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534篇
化学   871篇
晶体学   20篇
力学   155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36篇
物理学   5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功能聚合物纳米纤维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由电纺纳米纤维堆砌而成的无纺织物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赋予其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在电纺聚合物纳米纤维中添加各类抗菌剂或对其表面进行化学改性,制备具有优异抗菌性能的新型功能聚合物纳米材料,将进一步拓展电纺纳米纤维在生物医学、过滤、精密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本文基于抗菌纳米纤维的分类进行总结,介绍国内外抗菌聚合物纳米纤维的研究现状,并对抗菌纳米纤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2.
高分子分散剂在陶瓷浓悬浮体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分散的陶瓷浓悬浮体是胶态成型实现的前提和关键。本文阐述了高分子分散剂的分散稳定作用及其在多种单相复相陶瓷浓悬浮体制备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而从高分子分散剂自身特性,陶瓷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陶瓷胶态成型工艺操作等方面,分析了各因素对高分子分散剂分散效果的影响,最后指出了能够优化陶瓷浓悬浮体性能的高分子分散剂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13.
李从举  黄丽  肖斌  冯苹 《化学学报》2010,68(6):571-575
首先合成了纳米磷酸钙(NCP),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再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LA/NCP复合纳米纤维,对纤维进行了TEM,SEM,XRD以及单轴拉力测试的表征.TEM和XRD测试表明,NCP已成功掺杂到聚乳酸纤维中,获得的纤维为复合纤维.SEM测试表明,NCP在溶液中浓度较小时,复合纳米纤维的形貌变化不大;NCP浓度超过PLA质量的7%后,纤维表面出现粒状物;随着浓度继续增大,粒状物逐渐增多,最后很难成纤.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纤维拉伸强度先随着NCP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NCP浓度超过7%后拉伸强度随着浓度的增加反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4.
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 以氧化钇、氧化铕、正硅酸乙酯(C8H20O4Si)、无水乙醇、PVP和DMF为原料, 成功制备出大量的Y2O3:Eu3+@SiO2豆角状纳米电缆. 用TG-DTA, XRD, SEM, TEM和荧光光谱等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了系统地表征. 结果表明, 得到的产物为Y2O3:Eu3+@SiO2豆角状纳米电缆, 以无定型SiO2为壳层, 晶态Y2O3:Eu3+球为芯, 电缆直径约为200 nm, 内部球平均直径约150 nm, 壳层厚度约为25 nm, 电缆长度>300 μm. 纳米电缆内部为球状结构, 沿着纤维长度方向有序排列, 形貌均一. Y2O3:Eu3+@SiO2豆角状纳米电缆在246 nm紫外光激发下, 发射出Eu3+离子特征的波长为614 nm的明亮红光. 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5.
在导电高分子薄膜表面沉积密度可控的银纳米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于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性和化学性质可以在导体和半导体区间内快速调节[1],因此其复合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金属纳米粒子在光电子器件、检测及传感等诸多领域表现出独特的性能[3],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4].因此,如果将导电高分子和金属纳米粒子结合在一起,将有利于拓展导电高分子的应用范围.本文研究了银纳米粒子在聚苯胺薄膜表面的沉积行为,分别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  相似文献   
116.
 采用普通浸渍法 (CI)、超声-包覆法 (UC) 和超声-静电吸附法 (UEA) 制备了 Ru/Ba-MgO 氨合成催化剂, 并运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X 射线粉末衍射、N2 的物理吸附、H2 脉冲化学吸附及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 UEA 样品中, Ba 以静电吸附形式均匀地掺入 MgO 载体中, 因而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载体表面形貌, 而且有效地控制了 Ru 晶粒大小, 其平均粒径在 2~3 nm. 该样品中, BaCO3 起始分解温度较低, 低温 BaCO3 含量较高, 因而还原性能较佳. 在 10 MPa, 10 000 h?1 和 425 ºC 条件下, UEA 法制得的 Ru 基催化剂上氨合成反应速率达到 60.42 mmol/(g•h), 分别是 CI 法和 UC 法的 1.9 和 1.1 倍.  相似文献   
117.
使用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自由基引发剂,改变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阳离子功能单体的量与苯乙烯进行乳液聚合获得不同粒径的阳离子乳胶粒,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和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制备阴离子聚合物乳胶粒.采用基于静电相互作用的异凝聚法将以上2种带有相反电荷的乳胶粒组装,获得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复合微粒.对异凝聚过程中复合液透光率和微粒大小及分布进行跟踪测试,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阳离子微粒、阴离子微粒以及复合微粒的形态和大小.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控制阴离子乳胶粒与阳离子乳胶粒的复合比例改变单个复合微粒表面阳离子小微粒的数目.  相似文献   
118.
静电纺丝制备多孔碳纳米纤维及其电化学电容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丙烯腈(PAN)/醋酸锌为前驱体制备复合纳米纤维,随后经碳化、酸化获得多孔碳纳米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碳纳米纤维表面分布大量孔洞.N2吸脱附等温曲线(BET)测试材料比表面积达413m2·g-1.循环伏安法(CV)和恒流充放电(CP)性能测试表明:多孔碳纳米纤维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1A·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275F·g-1.相比碳纳米纤维比容量提高了162%.  相似文献   
119.
用简单有效的静电纺丝法制备了Ce掺杂的In2O3纳米纤维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此纤维材料的平均直径约为90nm,长度达到几十个微米.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4%(w)Ce掺杂的In2O3纳米纤维对三乙胺的灵敏度最高,该气敏元件对3μL·L-1三乙胺的灵敏度达到2.6,响应时间为5s,恢复时间约为6s,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0.
探讨了开尔文滴水起电机要求环境凉爽、干燥的原因,并对传统的开尔文滴水起电机进行了改进,通过改善传统滴水起电机的表面绝缘性,增大水溶液的离子浓度以及预加初始电荷等方法使其能在潮湿的环境下快速获得较大的高压静电,起电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