面依次是Cu>Cr>Si。Cr,Cu,Si只有少量的替代才可能发挥其有利影响;通过非化学计量比的调节,低钴混合稀土系贮氢电极合金的放电容量、活化性能及倍率放电能力都能较好地达到实用要求,但是循环寿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4.
新型热反应大分子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溶液法合成了一些低分子量的羟端基低聚苯醚砜,并由相转移催化剂将之转为热反应大分子单体——α,ω-双甲基丙烯酸聚苯醚砜酯;用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GPC、VPO对其分子量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用DSC、DTA对聚苯醚砜双烯大分子单体的转变温度、热反应过程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5.
泌阳凹陷羊毛甾烷的检出及其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某些生油岩及原油中检测出碳数为C_(30)-C_(32)的羊毛甾烷系列,根据地球化学研究及模拟实验,提出该羊毛甾烷的生成可能主要与特定的有机输入及较低的热演化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26.
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动态激光光散射和荧光光谱技术对Tb(III)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接枝核壳纳米微球PNIPAM-g-P(NIPAM-co-St) (PNNS)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Tb(III)和热敏性的核壳纳米微球PNNS有显著的相互作用. 其一, Tb(III)可与PNNS中酰胺基团上的氧原子配位形成微球配合物Tb(III)-PNNS; 其二, Tb(III)-PNNS微球配合物兼具热敏性; 其三, 该配合物在545 nm处的荧光强度较Tb(III)增大了233倍, Tb(III)与PNNS分子间能量传递达到50%, 当Tb(III) 质量分数为12%时荧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7.
The novel shish-kebab-type liquid crystalline cross-conjugated (p-phenylene)s-poly(p-phenylenevinylene)s hybrid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Gilch polymerization. Their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NMR, GPC, DSC, X-ray diffraction and polarizing optical microscope (POM). ^1H-NMR investigation of the polymers indicates that the shish-kebab-structure has a strong ability to suppress the structural defects in the polymers. The polymers are enantiotropic liquid crystals. The melting point (Tm) of the polymers decreases when the length of the alkoxy tails of the mesogenic units increases. The mesophase was identifi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They showed not only a smectic LC phase, but also a strong green fluorescence in chloroform. The maximum absorption band of the "kebabs" of the two, 5-bis(4'- alkoxyphenyl)benzene at 280 nm did not appear in absorption spectra of the polymers. The same phenomena were also observed in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polymers have formed a cross-conjugated uniform structure and achieved an extended n-conjugation polymer.  相似文献   
128.
采用量子化学GAUSSIAN94abinitioUHF方法和STO-3G基组设计一系列三氮宾分子,讨论分子的几何结构和取代基对其磁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分子都具有铁磁性并有高自旋基态,有效交换积分值随代基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一种具有较代的总能量和高的有效交换积分值的分子,可期望被合成。  相似文献   
129.
杜永令  王春明 《中国化学》2002,20(6):596-600
ThecombinationofstrippingvoltammetrywithUPDcanleadtotheimprovementofsensitivity ,selectivi tyandreversibilityforelectroanalyticalpurposeandavoidtheuseoftoxicmercuryastheworkelectrode1andthenanalyticalapplicationshavebeendescribed .2 4 Inthiswork ,wedevelo…  相似文献   
130.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简称5-MP)对O-Pt低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氧原子在Pt(100)面上只存在四重吸附态.在缺行重构的(110)面上,氧原子仍吸附于三重位,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还会嵌切吸附于长桥位;通过分析三重态振动指纹性质的遗传和遗变,确认实验观察到的59.49和40.90 meV损失谱分别为氧原子在三重位和长桥位吸附态的表面垂直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