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2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1506篇
化学   2571篇
晶体学   79篇
力学   110篇
综合类   102篇
数学   484篇
物理学   124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91.
Conversion of Methane to C2 Hydrocarbons via Cold Plasma Rea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rect conversion of methane to C2 hydrocarbons via cold plasma reaction with catalysts has been studied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Methane can be converted into C2 hydrocarbons in different selectivity depending on the form of the reactor, power of plasma, flow rate of methane, ratio of N2/CH4 and nature of the catalysts. The selectivity to C2 hydrocarbons can reach as high as 98.64%, and the conversion of methane as high as 60% and the yield of C2 hydrocarbons as high as 50% are obtained. Coking can be minimiz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proper selection of the catalysts, appropriate high flow rate of inlet methane and suitable ratio of N2 to CH4. The catalyst surface provides active sites for radical recombination.  相似文献   
992.
自从富勒烯被发现并克量级制备以来,富勒烯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和关注,对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已迅速发展[1],由于C60具有光诱导剪切DNA、抑制艾滋病毒等特性,因而在生物化学及医学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其中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的研究是富勒烯化学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2~5],尤其是羟基化富勒烯(或称富勒醇fullerenols)的合成方向的研究[5]。目前富勒烯羟基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已得以深入研究,但其化学反应性能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合成了羟基C60银盐,并对其热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1 实验部分1 1 主要仪器及试剂C6…  相似文献   
993.
用乙二醇作为碳黑分散溶剂,微波辐射快速加热,1~2 MPa压力下制备了Pt/C及不同Pt、Ir比例的Pt-Ir/C催化剂,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Pt-Ir/C催化剂,并用XRD,TEM和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两种方法制备的Pt/C,Pt-Ir/C催化剂与聚四氟乙烯(PTFE)一起负载于多孔金属载体,得到疏水催化剂,考查了其对氢-水液相交换反应的催化活性。微波辐射加热法制备的Pt/C和Pt-Ir/C催化剂活性金属粒子在碳载体上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大小分别为2.1 nm和2.2 nm,Ir的加入改变了活性金属粒子的形状和晶相结构,Pt-Ir/C中Pt以Pt(0),Pt(Ⅱ)和Pt(Ⅳ)形式存在,Ir以Ir(0)和Ir(Ⅳ)形式存在。浸渍还原法制备的Pt-Ir/C催化剂活性金属粒子有明显团聚,晶粒平均大小为4.8 nm。微波辐射法所得催化剂对氢-水液相交换反应有更高催化活性;Pt中掺入适量Ir,可提高单一Pt催化剂活性,Pt、Ir原子比例为4∶1时,催化剂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94.
不锈钢支撑双层类脂膜离子传感器的电化学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60;分子器件;不锈钢支撑双层类脂膜离子传感器的电化学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 对荷人结肠癌CL-187裸鼠进行体内筛选, 获得在肿瘤组织中富集的一条十二肽SVSVGMLPSHAP. 为了标记131I, 在N端连接酪氨酸合成了十三肽YP13(YSVSVGMLPSHAP). 另外, 利用单甲基化聚乙二醇(mPEG5000)对YP13进行化学修饰. RP-HPLC分离纯化YP13、mPEG-YP13和对照随机十三肽YR13(YEDIKPKTSLAFR) 131I标记产物, 放化纯度大于95%. RP-HPLC分析131I-YP13和131I-mPEG-YP13体内循环60 min后的血清, 结果显示, 131I-mPEG-YP13体内稳定性优于131I-YP13. 这三种标记物在荷人结肠癌CL-187裸鼠体内的分布表明, 131I-YP13和131I-mPEG-YP13在1和2 h时的肿瘤摄取远远高于对照肽131I-YR13, 二者的瘤血比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131I-mPEG-YP13在肿瘤中的摄取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所改善. 因此, 放射性碘标记的多肽YP13及其聚乙二醇修饰物可能成为新型结肠癌显像剂.  相似文献   
996.
刘刚  王建新  丁振KAI 《有机化学》1996,16(5):445-449
N-取代甘氨酸聚合体是一类新的聚合体化合物, 同多肽相比, N-取代甘氨酸聚合体具有抗酶解稳定性, 同时使用市售的伯胺作为构建单元(building block)大大地扩展了天然多肽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本文报道了利用多中心多肽合成方法合成了九个含N-取代甘氨酸聚合体多肽杂合休, 由于此类聚合体具有抗酶的能力, 因此可用于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7.
不同形态抗坏血酸的分离及其变异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应用静电离子色谱法(EIC)同时分离测定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和变异脱氢抗坏血酸的方法。在自制的(EIC)固定相表面上,由于存在着微螺旋状胶束和均匀分布的正、负电荷,使几种形态的抗坏血酸得到了很好的分离。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测定抗坏血酸的线性范围为0.2-2mg.mL^-1。维生素C片溶液(1mg.mL^-1)在常温下被空气氧化而失活的速度为0.045mg.mL^-1.d^-1。该方法克服了样品测试过中,由于抗坏血酸的变异而引起的系统误差,可为生活活性物质的动态分析,有机酸化学反应机理和速度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自Kratschmer 等人采用并不复杂的方法就能制备出宏观量的C_(60),人们对它的兴趣也从结构的研究逐渐转向化学性质的研究.C_(60)是目前自然界已知对称性最高的球状分子,每个C 原子都以接近sp~2杂化轨道和相邻的三个C 原子相联.C_(60)的NMR 化学位移以及闭壳层的电子结构和较宽的HOMO-LUMO 间隙,都说明它具有典型的芳香化合物——苯的某些特性.另外,掺杂(碱金属元素)后,它具有的导电性又表现出石墨具有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999.
本文用电镜方法研究了Cu/C催化剂在其载体炭的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的形貌结构,发现Cu/C催化剂在氧化后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炭丝生成。结合催化剂活性组分与载体炭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活性组分铜对炭表面的湿润现象,对炭丝等形貌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炭丝是炭氧化反应的一次产物CO在不同活性中心上进行催化表面歧化反应的结果。炭丝类型取决于金属组分化学状态,炭丝的直径则与金属颗粒的分散度及其与炭表面的湿润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3C NMR研究了由基团转移共聚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共聚物中单体链节的三元组含量从季碳和羰碳的共振信号测得,实验测得的三元组分数与通过竞聚率和单体组成比按末端基效应模式的计算值相符.丙烯酸丁酯由于具有大得多的竞聚率值而呈现较强的均聚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