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50篇
化学   454篇
晶体学   83篇
力学   127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2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6063铝合金三价铬化学转化膜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酸铬钾及磷酸为原料在6063铝合金上制备了三价铬化学转化膜. 采用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三价铬转化膜的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 温度为30-40 ℃、沉积时间为9 min、pH值为2.0-3.0、KCr(SO4)2为15-25 g·L-1及H3PO4的浓度为10-20 g·L-1的条件为最优条件. Tafel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化学转化膜比基体铝合金具有更正的腐蚀电位(Ecorr)、小孔腐蚀电位(Epit)和更低的腐蚀电流(icorr), 说明化学转化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利用交流阻抗谱的数据建立了等效电路模型, 并拟合出了腐蚀参数, 如表面电阻(Rcoat)及电容(Ccoat), 电荷转移电阻(Rct)及双电层电容(Cdl)等. 三价铬化学转化膜的交流阻抗谱结果与极化曲线的电化学测试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2.
超疏水表面改善铝基材料的抗海水腐蚀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通  刘涛  陈守刚  程莎  尹衍升 《无机化学学报》2008,24(11):1859-1863
通过聚乙烯亚胺与十四酸的反应,在铝表面构建稳定的超疏水膜。以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等手段表征超疏水表面的形成机制与表面结构特征,并利用电化学阻抗方法研究了超疏水表面对铝在海水中的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表面形成了一层近似珊瑚状的超疏水膜,海水的接触角大于150°。通过电化学阻抗图谱测试空白样与试样的耐腐蚀性能,表明这种特殊的表面结构的超疏水膜的确降低了铝在海水中的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103.
引入数字化手持技术设计6个实验,将金属腐蚀速率问题转换为金属腐蚀过程气体产生速率问题,进而转换为一定时间内密闭体系压强变化问题。实验关键是用气压传感器测定一定时间密闭体系气压变化,得到压强-时间曲线,根据曲线斜率分析反应速率,进而解决"金属腐蚀速率"问题。同时,还从"宏观-曲线-微观-符号"四重表征角度深入分析实验,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实验过程与反应原理。本实验研究结论是:(1)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速率大于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速率;(2)对同种电解质溶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腐蚀越快。  相似文献   
104.
通过SEM、光学显微镜、失重测量、拉伸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热挤压加工对不同Gd含量的AM50GdX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及腐蚀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挤压后,合金内部出现了具有方向性的平行纤维变形组织;随着Gd含量的增加,AM50GdX镁合金组织中β-Mg_(17)A_l(12)相数量减少而Al_2Gd_3相数量和体积增加;1%Gd元素对合金耐蚀性提升作用最大;热挤压处理使合金的晶粒细化,从而使拉伸强度提升了接近50%;由于热挤压处理和1%Gd元素的存在大大改善了AM50镁合金的腐蚀剩余强度性能。  相似文献   
105.
熊小莉  薛康  尤超  纪煜垚  肖丹 《发光学报》2016,37(6):662-668
采用简便的化学腐蚀法在45℃下制备了橘红色荧光多孔硅(PS),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积(BET)对P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Ag~+能在PS上发生氧化沉积而猝灭荧光。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检测Ag~+的新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Ag~+浓度与PS的荧光强度在4.5×10~(-8)~6.6×10~(-7)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2×10~(-8)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1 4。该方法用于水样中Ag~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6.
利用研制平台、激光衍射直径在线表征设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力学性性能测试设备等对超细钨丝的直径周期调制成型过程及单丝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电压与零电压交替出现的电解腐蚀方法可以用于制备连续型直径周期调制钨丝;电解电压1.4V和1.6V下,100~500g·L^-1的NaOH体系下,钨丝均能表现出较明显的直径周期调制形貌;电解电压更高时,只有当NaOH浓度低于500g·L^-1时,钨丝才能呈现周期调制的形貌。钨丝电解抛光的质量损失与电流强度和腐蚀时间存在正比关系,在特定条件下超细钨丝的重量损失与电流强度、电解时间二者乘积的比值为5.35×10^-5g·C^-1。在电解液质量浓度200g·L^-1,电解电压2.0V下,以3S的腐蚀时间制得的直径调制钨丝的粗段直径为12.2μm,细段直径为9.8μm,减径率约20%,其单丝断裂力可达0.2883N。  相似文献   
107.
绝缘体表面结构和微观形貌对提高器件真空闪络特性有重要影响。首次提出了表面具有均匀分布纳米级空穴聚合物绝缘子的化学制备方法。通过本体聚合制备纳米级二氧化硅颗粒均匀分布的交联聚苯乙烯复合材料,机械加工成聚合物绝缘子后,采用氢氟酸化学腐蚀的方法将绝缘子表面氧化物颗粒去除。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面电阻率和短脉冲高压测试平台分别对处理前后绝缘子的表面形貌和绝缘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处理后的交联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绝缘子的表面形成了20~50 nm直径的空穴,空穴的大小和数量分布分别由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和加入量控制。这种具有特殊表面结构的新型绝缘子的沿面闪络电压较纯交联聚苯乙烯绝缘子提高了15%~20%,并保持了较好的力学及加工性能。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对聚合物绝缘子的表面结构设计及高性能绝缘子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8.
本文通过测量伏安特性和光谱响应研究了被还原的n型NiNb2O6半导体单晶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质及其能级结构,观察到两个吸收带,强者在3.24eV,对应于氧-锯跃迁;弱者在1.75eV,在可见光区,对应于镍-铌跃迁。探讨了阳极暗腐蚀、光腐蚀和水的光电解机理,绘出了NiNb2O6的电子能级图和主要的裂解能级。  相似文献   
109.
提出结合Cd(OH)2 选择性包覆与光分解腐蚀法缩小CdS纳米微粒的尺寸分布, 并通过对CdS纳米微粒发射光谱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设计思想. 以多聚磷酸钠(HMP)为稳定剂合成CdS纳米微粒, 再通过Cd2+ 与OH- 的选择性包覆在大粒径的CdS纳米微粒表面形成一层Cd(OH)2, 然后溶液置于日光下辐照处理, 数天后, 未经包覆的小粒径CdS纳米微粒被日光腐蚀分解, 溶液中只剩下被Cd(OH)2 包覆的大粒径CdS纳米微粒, 这样即可达到缩小CdS纳米微粒尺寸分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0.
羊亿  申德振 《发光学报》1999,20(3):212-216
提出结合Cd(OH)2选择性包覆与光分解腐蚀法缩小CdS纳米微粒的 政论发布,并通过对CdS纳米微粒发射光谱的研究产了这一设计思想,以多聚磷酸钠(HMP)为稳定剂合成CdS纳米微粒,再通过Cd^2+与HO^-的选择民覆在大粒径的CdS纳米表面形成一层Cd(OH)2,然后溶液置于日光下辐照处理,数天后,未经包覆的小粒径CdS纳米微粒被日光腐蚀分解,溶液中只剩下被Cd(OH)2包覆的大粒径CdS纳米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