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21篇
化学   761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血中一氧化碳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及实验证明CO饱和血与正常血一阶导数的振幅高度比为一常数。将CO中毒检血氨稀释液取一半通CO至饱和,与另一半分别加入Na_2S_2O_4后在500~600nm测定一阶导数光谱在579nm处量出振幅值经计算可得CO在血中含量。  相似文献   
22.
钟顺和  王杰慧 《催化学报》1995,16(4):257-262
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TiO2-SiO2(TSO)表面复合物载休,用TPR,IR,TPD-MS和TPSR-MS等技术研究了Ni-Cu/TSO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O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iO-CuO与TSO间的相互作用导致CuO的还原温度降低和NiO的还原温度升高,并有少量表面物种生成;还原后的Ni-Cu/TSO催化剂表面上存在着两类活性中心,即合金相中的Ni及载体相中的Ti^n+(或Ti  相似文献   
23.
建立了耐硫甲烷化循环式反应器的拟均相一维模型,考察了床层直径,循环比,入口气体温度及压力和温度范围对反应器操作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比和温度操作范围是反应器操作的决定因素,对日产5万标准立方煤气的反应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24.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常压下CO和CH3ONO多相催化合成草酸二甲酯的反应.发现在草酸二甲酯生成的同时还存在副反应,副产物NO继续与CO反应生成CO2和N2O.铜在合金催化剂中起辅助作用,铜分散把,使CO桥式吸附减少,线式吸附增多.主反应与CO桥式吸附无关,而副反应却依赖于CO的桥式吸附.CO线式吸附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25.
介绍气体报警仪标定和检测使用的氩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乙烷气体标准样品的制备,以气相色谱法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考核,对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标准气体定值范围:一氧化碳为500~1000μmol/mol,不确定度2%;二氧化碳为1000~5000μmol/mol,不确定度2%;甲烷为300~500μmol/mol,不确定度3%;乙烷为300~500μmol/mol,不确定度3%。  相似文献   
26.
超强酸性室温离子液体反应介质中烷烃羰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乔煙  邓友全 《化学学报》2002,60(8):152-1523
在卤化1-烷基吡啶和1-甲基-3-烷基咪唑季胺盐与无水AlCl_3组成的超强酸性 氯铝酸室温离子液中,首次实现了烷烃与CO的直接羰化反应。2,2,4-甲基戊烷可 直接与CO反应,产物为酮。  相似文献   
27.
对铝原子簇Al_n(n=1~10,12,13)已报导过的理论预测几何构型进行合理选择, 用量子化学CNDO/2法研究了单分子一氧化碳在这些簇上取不同吸附位形时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吸附强度随簇尺度的变化呈“幻数”特性: Al_2、Al_6、Al_(12)簇具有特别高的吸附能, 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采用作者建议的推广电子壳模型可合理解释这一尺度效应。对Al_(12)和Al_(13)簇电子结构的分析进一步支持了壳模型的观点。随着簇的增大, 尺度效应逐步减弱并趋向于体相铝的性质。  相似文献   
28.
The geometries of van der Waals complex CO2…CO were optimized at DFT and second-order Moller-Plesset perturbation(MP2) levels with the large basis set,three stable structures were found.The most stable structure has a T-shape geometry in which the CO lies along the C2 axis of CO2,with the two C atoms direct contact and R(C…C)=0.3227nm.The corresponding energies of the most stable structure were calculated by means of MP2,MP4D,MP4DQ,MP4SDTQ,MP4SDQ,CCSD and CCSD(T) methods,The BSSE (basis set superposition error) wads eliminated by the Boys-Bernardi counterpoise correction(CP) method.According to thermodynamics data.van der Waals complex CO2…CO can found at a low temperature and or a high pressure,There is a little charge transferred between the two interacted subunits.In the most stable structure,CO2 is the acceptor and CO is the donor.  相似文献   
29.
用流动反应法和TPSRMS等技术研究了CO在Pd/γAl2O3和含有ZrO2的催化剂上的吸脱附行为、表面反应及催化氧化活性,同时用XRD技术测定了催化剂的物相结构。结果表明,在Pd/γAl2O3催化剂中用浸渍法添加ZrO2或掺杂超细ZrO2后,催化剂的氧化活性均有明显提高;COTPSR的实验结果表明,CO在氧化态Pd催化剂上程序升温脱附过程中主要与表面氧发生氧化反应,而在还原态Pd催化剂上发生歧化反应,并发现CO2的脱附量及脱附峰温次序与对CO的氧化活性有一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0.
本文探讨了CO,CH_4和NH_3在LaNiO_3,La_2NiO_4和LaSrNiO_4三个催化剂上的氧化行为,并得出结论:对于CO氧化,关键步骤在于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络合活化。Ni ̄(3+)含量越高,越利于CO的络合活化。对于氨氧化,催化反应遵循氧化-还原机理。Ni ̄(3+)是主要的活性离子,晶格氧是主要活性氧种。对于CH_4氧化,催化机理较复杂,只是发现A_2BO_4型氧化物(La_2NiO_4,LaSrNiO_4)比ABO_3型氧化物(LaNiO_3)较利于CH_4的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