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535篇
化学   676篇
晶体学   96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2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采用水热合成法, 通过改变反应条件, 控制反应参数, 成功地合成了粒径可控的球形TiO2纳米粒子和长径比、比表面积均比较大的纳米管. 用XRD, TEM, SAED和BET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为了测试产物的光催化性能, 以高浓度的硝基苯(NB)溶液为模拟水样, 进行了一系列提高降解效率的优化实验和光催化降解的对比实验. 通过对硝基苯溶液初始浓度、TiO2加入量和降解体系pH值等条件的考察, 得出硝基苯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0 mg/L, TiO2的加入量为0.4 g/L, 体系的pH值为6~7时, 降解效果最好;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 由于纳米管的大比表面积, 使得其光催化性能明显优于球形纳米粒子, 3 h后的降解率达到90%以上, 3.5 h左右硝基苯几乎被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42.
铁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对不锈钢的光生阴极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静  云虹  林昌健 《物理化学学报》2007,23(12):1886-1892
在含FeSO4的HF、H2SO4/HF、NaF/Na2SO4溶液中,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直接在纯钛表面制备Fe 掺杂的TiO2(Fe-TiO2)纳米管阵列. 应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纳米管阵列的结构、形貌及化学组成进行表征. 利用光电化学测量研究Fe-TiO2纳米管阵列在不同波长范围内的光电响应特性和光生阴极保护行为. 考察了温度、时间、掺杂含量等参数对TiO2纳米管阵列的几何尺寸、形貌和光电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Fe掺杂可有效减缓TiO2纳米管阵列载流子的复合, 窄化TiO2带隙宽度, Fe-TiO2在410-650 nm范围显示强吸收, 并使光谱响应扩展到波长大于400 nm 的可见光区. 实验结果还表明, Fe-TiO2纳米管阵列对316不锈钢(316L)具有良好的光生阴极保护作用, 暗态下阴极保护作用可继续维持.  相似文献   
43.
用电弧法制备出纳米管及纳米管束,并用高分辨电镜观察其结构.观察到的纳米管管子中空,管壁平行,间距0.34nm,端部封闭;还观察到单层纳米管,洋葱球以及内包晶核的洋葱球结构,纳米管束微结构为纳米管.用扫描电镜观察,为明显的针状晶须,定向排列,晶须互相平行,平行于电场方向生长,晶须直径0.2~0.6mm,长度3~8mm.生成纳米管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掺杂碳棒中的杂质提供了晶须生长的晶核.  相似文献   
44.
测定了标题物Li-CaxPb1-xTiO3 (缩写为Li-CPT, 其中x=0.35, Li/Ti=1.0%, mol/mol, 850 ℃/h)的激光拉曼光谱(LRS)和激光显微组织, 并与湿敏性能极差的纯钛酸铅PbTiO3 (缩写为PT)以及不同钙掺杂量的钛酸铅CaxPb1-xTiO3 (缩写为CPT, x=0.08, 0.16, 0.24, 0.32, 0.40)的LRS进行比较, Li-CPT以及CPT的LRS与PT的LRS相比有很大差别,仅在75, 125, 190, 273和585 cm-1出现五个谱峰. 应用“软模理论”将其分别归属于PT四方晶相的五个特征单模E(1TO), A1(1TO), E(2TO), B1+E和A1(3TO)的红移及宽化, PT的其它五个特征单模在Li-CPT及CPT的谱图中完全消失或被淹没. 对于这种拉曼活性的降低, 可以根据“软模理论”与晶格畸变作用的关联加以解释. Pauling离子半径较小的Ca2+的掺杂, 等价取代了半径较大的Pb2+的晶格位置, 降低了四方晶相畸变度δ=c/a和不对称性导致的各向异性, 不单消除了薄膜冷却时位移型相变可能引起的破裂, 而且改变了晶格中氧八面体“TiO6”及十二面体“PbO12”的几何结构和电荷分布, 改变了晶格c轴上M-O (M=Ti, Pb)键的化学环境, 直接阻尼了M—O键的伸缩振动软模, 减小了电偶矩及其自发极化, 使Li-CPT的振动模的拉曼活性大大降低, 因此LRS提供了一种表征晶格畸变的有效方法, 反过来也佐证了“软模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拉曼光谱.  相似文献   
45.
液相沉积法制备光催化活性TiO2薄膜和纳米粉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液相沉积法,在35℃通过向六氟钛酸铵水溶液中添加硼酸和结晶诱导剂锐 铁矿型TiO2纳米晶,沉积出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02薄膜和纳米粉体.用XRD,AFM, 阶梯仪,UV-vis,BET法对Ti02薄膜和粉体的沉积条件、结构、厚度和性能进行了测 定和表征,并用亚甲兰的降解,评价了TiO2薄膜和纳米粉体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 明,当反应物六氟钛酸铵与硼酸的摩尔比为1:2—1:4时,沉积的粉体和薄膜含有 锐钛矿相Ti02;经300℃热处理的Ti02薄膜和纳米粉体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它 的光催化活性是未经热处理前的5倍.本文还解释了经300℃热处理的薄膜和纳米粉 体具有最高光催化活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6.
报道了采用气相法对PbTiO3陶瓷扩渗La-Ce混合稀土元素的研究. 在气相扩渗过程中, La, Ce与PbTiO3陶瓷组元发生了复杂反应,生成了稀土化合物La2Ti6O15和CeTi21O38, 制备出未见报道的La2Ti6O15-CeTi21O38-PbTiO3陶瓷材料, 经测试其导电性能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 La2Ti6O15-CeTi21O38-PbTiO3陶瓷材料的室温电阻率从2.0 ×1010??@m下降为0.248 ?@m,而且随着温度的变化, 晶粒电阻呈现明显的PTCR效应,而晶界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呈急剧连续降低状态,总电阻的变化规律与晶界电阻的变化相一致, 试样总电阻的PTCR效应已不存在, 近趋导体. 经XPS测试分析, 进一步证实了La2Ti6O15-CeTi21O38-PbTiO3陶瓷材料中铅、钛等元素均有变价, 因而导致了La2Ti6O15-CeTi21O38-PbTiO3陶瓷材料电阻率的降低, 测试结果还首次给出了La2Ti6O15-CeTi21O38-PbTiO3陶瓷材料中各元素结合能位置的峰值. TG-DTA热分析表明La2Ti6O15-CeTi21O38-PbTiO3陶瓷材料具有较好的高温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7.
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Er3+单掺及Er3+/Yb3+共掺La2TiO5荧光粉体样品。经过1 100 ℃下3 h的煅烧,得到了较好的微晶。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表明样品中不含杂质相。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样品颗粒范围为100~300 nm。紫外激发光谱中,在250~320 nm范围内出现Er离子和临近配位氧离子之间强烈的电荷转移跃迁峰,在350~500 nm出现Er离子f-f跃迁尖锐的吸收峰。在378 nm激发下,Er离子发射强烈的特征绿光(546 nm, 4S3/2-4I5/2),当Er离子物质的量分数达到1%,发射峰强度达到最大。在980 nm激发下的上转换光谱中,Yb离子的共掺杂有效的敏化上转换发光强度。详细讨论了样品的上下转换发光机理及相应能量传递过程。同时测试了样品的荧光衰减和量子产率。  相似文献   
48.
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技术构建微纳米器件是目前纳米科学和技术领域追逐的目标之一。本文首先采用硅氢化反应在硅表面共价偶联引发聚合的活性基团,接着实施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形成高分子刷poly(PEGMA),采用“自上而下”的光刻技术在硅表面制备功能化的图案,最后利用“自下而上”的DNA自组装技术在图案部分原位生长DNA纳米管。上述组装过程通过多次透射反射红外光谱、凝胶电泳、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进行了检测,证实了硅芯片表面定位生长DNA纳米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9.
在钛基体上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TiO2纳米管阵列,采用化学浴方法在TiO2纳米管阵列上修饰了Fe2O3纳米颗粒.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同时测试了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能及其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Fe2O3纳米颗粒的修饰将TiO2纳米管阵列的光响应拓宽至可见光区域,提高了光电流,Fe2O3/TiO2纳米管阵列的光电流是未修饰的TiO2纳米管阵列的9倍.而在光催化反应中,亚甲基蓝最高降解率可达80%,比未修饰的TiO2纳米管阵列高出30%.  相似文献   
50.
采用表面涂覆硅烷偶联剂KH550、两步光接枝、阳极氧化等方法,在钛表面成功制备出一种pH型敏感膜覆盖的载银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阵列。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能谱分析(EDS)、原子吸收光谱(AAS)对该pH敏感膜覆盖的载银TiO2纳米管阵列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抑菌环实验定性考察了样品的抗菌特性,并计算其抑菌率。结果表明,含银离子溶液在毛细管力作用下大量进入TiO2纳米管中,并在pH型敏感膜的调控下,使银离子在不同pH环境下具备不同的释放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控释效果;载银TiO2纳米管的抑菌率与银离子负载量成正比,且抗菌性能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