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化学   186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溶液中氧氟沙星(OFL)的1H,19F和13C核磁共振谱,对不同硫酸浓度引起的δH,δF,δC和JFC耦合常数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由此推测其结构状态.综合1H,19F和13C核磁共振谱特点及其变化,提出OFL分子在强酸性环境中N1'被进一步质子化的结构模型.在浓硫酸溶液中,N1'被进一步质子化,并与F9形成氢键(N1'—H+┈F9),该结构使分子的共轭程度大幅降低,导致其荧光发射波长、荧光激发波长及紫外吸收波长均发生蓝移.硫酸溶液中氧氟酸和甲基氧氟沙星的荧光光谱行为进一步证明了OFL分子在浓硫酸溶液中质子化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2.
活性基质在降烯烃渣油裂化催化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渣油裂化催化剂的基质改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高温及酸处理后,高岭土的孔容、比表面及其表面酸性明显增加;对拟薄水铝石进行磷改性,可增加氧化铝的表面酸性中心数目,降低酸强度。用改性的高岭土和氧化铝作为降烯烃渣油裂化催化剂的活性基质,可提高催化剂的渣油裂化及氢转移、异构化活性,并减少催化剂上的积碳。  相似文献   
63.
沸石的热稳定性、酸性和催化性能与沸石的Si/Al比有很大的关系.用(NH_4)_2SiF_6对Y型沸石进行脱铝补硅,能改变沸石的Si/Al比,并且脱铝沸石中非骨架铝少,结晶度好,很适合用于研究其物化性质与催化性能随Si/Al比的变化. 样品的制备及结构参数测试参阅文献〔1〕.沸石的组分分析采用湿法化学分析法。晶格破坏温度由DTA法测定.将厚度为10mg/cm~2的片状沸石,于1.33×10~(-2)~  相似文献   
64.
本文阐述了一种专用有机材料(粉末)在不同酸性溶液中的光谱特征,研究表明,这种材料在λ=252 nm处,透过率T=56.5%,带宽约为16nm,而在λ=290nm处有一个很强的吸收峰(ε>10L·(mol·cm)~(-1)),吸光度A_(280~298nm)>8,即透过率T_(280~298nm)<10~(-8)。这种有机材料在UVc波段(200~280nm)具有高透过率,深截止的明显特点。实验中还发现,通过调节溶剂的pH值和选取不同极性的溶剂,原来的两个吸收峰消失,而在λ=290nm处出现一个新的强吸收峰,并且透过峰可以在251~260nm范围内移位。利用材料的这种特征,再配合传统的镀膜和色玻璃技术,有可能制备出性能优良的紫外滤光片。  相似文献   
65.
饱和烃促进渣油热反应初期生焦的考察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研究了石油渣油饱和烃的热裂化夺氢化学对渣油热反应体系生焦的影响,对由饱和烃-供氢探针、饱和烃-沥青质组成的二元模型反应体系,以及由饱和烃-供氢探针-沥青质组成的三元模型反应体系,分别进行高压热反应;然后关联二元反应体系和三元反应体系中饱和烃夺氢能力及供氢探针的供氢量和沥青质生焦率。结果表明饱和烃夺氢能力可促进沥青质生焦;并且饱和烃的热裂化夺氢反应性能与饱和烃的物理沉积性能相比较,前者更能促进沥青质形成凝聚相而生焦。进而测定四种减压渣油的热反应生焦趋势,发现渣油饱和分的夺氢量与渣油热反应被期的生焦趋势密切相关,而较苛刻的条件下的生焦趋势主要是由原料渣油残炭值所决定。  相似文献   
66.
环丙沙星的光谱性质、质子化作用与荧光量子产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IP)在不同pH条件下的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质子化作用,测量了CIP在中性条件下的荧光量子产率。在H+浓度大于1 mol·L-1的HCl介质中,CIP分子(简写为HL)可以结合3个质子而以H4L3+形式存在,有微弱的荧光,最大荧光发射波长(λmax)为456 nm。在pH 0~2的酸性条件下,CIP主要以H3L2+形式存在,λmax为450 nm,荧光较弱,荧光强度随pH的升高而上升。在pH 2~4时,CIP主要以H2L+形式存在,具有强荧光,λmax仍为450 nm。当pH>4时,λmax逐步蓝移到414 nm,荧光强度随pH的升高而稍有降低,同时紫外吸收光谱也有明显变化,表明H2L+随pH升高而失去质子,以双极离子HL形式存在。当pH>8时,荧光强度随pH升高而减弱至消失,表明HL逐步失去质子,转化为无荧光的阴离子L-。在分子形态变化过程中,最大荧光激发波长始终在275 nm附近,但最大荧光发射波长有较大变化。在pH 7.0的缓冲溶液中,以硫酸奎宁为参比,测得CIP在最大荧光激发波长275 nm处的荧光量子产率为0.12。  相似文献   
67.
The structure and growth trend of the protonated acetophenone-water cluster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the DFT-B3LYP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standard 6-31+G(d,p) basis set.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accurate single-point energy the B3LYP/6-311++G(3df,2p) method was adap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H+C8H8O-H2O is a barrierless reaction process and the equilibrium distance between the proton and the O atom in C8H8O molecule is 1.015 A. For H+C8H8O-(H2O)n(n=1,2,3) clusters, the proton lies between the acetophenone molecule C8H8O and the water molecule H2O.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roton and the O atom of the C8H8O molecule increased from n=1 to n=3; C8H8O-H+-H2O can be regarded as an solvation shell. For H+C8H8O (H2O)n (n=4,5,6,7,8) clusters, the proton lies between the two H2O molecules forming a H5O2+ structure, C8H8O-H5O2+ is an important structure, which the other H2O molecules will attack from different sides.  相似文献   
68.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CF3COOH浓度变化对CHCl3溶液中N-[p-5′-(m-10′,15′,20′-三苯基卟啉)基]-N′-正十二烷基-3,4:9,10-四羧基二酰亚胺分子阵列(TrPP-MDPTCDI)的光致激发态衰变机理的影响,发现无论激发无金属卟啉还是酰亚胺基元,分子阵列均表现出质子化无金属卟啉生色团的特征荧光发射.对电子结构的分析说明质子化使[H22+TrPP*-MDPTCDI]成为各种激发态中相对稳定的物种,因此,未质子化前占主导的从卟啉到酰亚胺基元的光致电子转移衰变途径在质子化后受到有效抑制,激发卟啉生色团(λ=439nm)直接得到[H22+TrPP-MDPTCDI*],并以辐射衰变方式回到基态;激发酰亚胺生色团(λ=491nm)得到的[H22+TrPP*-MDPTCDI]通过电荷分离态迅速弛豫到[H22+TrPP*-MDPTCDI],并辐射荧光,同时伴随少量的从酰亚胺到质子化无金属卟啉生色团的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69.
A novel organic fluorophor with high solid state luminescent efficiency based on 1,4-bis(2,2-di(pyridin-2-yl)- vinyl)benzene (BDP2VB)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It emits faintly in solution, but becomes a strong emitter in the aggregate state, demonstrating its 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 (AIE) property. According to the crystal struc- ture analysis, J-type aggregation was formed in the packing mode of the molecule, which was demonstrated to be beneficial to gain high fluorescent quantum efficiency in solid state. Additionally, the emission color of BDP2VB can change dramatically in solid state as well as in solution by the protonation stimuli.  相似文献   
70.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LPIE)法制备了CeY分子筛,并研究烯烃和芳烃对其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利用固定床穿透曲线技术研究吸附剂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烯烃和芳烃的存在均导致吸附剂吸附硫容量减少,然而,烯烃的影响明显强于芳烃.采用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研究噻吩、环己烯和苯的吸附行为,结果发现:烯烃和芳烃降低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实质分别为吸附剂表面酸性导致的酸催化反应和π-络合吸附的芳烃分子与硫化物分子的竞争吸附.另外,烯烃的影响取决于吸附剂的表面酸性,尤其是强B酸(Br?nsted酸)中心.这是由于B酸中心会导致烯烃和噻吩发生质子化反应,且质子化物种易于进一步发生低聚反应.生成的低聚物覆盖吸附活性中心导致吸附剂对其它噻吩分子的吸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