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334篇
化学   782篇
晶体学   82篇
力学   58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57篇
物理学   4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硼酸酯偶联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种氮一硼内配位结构的硼酸酯偶联剂,解决了硼酸酯水解稳定性差的问题,同时分子结构中含有氨基、丁氧基等活性基团。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硼酸酯进行了结构表征,讨论了原料配比、合成工艺等对硼酸酯收率及反应速率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配方及工艺。对硼酸酯的物理性能、溶解性、水解稳定性及对硼酸铝晶须的表面处理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硼酸酯偶联剂由于具有氮-硼内配位作用,表现出优良的水解稳定性,并且硼酸酯偶联剂对硼酸铝晶须具有良好的表面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22.
蒌蒿茎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又名藜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的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将蒌蒿列为“上品,甘、平、无毒”,《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具有“补中益气,利膈开胃,疗心悬,久服轻身”等功效。近年来,人们对蒌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兴趣,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蒌蒿茎叶挥发油,其得率为0.12%~0.15%,密度为0.9324,折光率为  相似文献   
23.
本文报道了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固载的铜(II)催化有机硼酸和咪唑的Ar-N偶联。在3-(2-氨乙氨)丙基功能化的硅胶固载的铜(II)催化下,有机硼酸和咪唑于甲醇中的Ar-N偶联生成高产率相应的偶联产物。而且硅胶负载的铜(II)催化剂经简单过滤,可循环使用5次不降低活性。  相似文献   
24.
本文提出了新的硼酸类催化剂体系HB,用该体系对α-蒎烯与无水乙酸相互作用直接合成乙酸正龙脑酯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反应得到两种系列产物-酯化产物和异构化产物,酯化产物主要是乙酸正龙脑酯,葑醇酯和松油酯,异构化产物主要是莰烯、烯和松油烯等,总酯化产率为50%以上,其中乙酸正龙脑酯为20%以上,是至今从α-蒎烯直接合成乙酸正龙脑酯的最好结果。通过对产物的 ̄1HNMK图谱分析及动力学考察,确证反应主产物是正龙脑酯而不是异龙脑酯。文章对H_2SO_4、HClO_4、多聚磷酸(PPA)和杂多酸(12-磷钨酸)等催化剂进行了实验考察、对比和评述,表明了自制的HB催化剂体系具有高选择性合成乙酸正龙脑酯的显著优点,并对其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5.
应用ICP-AES法分析自倍频激光晶体(NYAB)样品中的Nd,在石墨坩埚中于500℃用NaOH熔融分解样品,方法的回收率为96%~105%,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2%,方法简便,可给出满意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6.
张殷全 《化学教育》2004,25(1):59-61
拉丁文chemia是从阿拉伯文的“炼金术”一词演变而来的,后者则可能来源于希腊语“浇铸”(或“浸液”)、埃及语“黑色”或汉语“金液”。汉译名“化学”一词首见于伟烈亚力主编的《六合丛谈》(1857年-1858年),它得自王韬,是来华传教士戴德生所创并口授于王韬的。本文认为“质理学”一词可能是“化学”一词的有力竞争者。  相似文献   
27.
本文利用付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解气相色谱(Py-GC)及热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联用技术等分析手段,探讨了我国山西繁峙煤镜质组的生烃特征,鉴定了如气体烃、正构脂肪烃、苯酚、单环芳烃以及甲氧基酚类等热解产物67种化合物。用相继等温热解法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求取了热解产物如气体组分(C1 ̄C6)、轻烃(C7 ̄C14)、重烃(C15 ̄C30)、正构脂肪烃(nCi)、烷基芳烃、苯酚等的  相似文献   
28.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与微机的数据传输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种用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微机之间实现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方法。方法可更有效地利用质谱仪采集的数据,解决了工作站处理数据的局限性。经数据格式转换,原始数据可以在微机上实现色谱峰再现,从而为色谱条件的优化和定量数据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9.
罗马人用铅盖屋顶,还用铅保护船的龙骨。在2 0世纪60年代打捞出海的一艘约于公元前1 5 0年建造的希腊酒船上,船底板上就堆放着2 0 0吨铸铅护套,在船仓里还有1 2 0 0吨铅。随着对基督教信仰的扩大,铅还被用来制造棺材。在古罗马,铅还被大量用以制作各种玩具、铸像、纪念品、佛珠、戒指、钱币、筛子、焊剂、盒子、标记物、书板、油漆、化妆品、药品和各种颜料。各种餐具、厨具或器皿也大量使用铅质材料。大部分镀料则用铅和锡两种金属的混合物制成。罗马人以铅为荣,铅质水管、含铅食物以及与食品和水接触的各种餐具、厨具和容器就成为古罗马人…  相似文献   
30.
钴(II)与色氨酸极谱催化前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  高小霞 《化学学报》1992,50(1):39-43
对钴(II)离子与色氨酸在H~3BO~3-NaOH(pH=9)缓冲底液中的极谱催化前波进行了形成条件、吸附性能和电极还原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