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4篇
化学   134篇
晶体学   4篇
物理学   4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氢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在低Ni含量和低比表面积六铝酸盐催化剂LaNiAl_(11)O_(19-δ)上CH_4-CO_2重整反应的积炭行为,考察了该催化剂表面积炭的形貌、来源、积炭物种及其反应性能.结果表明,LaNiAl_(11)O_(19-δ)催化剂表面积炭主要由甲烷裂解产生,并以Ni的碳化物形式存在于活性中心Ni的周围.根据积炭物种活化程度的难易可分为C_α,C_β和C_γ三种类型,其中C_α为容易被CO_2消除的化合碳,而C_β和C_γ则是不易被CO_2消除的石墨碳.透射电镜结果表明,C_α以碳纳米管形式分布于催化剂颗粒周围,但金属Ni活性中心仍能暴露于气相中,因而不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82.
张轲  周广栋  李菁  程铁欣 《催化学报》2010,31(3):343-347
 利用 X 射线粉末衍射、氢程序升温还原、X 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在低 Ni 含量和低比表面积六铝酸盐催化剂 LaNiAl11O19-δ 上 CH4-CO2 重整反应的积炭行为, 考察了该催化剂表面积炭的形貌、来源、积炭物种及其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LaNiAl11O19-δ 催化剂表面积炭主要由甲烷裂解产生, 并以 Ni 的碳化物形式存在于活性中心 Ni 的周围. 根据积炭物种活化程度的难易可分为 Cα, Cβ和 Cγ 三种类型, 其中 Cα 为容易被 CO2 消除的化合碳, 而 Cβ 和 Cγ则是不易被 CO2 消除的石墨碳. 透射电镜结果表明, Cα 以碳纳米管形式分布于催化剂颗粒周围, 但金属 Ni 活性中心仍能暴露于气相中, 因而不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83.
以苏州高岭土为原料,进行了新型高效无磷洗涤助剂硅铝酸盐活性体制备研究,确定了传统水热法合成硅铝酸盐活性体的适宜条件:高岭土在800℃焙烧活化2h,焙烧后的偏高岭土补加氢氧化钠、硅酸钠和水,调整SiO2:Al2O3:Na2O:H2O摩尔比为2:1:4.3:237,然后在60℃恒温水浴中老化3h,接着在95℃条件下晶化4h,最后所得固相即为钙镁离子交换性能优良的硅铝酸盐。该产品对钙镁吸附量均高于4A沸石和P型沸石,分别达到374.3mg/g和122.7mg/g;此外该产品对水溶液中铅离子也有很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84.
利用硝酸铝、硝酸钡、尿素为原料,以一定比例H_2O/正丁醇及H_2O/正丁醇/SBS的混合液作传递压力的介质,进行反应,然后将得到的前驱体在还原气氛下高温煅烧,得到亮度高,余辉时间长的BaAl_2O_4:Eu~(2+),Dy~(3+)纳米棒状长余辉发光材料。TEM和SEM测试表明高温煅烧后得到的BaAl_2O_4:Eu~(2+),Dy~(3+)为棒状结构,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均为宽带,主发射峰分别为498 nm,是典型的Eu~(2+)5d→4f跃迁。该方法的特点在于:采用水热法合成的BaAl_2O_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一般需经过高温煅烧,容易结块,而在合成制得的产品经1 300℃高温煅烧后仍呈现分散性良好的棒状结构,不需球磨,且发光性能良好,可直接应用。同时将2种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比较,发现在不使用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依然可得到分散性良好的棒状BaAl_2O_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该制备方法有望在其他铝酸盐和硅酸盐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5.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有序性好且酸性较强的介孔硅铝酸盐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27Al核磁共振(27Al NMR)、氨气程序升温脱附(HN3-TPD)及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FT-IR)对制备的介孔硅铝酸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了材料在苯甲醚和苯甲醇的傅克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合成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硅铝物质的量的比会影响材料结构的有序性,醋酸用量对材料结构有序性影响很小;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nSi / nAl比会影响材料的酸催化活性,当nSi / nAl=10时材料的酸催化活性最高。氨气程序升温脱附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表明nSi / nAl=10的材料含有最多的B酸酸量。  相似文献   
86.
本文通过晶格取代作用,制备了以Ni为活性组分的六铝酸盐复合氧化物催化剂SrNiAl11O19-δ并通过XRD,XPS,TPR等实验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六铝酸盐SrNiAl11O19-δ对二氧化碳重整甲烷制合成气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780℃反应2小时,CH4和CO2转化率分别为95.0%和93.4%,没有发现活性组分Ni高温烧结和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87.
LiAl2(OH)7.2H2O等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8.
LaAlO3晶体中相变与缺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秀英  张杏奎 《物理学报》1993,42(1):72-77,T004
从室温到800℃范围内用锥光干涉图实时观察LaAlO_3晶体中的相变,发现在560℃存在由三角相转变为立方相的相变,并由X射线衍射法得到证实,同时对孪晶的形态,畴区的结晶学取向规律,孪晶的密集度以及畴和包裹体的双折射像在Tc附近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9.
采用反相微乳液-共沉淀法制备了镧系六铝酸盐催化剂。体系中TX-100 作为表面活性剂,正己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环己烷作为油相。分别用Fe、Co、Ni、Cu、Mg离子作为活性组分进行掺杂。通过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分析和扫描电镜等实验技术及甲烷燃烧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考察。结果表明,Fe离子和Mn离子共同掺杂所制备的催化剂LaMnFeAl10O19-δ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起燃温度T10%为477℃,至674℃ 90%甲烷转化。  相似文献   
90.
SrO/Al2O3比率对Sr2AlO4:Eu,Dy发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稀土离子掺杂碱土铝酸盐发光粉,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分别合成出富Sr和富Al的Sr2AlO4:Eu,Dy发光粉样品。XRD分析结果表明,SrO/Al2O3比率的微小变化不会影响样品的晶相组成。样品的发光性能和长余辉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富Al的Sr2AlO4:Eu,Dy发光粉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及较长的余辉时间,说明Sr2AlO4晶格中SrO/Al2O3比率对Sr2AlO4:Eu,Dy发光性能和长余辉特性有很大的影响。激发与发射光谱、发射峰余辉衰减以及热释光谱分析表明,SrO/Al2O3比率的微小变化,导致晶格中发光中心Eu^2 浓度和陷阱的深度与密度发生改变。在富Sr体系中,稀土掺杂离子Eu^2 ,Dy^3 较难进入Sr^2 的晶格位置,晶格中发光中心Eu^2 浓度和陷阱密度都较低,使得粉体发光强度较低,余辉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