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4篇
  免费   1165篇
  国内免费   1405篇
化学   2049篇
晶体学   448篇
力学   132篇
综合类   71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186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通过脉冲微型反应催化色谱装置,考察了正己烷在Pt/Al2O3和Pt-Dy/Al2O3催化剂上的转化反应;用TPD、TPR和HOT技术研究了Pt-Dy/Al2O3催化剂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Dy和Pt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发生电子效应和几何效应,但Dy的掺入未改变Pt/Al2O3催化剂表面固有的吸附中心性质  相似文献   
102.
为了研究C60的结构特性,我们最近在实验中将加这后的C60离子束沉积在固体表面,对其沉积后的形态进行了共焦显微拉曼光谱的表征.在记录的光谱中已检测不出C60原有的特征谱问,说明C60离子在高速憧击固体表面后,已经完全失去了原有的球状构型.C60的t)[R实验在自制的串级飞  相似文献   
103.
Pt/HM和Pd/HM催化剂表面氧的恢复与供出活化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催化氧化是最重要的工业催化反应之一。七十年代以来,关于氧化催化剂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采用各种手段对氧化催化剂的表面及体相氧种进行了考察。本文作者根据研究实用氧化催化剂的经验,结合控制论方法,亦提出了多相催化氧化反应的集团结构适应性规律。近年来,作者用TPD和吸附平衡法研究了V_2O_5/SiO_2催化剂表面氧的种类、数目和供出活性,较好地关联了催化氧化的一些事实,使以上规律更趋于半定量化。在多相氧化反应中,催化剂表面活性氧不断处于供出和恢复的循环之中,催化剂表面氧中心的供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研究了光沉积方法制备的Pt/TiO_2催化剂经过氧化、还原后氧、氢的脱附行为.光沉积过程中,Pt/TiO_2表面上可以生成大量的吸咐氢,在TPD中脱附;同时Pt/TiO_2表面上化学吸附的水在TPD过程中也可以分解释氢.氧化处理的Pt/TiO_2在TPD过程中于550~750K温区出现氧脱附峰,随着氧化温度升高,脱附峰位向高温移动,经实验证明,这种可脱附活泼氧物种的生成是由样品前身中留存氢引起的.还原处理的Pt/TiO_2在TPD过程中分别在300~600和大于600K出现两个氢脱附峰,认为是由于表面羟基和钛—氢(Ti~(4+)—H~-)物种的分解释氢引起的Pt/TiO_2上活泼氧物种的存在,增加了样品在室温条件下的吸氢量;在中温(473~573K)这种活泼氧物种则和氢发生反应,减少了TPD过程中的脱氢量;Pt/TiO_2在大于673K温度还原,可以消除活泼氧物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本文采用TPR、TPO技术分别考察了氧处理Pt/TiO_2上氧物种的还原行为和氢还原样品的氧化过程.TPR结果表明,表面含有活泼氧物种的Pt/TiO_2样品对氢很活泼,室温条件下可以吸附大量氢,并且这些吸附氢又可以在TPR过程中脱附.表面活泼氧物种与氢的反应温度在500—673K之间,当大于673K时,Pt/TiO_2继续耗氢,可能是氢与还原产生的表面Ti~(3+)离子进一步反应生成钛—氢物种,并向TiO_2体相扩散与TiO_2体相晶格氧发生反应.对于773K还原的Pt/TiO_2作品,室温吸附氧在TPD过程中可以与表面吸附氢反应;473K氧化处理可以消除表面的吸附氢,但并不能完全去除体相储氢;573K氧化处理则基本上恢复了原样品的氧化状态.不同温度氢还原处理的Pt/TiO_2样品在动态氧化过程(TPO)中,在300-600K温区,气相氧与样品上表面吸附氢和表面氧空位反应;在大于600K温区,氧主要与表面钛—氢物种发生反应,并向体相扩散,与体相氢发生反应.文中描述了气相氢、氧分别与Pt/TiO_2催化剂存在的氧或氢物种作用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采用XRD,NH_3-TPD,IR以及TEM等方法考察了Pt/BaKL沸石中Ba~(2+)的作用。NH_3-TPD结果表明,交换Ba~(2+)后的L型沸石的酸性,由于阳离子的作用仅在弱酸范围内有些改变,但与载铂的沸石的催化活性无明显的对应关系。IR及XRD谱线表明,BaKL沸石中Ba~(2+)在最佳交换度(26.3%)时,随预培烧温度的提高,使Ba~(2+)处于沸石孔道中B、C、D位置,接近于最佳分布,此时IR谱线上1421cm~(-1)处有一新峰。当沸石负载铂后,因铂与Ba~(2+)的相互作用,新峰消失,导致铂粒在沸石上分布更加均匀;铂粒在1.5—3.0nm之间占有最大比例,使得Pt/BaKL沸石呈现芳构化活性及选择性高于Pt/KL沸石,分别为~98%和~95%。  相似文献   
107.
提出了控制电位电解和恒电流电解两类电解沉积的压电频移分析法测定的理论公式,用实验结果验证了它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8.
六氰合铁酸铜钴在蜡浸石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了电化学沉积的混合金属六氰合铁酸盐修饰电极作为电流型传感器的研究。针对六氰合铁酸盐修饰电极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的不稳定性,采用混合金属电沉积的方法,成功地提高了电极的稳定性,所得到的修饰电极在 pH 4~10之间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该电极的响应时间(t95%)为 0.5s,并对Fe3+/Fe2+电对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催化氧化峰电流与Fe2+的浓度在1.0×10-4~6.5×10-2mol/L范围内呈很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 1.4×10-6mol/L。  相似文献   
109.
从氨性柠檬酸溶液中电沉积Ni-Mo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含钼大于约27%(质量分数)Ni-Mo合金,具有较高的耐蚀性,特别是在盐酸和硫酸溶液中,其耐蚀性优于SUS304不锈钢[1].因此,人们对该种合金的电沉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4].对合金共沉积机理也作了一定的研究.一般认为,钼不能单独进行电沉积,但它可以同铁族元素共沉积[5].对钼与铁族元素的共沉积机理,人们已提出了几种假设.一般认为[3],钼可能是多步还原,即六价钼首先被电化学还原成低价钼化合物,而后由吸附在诱导金属(铁族元素)上的原子氢进一步还原成合金中的零价钼,为了进一步弄清Ni-Mo合金的共沉积机理,本…  相似文献   
110.
分析了中国内陆3个地点尘暴和非尘暴期间大气颗粒物中17种微量元素的浓度-粒度分布。表明这些地点的大气颗粒物主要由矿物气溶胶(即粉尘)组成。对黄土高原上空非尘暴大气微量元素的统计分析,导出粗粒子主要有两种来源——土壤粉尘和被污染的粉尘,细粒子的两种来源是土壤粉尘和人为污染物。在年尺度上,粉尘对黄土高原的大气干输入主要取决于非尘暴过程。利用清除系数估算的粉尘湿沉积通量只占总沉积的4%—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