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2篇
化学   85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用15 nm的纳米金标记羊抗人铜蓝蛋白抗体(GCP)可获得铜蓝蛋白(CP)纳米金探针(AuGCP). 在pH 7.8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中, CP与AuGCP发生特异性结合生成胶体金免疫复合物. 离心分离后, 离心液中的AuGCP可作为酒石酸铜(C4H4O6Cu)-葡萄糖反应体系的催化剂, 生成的Cu2O微粒在620 nm处有一共振散射峰. 在选定条件下, 620 nm处共振散射信号降低值△I620 nm与铜蓝蛋白浓度cCP在0.18~45 ng/mL范围内存在良好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 ΔI620 nm=2.27cCP+5.05, 相关系数为0.9940, 检出限为0.14 ng/mL. 该法用于人血清中铜蓝蛋白的检测,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2.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软模板制备了纳米氧化亚铜晶须,利用XRD和TEM进行表征。研究了纳米Cu2O-Nafion膜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纳米氧化亚铜在电极上表现出一对较为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对应于Cu(Ⅱ)/Cu(Ⅰ)的氧化还原,峰电流与扫速成正比,表明纳米氧化亚铜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受表面控制。研究发现在亚甲基兰为媒介的情况下电极对多巴胺的催化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此电极上多巴胺呈现一对响应良好的准可逆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差106 mV,峰电流大大提高,氧化峰电位大大降低,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作用。该电极可以在抗坏血酸存在下测定多巴胺。  相似文献   
23.
采用特定的电势扫描程序测出了浓碱溶液中Cu(Ⅰ)阳极产物的多重还原电流峰.根据各峰之间转化或竞争的关系,提出了亚铜氧化物的吸附成相和溶解沉淀两种途径共存的形成机理.为确定各阴极峰的归属,本文采用了将阴极电流峰与XRD和XPS特征峰进行半定量对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采用特定的电势扫描程序测出了浓碱溶液中Cu(I)阳极产物的多重还原电流峰。根据各峰之间转化或竞争的关系, 提出了亚铜氧化物的吸附成相和溶解沉淀两种途径共存的形成机理。为确定各阴极峰的归属, 本文采用了将阴极电流峰与XRD和XPS特征峰进行半定量对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 HCl及 Sn Cl2 浓度和浸取时间对 Cu0 、Cu2 O和 Cu O浸取率的影响 ,建立了分离、测定氧化亚铜产品中金属铜的新方法 ,相对标准偏差 ( RSD) <1 .0 % ( n=6)。样品分析及误差统计结果表明 ,本方法能满足氧化亚铜产品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6.
均分散氧化亚铜溶胶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分散体系是指分散相粒子形状大小均相同的体系,我们曾研究过尿素水解法和强制水解法制备均分散氧化铜微粒.手续上大大简化.因为均分散制备不同于机械粉碎、气相沉积等方法,体系是在液相中生成晶核后,各个晶核同步生长形成的.因此,溶液中的pH、阴离子、络合剂、反应物浓度以及温度都会影响粒子生长.McFadyen 等人曾研究过酒石酸铜用葡萄糖还原氧化亚铜微粒,由于条件不同可得不同形状大小微粒.  相似文献   
27.
采用水热法成功可控合成了球形和立方氧化亚铜粉体.研究表明,在其它实验条件相同时,还原剂(酒石酸)和模板(明胶)的用量对产物的形态控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酒石酸使用量为0.005 mol时,将得到较规整的立方形Cu2O粉体,而在该体系中添加1.0 g明胶后,将获得球形的Cu2O粉体.两种形态的Cu2O粉体最大吸收波长均为500 nm左右(带隙约为2.2 eV).可见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球形Cu2O粉体的光催化性能要优于立方Cu2O粉体.进一步分析研究得出,两者去除水中甲基橙染料的动力学模型均符合一阶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8.
水热条件下Cu2O的连生习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u2O具有立方体、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三角三八面体等多种单形。其形貌特征因不同的制备方法而各异。本文首次发现在水热条件下,Cu2O出现取向连生的形貌特征。{100}面为连生面。利用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理论模型地解释了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无溶剂条件下纳米Cu2O催化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苯酯(MDPC)热分解制备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考察了纳米Cu2O的制备条件与反应条件对MDPC热分解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法制备的纳米Cu2O在Ar中于300℃焙烧2h,其催化性能最佳;最佳的反应条件为Cu2O用量为原料总重的0.06%,反应温度220℃,反应压力0.6kPa,反应时间12min,此时MDPC转化率达到99.8%,MDI选择性86.2%.  相似文献   
30.
基于TiO2/Ti电极在含Cu2+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调节电沉积的沉积电压,我们在TiO2平整表面制备出Cu2O和/或Cu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发现Cu2O和Cu有不同的生长机制:Cu2O颗粒在TiO2表面分散结晶,而Cu颗粒是在已生长的颗粒上成核,从而形成堆积颗粒结构.这是由于在Cu2O/TiO2界面和Cu/TiO2界面形成不同的能带结构,使得电子的转移方式不同.与纯TiO2光阳极比较,可以观察到Cu2O/TiO2和Cu/TiO2异质结构的光电流均有显著增强.特别地,存在一个电压区间使得Cu2O和Cu同时生长在TiO2表面,此时对应的光电流比较稳定并且能达到最大.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光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均显示,Cu2O和Cu明显有助于光的可见光吸收,同时Cu/TiO2在光电转换过程中显示更宽波段的可见光利用率.此外,开路电压的增加、有效的电荷分离和电极/电解质界面上载流子的快速迁移也增强了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