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2篇
  免费   569篇
  国内免费   2517篇
化学   3923篇
晶体学   181篇
力学   597篇
综合类   106篇
数学   62篇
物理学   109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以仲丁醇铝和硼酸为原料, 葡萄糖作模板剂, 在水介质中120 ℃形成淡黄色干凝胶, 再于750 ℃焙烧得到尺寸均一的硼酸铝纳米棒. 通过改变仲丁醇铝/硼酸的摩尔比实现了对产物形貌及长径比的控制合成.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产物为Al4B2O9纳米棒, 直径为15-45 nm, 长度为100-300 nm. 根据表征结果对葡萄糖参与的硼酸铝纳米棒的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葡萄糖与硼酸反应产生网状结构的配合物, 同时释放质子, 促使铝源均匀地分散在网格间, 为硼酸铝的生成提供一有利的反应空间. 纳米棒的生长为自催化生长过程, 在750 ℃热处理时沿着(100)面方向生长.  相似文献   
922.
水热法可控制备铋铁系化合物材料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以Fe(NO3)3·9H2O和Bi(NO3)3·5H2O为反应原料,以NaOH为矿化剂, 利用水热方法制备出几种纯相的铋铁系化合物材料,通过调节NaOH的浓度范围可以很容易的控制铋铁系化合物的物相。在NaOH浓度为0.1~0.4 mol·L-1区间,可以得到立方相的软铋矿Bi25FeO40,当NaOH浓度提高到0.8~2.0 mol·L-1区间,可以得到六方钙钛矿结构的BiFeO3,再提高NaOH浓度至8.0 mol·L-1以上可以得到正交相的Bi2Fe4O9,在NaOH浓度为12.0 mol·L-1时可以获得纳米片状Bi2Fe4O9。同时探讨了铋铁系化合物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923.
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光-光转换和节能材料。这类材料在工农业生产、军事、消防和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结合本课题组近年在长余辉发光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综述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24.
研究了微波场中T型分子筛的结晶过程。考察了微波加热体系中合成参数如合成时间、溶胶组成、反应压力和模板剂用量对分子筛晶化的影响。微波加热的主要优点是减少合成时间,无模板剂的溶胶在普通加热条件下的晶化时间需要120 h,而在微波场中则仅需要20~25 h。另一方面,由于微波的快速加热特性促进了稳定相钙十字沸石的生成,从而减小了次稳定相T型分子筛的结晶区间。在未添加模板剂条件时,100 ℃下微波水热合成T型分子筛的结晶区间为:20≤nSiO2/nAl2O3≤22和0.31≤ nM2O/nSiO2≤0.33(其中M2O=Na2O+K2O, nNa/nK=3和nM2O/nSiO2=11.70)。在普通加热和微波加热合成体系中,添加模板剂均能扩大结晶区间,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合成时间。  相似文献   
925.
磷酸铝镍介孔催化材料的低热固相合成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通过二水磷酸二氢钠、六水氯化铝与六水氯化镍的固相反应直接合成了磷酸铝镍(NiAlPO)介孔材料。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镜、N2脱附-吸附、红外光谱仪等分析技术对材料进行了物相与表面织构表征,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材料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探讨了磷酸铝镍介孔材料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金属镍已进入了磷酸铝骨架,镍的含量为5.15wt%;所得介孔材料呈蠕虫状、无定形的六面体结构;其BET比表面积为157.3 m2·g-1,孔径分布中心为3.65和5.3 nm。P(Al)-O-Ni键伸缩振动所产生的吸收峰为983.7 cm-1。  相似文献   
926.
以辐射接枝丙烯酸(AA)后的聚丙烯(PP)无纺布(PP-g-AA)为基材,采用紫外引发的方法接枝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建立了一种制备阴离子交换纤维的新方法,得到了PP-g-AA-DMC纤维.研究了丙烯酸接枝率、DMC浓度、溶剂种类、光照时间,浸泡时间等因素对DMC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MC的接枝率随着丙烯酸接枝率、DMC浓度、光照时间和纤维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接枝前后纤维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DMC被成功接枝在PP-g-AA基材上.吸附性能测定结果表明,纤维对水中以阴阳离子存在的金属铬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27.
蒋涛  王明召 《化学教育》2009,30(11):4-5
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材中增加了纳米技术、新材料内容,为配合这些内容的教学,扼要介绍掺杂银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抗菌机理这一现代化学研究内容,作为高中阅读材料,供一线教师选用。  相似文献   
928.
毛细管电泳氨类手性药物对映体拆分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性药物及其对映体在药理上可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对它们进行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1,2].毛细管区带电泳因其分离效率高、药品和试剂用量少、方法简单而成为目前手性拆分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3].  相似文献   
929.
利用反相液相色谱(RP-HPLC)法,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研究了苯基琥珀酸(PSA)对映体的色谱保留机制.苯基琥珀酸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的最佳色谱分离条件为:10 mmol/L HP-β-CD,20% (体积分数)乙腈,0.05%(体积分数)三氟乙酸,pH 2.5,柱温25 ℃,流速1.0 mL/min,进样量为20 μL,检测波长为254 nm.该文建立了保留因子(k)与ce(HP-β-CD)、ce(H+)、包结平衡常数以及苯基琥珀酸的解离常数的关系式,并结合实验对该关系式进行了验证.保留因子的倒数1/k对ce(HP-β-CD)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证明HP-β-CD与苯基琥珀酸对映体形成了包合比1 ∶ 1的包合物.在低酸度值下,包结平衡常数的计算结果显示,R-(-)-苯基琥珀酸与HP-β-CD所形成的包合物的包结平衡常数(162.5)比S-(+)-苯基琥珀酸(97.4)的大很多.手性拆分过程中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HP-β-CD对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的分离过程主要是一个焓驱动的过程,包合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通过比较手性选择体结构,探讨了HP-β-CD拆分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的机理. 研究表明,分子尺寸大小相匹配以及构象诱导作用大小不同可能是HP-β-CD拆分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30.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聚醚酰亚胺的热裂解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聚醚酰亚胺(PEI)在550℃、650℃和750℃裂解温度下的热分解行为.随着裂解温度上升,裂解产物明显增加.在750℃时聚合物分子链断裂完全,共鉴别到25种碎片组分.PEI热分解的碎片中叔丁基苯酚、叔丁基甲基苯酚、苯酚、苯胺、氰苯、2-苯基-1H-异吲哚-1,3(2H)-二酮等5种裂解产物最重要,因此可以依据这几种化合物定性鉴别聚醚酰亚胺.依据热分解产物的数量以及结构推断降解机理为:裂解首先从醚键开始,其次是酰胺基团中的C-N键,然后再经过一系列消除反应、成环反应、重排反应等形成多种裂解碎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