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5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5844篇
化学   11182篇
晶体学   63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182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448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422篇
  2004年   472篇
  2003年   550篇
  2002年   497篇
  2001年   617篇
  2000年   424篇
  1999年   390篇
  1998年   358篇
  1997年   407篇
  1996年   377篇
  1995年   327篇
  1994年   279篇
  1993年   296篇
  1992年   226篇
  1991年   231篇
  1990年   191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41.
金属的催化活性不仅取决于该金属的价态分布,电子结构,而且强烈地依赖于金属的分散性。载Ni沸石体系,由于金属离子的难还原性和还原金属粒子的流动性,在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引起粒子的迁移,聚集,并形成大晶粒,甚至导致金属的双分散系。迄今为止,关于金属粒子的聚集或大晶粒的形成尚无一致看法。  相似文献   
142.
宋琦 《大学化学》2005,20(5):7-7
氯代三苯膦铑(即所谓的Wilkinson催化剂)是第一个在室温常压下可以用作烯烃和其他不饱和化合物加氢的均相催化剂,也是应用最广的催化剂之一。已经知道它的溴代和碘代形式,但是氟代形式一直没有全面地表征过和研究过。  相似文献   
143.
宋琦 《大学化学》2007,22(4):8-8
美国西北大学的C.A.Mirkin及其研究小组试图构建可以模拟生物体系的超分子,为此对超分子络合化学的研究已经有10年之久。在此过程中,该小组开发了多种探测系统。他们的目标是构建类似于PCR(聚合酶链反应)或ELISA(免疫测定)的模拟生物体系,在探测某种试样时,通过触发催化过程,使信号放大到能够直接读出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4.
用有机酸络合法制备了Co3O4,NiCo2O4和LaCo2O43种催化剂。通过程序升温氧化反应(TPO)技术对这3种催化剂进行模拟柴油碳黑催化燃烧反应的活性评价。研究发现以Co3O4为活性成分的催化剂能显著降低碳黑燃烧的温度。以Ni和La部分取代Co3O4后形成的复合氧化物NiCo2O4和混合氧化物LaCo2O4能改进Co3O4的氧化活性。但是NiCo2O4不能改进碳黑在松散接触时的燃烧活性;而混合氧化物LaCo2O4由于形成了超微粒含缺陷的LaCoO3钙钛矿型结构,它具有良好的低温氧化活性和表面原子移动性,因而能显著改进碳黑在松散接触时的燃烧活性。  相似文献   
145.
铁基超细粒子催化剂具有优良的F-T反应性能。本工作利用原位Mssbauer谱辅以XRD技术研究了含有钾助剂的F-T合成铁基超细粒子催化剂的结构与还原行为,考察了催化剂组成和第二金属组分(Mn,Zn,Mg)的影响。“纯”铁超细粒子催化剂在氢气中很容易经Fe_3O_4还原为零价铁。第二金属组分的引入,一方面阻碍了催化剂的还原,另一方面稳定了Fe~(2+)的存在而使其成为还原的主要中间相,这有利于反应条件下形成类尖晶石结构的活性相。对于Fe-Mn催化剂,上述效应随锰含量的增加而更趋显著。铁基超细粒子催化剂在氢气中的还原能力依“纯”Fe>Fe-Zn>Fe-Mn>Fe-Mg的顺序递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铁与第二金属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  相似文献   
146.
用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和程序升温还原(TPR)以及过渡应答(TR)等动态手段研究Ni/Al_2O_3催化剂表面上CO氢化反应的活性位状况。结果表明, 催化剂表面存在两种类型的活性位。其中A位来自表面上的聚晶体Ni, B位来自Ni与载体Al_2O_3强相互作用形成的Ni-Al化合物。实验结果还表明, CO在两个活性位都有吸附, 但在有H_2参与的条件下, 会影响二个活性位上的CO吸附量。  相似文献   
147.
王大文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3,24(9):705-710
 用溶胶-凝胶法以磷钼酸(MPA)的铜盐溶液水解钛酸四丁酯制备了CuPMo/TiO2催化剂,并用ICP,XRD,TG-DTA,IR,TPD-MS和微反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化学吸附性质和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杂多钼酸盐与TiO2表面通过O2-桥发生键联.在623K下,杂多阴离子仍保持其原有的Keggin结构;CO2在Lewis酸位Cu(Ⅱ)和Lewis碱位Cu-O-Mo桥氧的协同作用下形成卧式吸附态Cu(Ⅱ)←O-(CO)←(O--Cu);丙烯以分子吸附态在催化剂上吸附;在空速1500h-1,压力1MPa和温度563K的反应条件下,丙烯的转化率为4.2%,甲基丙烯酸的选择性为96%.  相似文献   
148.
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 (HMMM) 多元醇 丙烯酸酯 酸催化剂混杂聚合体系在高温下同时进行缩聚和自由基聚合并表现出协同效应 .体系中的活泼亚甲基在HMMM的催化下被空气氧化成过氧化氢物 ;过氧化氢物在酸催化下分解成自由基进而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 ,体系中存在固化加速的协同效应 ;同时体系中还存在热互补效应 ,丙烯酸酯的自由基聚合反应放出的热可以传递给缩聚反应 ,满足缩聚反应吸热的要求 .混杂聚合得到的高分子合金膜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耐溶剂性能 ,这是由于在混杂聚合过程中形成了互穿聚合物网络 (IPN)结构 .使用潜酸催化剂作为酸的来源 ,可以提高体系的储存稳定性 ;交联 引发剂的使用可以拓宽它的使用范围 ;对超枝化聚合物在混杂体系中的应用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9.
杨雁南  陈义龙 《分子催化》1993,7(6):425-431
以Mossbauer谱为手段,研究了用于F-T合成的Fe/Zn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并考察了组成及制备方法的影响,同时还对其还原、碳化行为进行了探讨.发现锌对铁的还原有抑制作用,它能够稳定二价铁不被进一步还原.研究还表明,我们所研制的Fe/Zn催化剂是一种高分散度的铁锌化合物,室温下具有超顺磁特性.  相似文献   
150.
对满足欧Ⅲ排放限值的Pd-Rh型三效催化剂进行研究开发,测试了新鲜催化剂的空燃比特性和起燃温度特性,并与市场上的欧Ⅲ催化剂在同等条件下老化后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对研制的催化剂进行封装总成后,按照GB18352.3-2005标准进行了常温冷起动Ⅰ型和低温冷起动IV型试验,测试结果完全能满足该标准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