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化学   69篇
力学   32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含氢硅油表面接枝改性PET织物的拒水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接枝率、接触角、透水时间、拉伸应力应变、ESCA的测定以及不冲击实验研究了在DCP和BP等存在下电晕放电引发含氢硅油接枝PET织物及其拒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电晕放电能有效引发含氢硅油在PET织物表面的接枝共聚反应,随电晕放电处理时间的延长,PET织物表面接枝率增大;接枝后PET织物拒水效果明显增强;电晕放电引发接枝改性后PET织物无损伤,力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82.
芳纶纤维织物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不同条件下芳纶纤维织物的摩擦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纤维织物的磨损表面、磨屑形貌及结晶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的增大,织物的摩擦系数略有降低,磨损呈上升趋势;速度对织物的摩擦学性能影响不大;纤维束的挤压变形和磨屑的填充作用导致磨损表面被压实并变得光滑,从而使真实接触面积增大,摩擦条件改善.250℃处理后织物中的纤维强度降低,因而磨损增大.  相似文献   
83.
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碱处理,讨论了NaOH用量、温度、时间对涤棉混纺织物性能的影响,并与纯棉织物和纯涤纶织物的碱处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aOH用量对织物的失重率影响最大,且纯涤纶的失重率和失重速率都明显高于涤棉混纺织物;在常压下,碱处理对棉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4.
自润滑关节轴承用织物衬垫因其兼具抗冲击、耐腐蚀和承载能力大等优异特性,使其在高端装备润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中综述了近年来自润滑织物衬垫的摩擦学研究进展,包括外部试验参数影响机制、织物衬垫编织工艺选择、填料增强及界面修饰等. 相关研究表明:织物衬垫的摩擦学性能与衬垫界面黏结性能、热性能、转移膜性能以及织物编织工艺密切相关,但获得它们与摩擦学性能之间的量化经验关系仍具有很大挑战. 此外,总结了自润滑织物衬垫的相关摩擦学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润滑织物衬垫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5.
孟云  蔡再生  赵亚萍 《电化学》2011,(4):380-387
应用无钯活化化学镀方法在预制聚苯胺层的锦纶织物上沉积金属银,研究了化学镀条件(主盐硝酸银、还原剂葡萄糖、络合剂氨水、氢氧化钠用量、温度和时间)对金属沉积速率和织物方阻的影响.优化化学镀的最佳工艺为:硝酸银12 g/L,葡萄糖2.8 g/L,氨水100 mL/L,氢氧化钠8 g/L,温度30℃,时间50 min.同时讨论...  相似文献   
86.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354个废旧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研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和定性鉴别系数建立了不同光谱特征的涤/棉混纺织物近红外定性分析模型。染色涤/棉混纺织物N IR光谱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具有正常涤/棉光谱特征,另一类光谱由于样本中染料、颜料和消光剂等化学助剂的影响,使光谱谱线成斜线,失去其光谱特征。如以全部样本建模,模型识别率较低。故将样本分为两类:斜线光谱样本和正常光谱样本,分别建立NIR定性分析模型。NIR定性分析模型建立后,根据验证结果分别对建模的谱区、预处理方法和主因子数进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稳健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样本分别建模后,模型的识别率大大提高,用验证集样本进行内部验证,正常光谱和斜线光谱所建模型的识别率均达99%,其校正集相关系数 RC 均为0.991,验证集相关系数 RP 分别为0.983和0.984、校正标准差S EC分别为0.887和0.453、预测标准差SEP分别为1.131和0.573。用150个界外样本分别对正常光谱样本模型和斜线光谱样本模型进行外部预测检验,模型识别率分别达91.33%和88.00%,表明所建NIR定性分析模型能够较好地在回收现场进行涤/棉混纺织物的鉴别。  相似文献   
87.
研究了染色温度对叶绿素铜钠盐上染蚕丝织物的上染速率、染色织物颜色特征值及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90℃染色温度范围内,当温度为70℃时,叶绿素铜钠盐上染蚕丝初期上染速率、平衡上染率均最大,染色蚕丝织物最为深绿;叶绿素铜钠盐染色蚕丝织物具有很好的耐洗和耐摩擦牢度(4级及以上),但其耐日光色牢度较差(2—3级);提高染色温度、延长染色时间对染色蚕丝织物的耐日光色牢度没有明显影响。叶绿素铜钠盐染色蚕丝织物适宜制作高档的居家服饰。  相似文献   
88.
采用半干法制备碳纤维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钢背衬复合材料与45钢在环-环端面浸油润滑状态下的摩擦学特性,考查载荷、速度和碳织物类型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及偶件磨损表面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轻载高速启动可显著提高单向碳织物/环氧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边界润滑状态下的碳织物/环氧复合材料主要表现出黏着磨损特性,对偶钢环上出现的网状转移膜大大改善了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平纹碳织物/环氧复合材料因表面织物纹理使得润滑油能深入到摩擦表面各区域,在重载下表现出较低的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89.
随着柔性电子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需求逐渐增多。其中,具有视觉交互功能的智能发光纺织品因其应用场景和功能的多样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ZnS∶Cu基力致发光弹性体仅在受到机械应力下就可以实现可见光的发射,具备可循环的力-光可视化传感特性,在智能发光服装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弹性聚合物基体网络结构调控、Al_(2)O_(3)纳米粒子掺杂的方法来增加应力传递位点,从而提高ZnS∶Cu复合弹性体的发光强度。通过挤出包覆、3D打印、丝网印刷等工艺实现了力致发光智能织物的连续化和图案化制备,改善了力致发光纺织品的力-光转换的灵敏度和穿戴舒适性问题,其在可穿戴传感、运动健康监测、智慧交通警示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以peirce模型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建立机织织物结构几何模型的数学方法.首先对被施加外部荷载的织物建立数学模型,由于相应的机织织物结构的总势能U是关于纱线形状曲线的泛函,当系统稳定时满足最小势能原理,通过求泛函极值,获得机织织物结构中纱线路径的较为真实的形状曲线,从而为描述机织织物结构几何模型和力学模型提供了相应的理论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