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68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330篇
物理学   1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介绍了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教学改革的历程及构建物理实验创新基地的思路和体会.  相似文献   
32.
大学、企业研发与区域创新的空间统计与计量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空间统计的Moran指数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对200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域的创新产出与大学与企业的关系进行了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结果发现:31个省域创新能力贡献主要是由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实现,大学研发对区域创新能力没有明显的作用,大学与企业研发的结合也没有对区域创新产生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   
33.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灰色关联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灰色关联度确定权重的多目标决策方法,根据科技创新能力相关的数据指标集,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给予了综合评价和排序.这种定量确定权重的方法,为综合评价区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种更为实用、简洁、可操作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4.
协同知识创新是企业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企业知识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有效地利用企业协同优势,有针对性地降低协同知识创新的风险,是协同知识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影响协同知识创新的内外因素有很多,利用粗糙集理论对这些因素进行简约,消除冗余因素,得到在协同知识创新中的核心因素;确定约简集因素权重,判断协同知识创新的风险程度,为协同知识创新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
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K关联的思想构造了外部技术创新溢出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主要是东部地区带动的,东部地区的省份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他省份存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并没有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存在竞争效应。(2)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R&D经费、R&D人员和知识存量均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并且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不同的是,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R&D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比R&D资本要大,而西部地区R&D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则要大于R&D人员。  相似文献   
36.
基于2008~2013年的中国科学院统计数据,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活跃度的静态变化和动态变化进行了双维度分析。运用σ收敛和β收敛的组合收敛方法,客观描述了中国科学院各区域的合作创新活跃度空间分布特征及趋势;采用速度激励模型对科研院所创新活跃度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活跃度存在收敛特征,科研院所的创新活跃度存在地域差异,东部产学研合作创新比中西部较活跃,中科院整体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在活跃度的演化速度上,各分院都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趋势,其中部分活跃度较高的科研院所增长逐渐饱和,速度变化呈现下降状态。  相似文献   
37.
合作创新模式使得创新主体之间构成具有拓扑结构特性的创新网络,创新主体合作行为会影响创新网络的可持续发展。为探究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创新网络合作密度的变化,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和BA无标度网络理论,运用仿真方法,分析了网络规模、聚类系数、偏好性仿真、利益分配对创新网络合作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规模的创新网络具有较低的聚类系数有利于网络合作密度的提升,大规模的创新网络具有较高的聚类系数有利于网络合作密度的提升;无论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创新网络,适度的偏好性模仿均能促进网络合作密度的提升;对于利益分配而言,无论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的创新网络,按劳分配是提升网络合作密度的最佳利益分配形式。  相似文献   
38.
We investigate the product innovation, green R&D investments and the emission tax policy in an oligopoly market with network externality. It is shown that an appropriate tax policy should be deployed to effectively control pollution and motivate innovation.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market, the emission tax should gradually reduce to motivate firms to achieve optimal investments. Later at the mature stage, the emission tax policy should carefully consider both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green technology levels.  相似文献   
39.
选取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运用区位商相对差异指数和熵权TOPSIS法分别测算其产业协同集聚度和区域创新水平,研究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集聚通过"知识技术、劳动力、物力"等外部规模经济增加创新产出;2009-2018年,两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由中西部向东部递减,区域创新水平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两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最后基于计量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0.
产学研协同创新意愿高低关键在于合作收益的大小及分配,且这种大小和分配不是基于固定收益下不同贡献度的分配,而是将创新收益与产品市场表现挂钩,基于动态收益的分配.据此,构建了一个优化模型,分析市场需求(初始市场需求、未来市场需求)、收益分配、研发投入三种因素对协同创新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一是企业收益分配比例受到未来市场需求的强烈影响,不同的取值范围导致协同创新意愿与初始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线性、"U"型、和倒"U"型三种不同关系.二是协同创新意愿与研发投入呈负相关关系,表明通过提升企业分配比例可以抵消由研发投入增加带来的负面效应.这些结论不仅深化了关于协同创新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而且对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对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