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11篇
化学   954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13篇
物理学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综述了近年来β-胺基丙烯酸酯衍生物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工作, 并讨论了影响氢化反应活性与对映选择性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62.
乙烯基硅烷-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丙烯酸酯为单体,乙氧基醇磺基琥珀酸二钠(A—102)为乳化剂,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VTES、反应温度以及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乳液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速率随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HEMA浓度的增大及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VTES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小。由实验得出恒速阶段聚合反应速率R_p与乳化剂浓度C_E、引发剂浓度C_1及有机硅单体浓度C_(VTES)的关系为R_p∝C_E~(0.35)C_I~(0.48)C_(VTES)~(-0.64),表观活化能E_a为81.1kJ·mol~(-1)。  相似文献   
63.
酚醛型氰酸酯与双酚A型环氧共固化反应的FT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恒温固化条件下,通过FTIR跟踪方法,研究了酚醛型氰酸酯与双酚A型环氧共固化反应的路径及其反应机理.共固化体系的反应过程包括在150℃及其以下温度,主要发生的是氰酸酯的三嗪环化固化反应,其中三嗪环化固化反应由于环氧的加入,反应速率被极大地提高了;同时,酚醛型氰酸酯中的氨基甲酸酯类杂质与环氧发生开环聚合反应,引起环氧官能团产生弱而持续的消耗.但在此阶段,酚醛型氰酸酯与环氧之间没有化学反应发生;在180℃及其以上温度,三嗪环和环氧发生反应,异构为异氰脲酸环结构,并进一步反应生成唑啉酮环结构,由于该反应的发生,促进了环氧官能团的消耗速度,在环氧官能团的转化率-时间图中,出现倒S曲线;在三嗪环的转化率图中,出现一个极大值后再降落的曲线.反应温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酚醛型氰酸酯与环氧之间的共固化反应,特别是当反应温度为220℃时,氰酸酯官能团和环氧官能团的消耗、三嗪环和唑啉酮环的生成均以较快的速率进行,—OCN生成三嗪环的转化率可以较容易地达到1,而唑啉酮环的转化率不超过0.5.  相似文献   
64.
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作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四元体系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乳胶粒的微观形态,并对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考察了羟甲基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含量、聚合方式对共聚物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合成方法及胶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用一次投料法、单体乳液滴加法和引发剂滴加法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聚合过程、胶粒形态及乳液稳定性的观测结果表明:单体乳液滴加法是合成该类乳液的最佳方法,研究了单体乳液滴加法中有机硅含量与聚合反及胶膜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硅含量在15%以下时,聚合反应可以顺利进行,胶膜性能不仅依赖于聚合时有机硅单体的总量,而且还依赖于有机硅单体中活性硅氧烷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66.
热可逆性共价交联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以丙烯酸环戊二烯基已酯(CPDEA)、烯丙基环成二烯(A-CP)与丙烯酸乙酯(EA)进行乳液共聚,制得了含环成二烯侧基的共聚物.研究了工艺条件对转化率的影响,测定了共聚物的溶解性能和热转化行为.  相似文献   
67.
紫外光引发LDPE膜接枝含氟丙烯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紫外光引发表面接枝聚合反应的方法 ,把含氟丙烯酸酯单体R 5 6 1 0引到LDPE薄膜上 .对经丁酮抽提后的接枝膜进行FTIR、ESCA、SEM和DSC等表征 ,证实含氟聚合物以化学键的方式接枝在LDPE基体膜上 .在一定范围内 ,增加紫外光强、引发剂和单体浓度以及反应温度等均有利于提高接枝率 .经计算R 5 6 1 0的紫外光引发接枝聚合反应总活化能为 5 4 2kJ mol.接枝膜的接触角随着接枝率的提高逐步增大 ,直至趋于恒定 .作者提出接枝膜存在一个在接触角测定时影响基体膜与探测水滴相互作用过程的边界层 .当接枝率较低、接枝层厚度小于边界层临界厚度时 ,基体LDPE影响接触角的大小 ,但随着接枝率提高 ,接枝层逐渐变厚 ,氟聚合物层对接触角的贡献逐渐占优势 ,导致接触角随之增大 .当接枝率超过一定值以后 ,接枝层厚度超过边界层临界厚度 ,接枝层对接枝膜的接触角起全部贡献 ,接触角测定值随之稳定  相似文献   
68.
本工作对多缩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标样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经典柱色谱及制各级高效液相色谱两步分离,能方便地从合成反应所得粗试样制取纯样品,但是合成反应所用阻聚剂(包括贮存时所用阻聚剂)需要选择易分离的化合物,例如对苯二酚。结果还表明,对于已经过经典色谱柱预分离的二缩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试样,硅胶/含0.25%(体积比)甲醇的二氯甲烷二元溶剂,是制备级HPLC比较理想的分离体系,可高效率地制备标样。  相似文献   
69.
材料表面的微结构会赋予材料独特的性能,水凝胶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采用紫外光刻蚀法创新性地实现了复合凝胶的制备和凝胶表面图案化微结构的构筑一步完成;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表征,复合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兼具了温敏性能与图案化微结构的新颖性能结构特征。本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未来从事科研的兴趣。  相似文献   
70.
基于聚醚酯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具有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相关生物医用材料的潜力,研究其可生物降解性及影响因素非常重要.聚醚酯是由PEG(Mw=400)引发L-丙交酯开环聚合而得到的PLLA-PEGPLLA(PLEL)嵌段共聚物.它与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反应,并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封端,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然后通过紫外固化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材料(PUA).用NMR和GPC对PLEL二醇和预聚物进行了组成和分子量表征,用DSC和DMA对PUA进行了结构和物理性能表征以及用接触角、吸水率和质量分析方法对材料的亲水性和降解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随着PLLA疏水链段变长,PLEL软段分子量增大,材料的亲水性降低,交联度和降解速率变小.相同的软段,基于硬段HDIHEMA的PUA材料比IPDI-HEMA的PUA有较低的T_g,较高的亲水性和降解速率.因为IPDI有环状结构,降低了PUA与水的相互作用.在3种不同降解条件下,氧化降解速率最高,酶解的速率高于水解.PUA材料的氧化降解速率取决于软段中PEG的含量,PLEL1000-HDI中PEG含量最高,其氧化降解最快,13周内失重率达到8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