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84篇
化学   171篇
晶体学   66篇
力学   59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25篇
物理学   1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通过D_n—最优三分量二次倒数项混料回归试验设计,综合考察了流态混凝土的工作性、离析行为以及28天强度等特性与粗集料级配之间的关系。建立的数学模型反映了流态混凝土的主要工程性质与粗集料级配之间的内在规律。通过计算机优化求解,找到了相应约束条件下的最佳级配。对丰富流态混凝土理论、试验研究,乃至指导现场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32.
The Laves phase alloy Tb-Dy-Fe, commercially known as Terfenol-D, exhibits the giant room-temperature magnetostriction at moderate field strength of a few kOe due to its combination of high magnetostriction and low magnetocrystalline anisotropic energy. Thus, this pseudobinary rare earth iron compound has found quite a number of applications such as in magnet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ctuators and adaptive vibration control systems. Th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of magnetostriction and magnetization at various fixed compressive pre-stresses applied in the axial direction for Tb0.3Dy0.7Fe1.95 samples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gnetostriction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ompressive stress until it reaches 1742 ×10^6 under 25 MPa, so does the coercive magnetic field. And the hysteresis loop area for magnetization and magnetostriction also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ment of applied compressive stresses. But the maximum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χ(dM/dH) is obtained under zero stress field and the strain derivative dλ/dH increases to the highest amplitude of 0.039×10^-6 A^-1m at a stress level of 5 MPa. In the strain versus magnetization intensity curve, the initial fiat stage mainly consisting of a 180° domain wall motion becomes shorter with increasing stress. It means more initial domains are driven to the transversal direction under the compressive stress before magnetizatio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gnetostriction.  相似文献   
33.
34.
自清洁和空气净化能力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它们不仅使建筑体向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而且为新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平台.因与大量城市环境污染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直接接触,具有空气净化能力的光催化水泥基材料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在过去几十年里,通过使用直接喷洒到浆体表层或与水泥原材料预先共混的方法,国内外已相继将TiO2光催化材料应用到了一些实际工程中.但TiO2光催化剂在水泥基材料中高效和稳定发挥其性能仍需解决两个关键问题:(1)它在水泥基体中分散性和效能耐久性问题;(2)其量子效率和对可见光利用率问题.对于后者,目前的材料制备与改性方法,如金属、非金属改性等已能获得量子效率和可见光活性都较好的TiO2类光催化材料.研究表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C-S-H凝胶等)的包覆、后期碳化所致气体和光线扩散孔隙的降低是导致TiO2光催化剂在水泥基材料中耐久性和利用率差的可能原因.我们前期报道了一种将纳米TiO2催化剂预先负载到水泥基材料用的多孔粗集料表面,然后将负载型催化剂整体引入到水泥基体中的催化剂应用方法,发现该法能有效提升TiO2催化剂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催化效率和耐久性.微米级活性粉煤灰具有良好的水泥基材料兼容性,通过采用简单的碱激发手段,可形成孔径小于50 nm的介孔和微孔类沸石材料,从而影响光催化材料的催化性能.因此,基于粉煤灰的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TiO2催化剂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效率和催化耐久性,我们采用碱激发法获得了大比表面和介孔结构的沸石类粉煤灰材料,将其用于负载纳米TiO2催化剂,然后引入到水泥基体中,制备了沸石类粉煤灰/TiO2光催化水泥基材料,同时研究了光还原Ag修饰对沸石类粉煤灰/TiO2光催化水泥基材料的催化性能影响及其催化耐久性.结果表明,具有分级孔结构的沸石粉煤灰载体可有效提升纳米TiO2光催化剂在水泥基体中的暴露度,同时还增加了其对气相苯(200×10–6初始浓度)的光催化去除能力.最佳Ag修饰量(1.4×10–4 wt%)沸石类粉煤灰/TiO2光催化水泥样品对气相苯的光催化伪一级反应速率常数达到9.91×10–3 min?1,分别是沸石类粉煤灰/TiO2光催化水泥样品和纯TiO2光催化水泥样品效能的3和10倍.光催化稳定性结果发现,在3次催化循环后,样品对气相苯的光催化去除率仍能达到96.3%(180 min).考虑到水泥基材料碳化是影响光催化剂使用耐久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还评估了沸石类粉煤灰/TiO2光催化水泥样品28 d加速碳化后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加速碳化后,样品对气相苯光催化去除率只降低了11%,相比于同条件下纯TiO2水泥样品性能,其催化耐久性显著提高,表明沸石类粉煤灰载体可有效提升TiO2在水泥基体中的催化耐久性.这可能是由于其高孔隙特性可降低周围水泥水化产物的形成量,如高钙/硅比C-S-H凝胶及氢氧化钙结晶,进而降低了这些水化产物碳化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在本文中, 我们主要讨论了广义Cox模型的信息流扩大问题. 假设在市场中有两类投资者, 第一类投资者拥有市场信息, 这里由一个维的布朗运动和一个可积随机 测度驱动; 而第二类投资者具有扩大的信息流, 这里假设是由信息流和广义Cox的模型刻画的违约信息流生成. 我们建立和刻画了广义Cox模型并且求给出它的主要性质包括生存过程和违约条件密度. 与Cox模型显著区别的是, 如果违约由广义Cox模型模型刻画, 与Cox模型平凡的结果不同的是, 鞅的分解更复杂和具有一般性.  相似文献   
36.
采用水热法结合银镜反应制备出一系列不同Ag负载量(2.2%、4.0%、6.4%,w/w)改性的3D纳米网状结构Ag@Ti O2薄膜电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技术(ICP)、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能谱(EDX)等表征手段测试所合成材料的形貌及成分,实验结果表明Ag纳米颗粒可以成功沉积在Ti O2纳米线表面。电化学测试数据则表明,4.0%(w/w)负载量的Ag@Ti O2相比于未改性和其他负载量的Ti O2纳米线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和更稳定的可逆容量。在50,100,200,400,800和1 200 m A·g~(-1)的电流密度条件下,该改性电极的放电容量可分别达到261.4,253.7,239.5,216.5,193.1和185.1 m Ah·g~(-1),在200 m A·g~(-1)下循环8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能达到99.8%。  相似文献   
37.
胡超  韩刚  黄文虎 《力学学报》2004,36(5):549-556
基于考虑磁弹相互作用的Mindlin板弯曲波动方程,采用波函数展开法,分析研究 了含孔软铁磁材料Mindlin板中弹性波散射与动应力集中问题,给出了问题的分析 解和数值算例. 通过分析发现:磁感应强度对动弯矩集中系数和动剪力集中系数有 增加的作用,特别是在低频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38.
赵宁  钟毅  黄明亮  马海涛  刘小平 《物理学报》2015,64(16):166601-166601
电子封装技术中, 微互连焊点在一定温度梯度下将发生金属原子的热迁移现象, 显著影响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和基体金属的溶解行为. 采用Cu/Sn/Cu焊点在250℃和280℃下进行等温时效和热台回流, 对比研究了热迁移对液-固界面Cu6Sn5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等温时效条件下, 界面Cu6Sn5生长服从抛物线规律, 由体扩散控制. 温度梯度作用下, 焊点冷、热端界面Cu6Sn5表现出非对称性生长, 冷端界面Cu6Sn5生长受到促进并服从直线规律, 由反应控制, 而热端界面Cu6Sn5生长受到抑制并服从抛物线规律, 由晶界扩散控制. 热端Cu 基体溶解到液态Sn中的Cu原子在温度梯度作用下不断向冷端热迁移, 为冷端界面Cu6Sn5的快速生长提供Cu 原子通量. 计算获得250℃和280℃下Cu原子在液态Sn中的摩尔传递热Q*分别为14.11和14.44 kJ/mol, 热迁移驱动力FL分别为1.62×10-19和1.70×10-19 N.  相似文献   
39.
肥料中氧化钾的测量目前大多数采用GB/T8574四苯硼酸钾重量法和GB/T17767.3火焰光度测量法,其中四苯硼酸钾重量法存在着对操作要求较严格、繁琐,且实验过程中检测结果的重现性差,坩埚的清洗有试剂污染等缺点。而利用钾的次  相似文献   
40.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苏羊遗址是中原地区史前时期的重要遗址之一,该遗址出土房址的地面和墙面涂抹有“白灰面”,其原料和制作方法对研究史前建筑材料具有重要意义。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对采自苏羊遗址的白灰面、遗址周边地区的几种天然石灰质原料(料礓石、石灰石和牡蛎)进行分析检测,以探究苏羊遗址白灰面的制作原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苏羊遗址的白灰面、天然料礓石和模拟制备的白灰面进行分析检测,利用红外图谱中方解石的ν2/ν4值反映其晶体的无序程度,并绘制ν2-ν4特征趋势线,最后结合微观形貌观察,以探究苏羊先民在制作白灰面时,是否将原料人工烧制成石灰后再使用。结果显示,苏羊遗址白灰面样品的主要物相为石英、方解石以及少量长石,化学成分中钙含量与硅含量较高,其化学成分、物相等与天然料礓石相似,而不同于石灰石和牡蛎;根据红外谱图显示的信息,苏羊遗址白灰面的ν2/ν4平均值在3.6左右,远低于人工烧制石灰的ν2/ν4值,其ν2-ν4特征趋势线也与天然料礓石的接近;结合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可初步认为苏羊先民在制作白灰面时,以天然料礓石为原料,未对料礓石进行人工烧制,是直接将其粉碎后与水按比例混合成浆状,涂抹于墙面、地面以及窖穴穴壁。相关研究结果为辨别天然料礓石和人工烧制料礓石的碳化产物提供了一种较为便易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史前白灰面的制作原料和工艺,为考古工作人员研究史前居民制作建筑材料的工艺和改善居住环境的思维意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