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1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775篇
化学   3624篇
晶体学   25篇
力学   18篇
综合类   83篇
数学   89篇
物理学   5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01.
王玮  李来明 《应用化学》1994,11(2):89-92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结果表明,烷基胺氢卤酸盐化合物的相变温度与化合物烷基链链长之间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固-固结构相变的主相变峰温随烷基链链长的递增而升高,其逆相变过程表现出明显的热滞后现象;而熔融相变温度则随烷基链链长的递增而降低;实验结果还表明,试样的陈化放置过程以及结晶过程中所用的溶剂对化合物的热致相变历程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农药,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含甲硫基和肟醚基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5a5q, 其结构经IR, 1H NMR, LC/MS和元素分析确认. 生物活性测定表明, 部分化合物在50 mg/L下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iminis)有很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3.
根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以ε-己内酯和硫代对称二氨基脲为基体,制得中间体3-(5-羟戊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再与ω-卤代芳基乙酮反应合成了8个新的3-(5-羟戊基)-6-芳香基-7H-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嗪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元素表征。采用室内培养皿法考察了化合物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结果表明: 3a~3h对双子叶萝卜茎和单子叶小麦茎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0 mg·L-1时,抑制率为50%~69%,浓度为50 mg·L-1时,抑制率达到88%以上,3c对两种植物茎生长的抑制率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04.
N, N'-二取代二硫代草酰胺与二元胺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N, N'-二取代二硫代草酰胺与二元胺(乙二胺、1, 3-丙二胺、反-1,2-环己二胺)在二甲基亚矾中的反应。用IR、^1H NMR和四圆衍射法测定了产物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 反应存在着两种方式, 一种是二元胺的两个氨基反应在同一个硫代酰基的碳原子上(如乙二胺、1, 3-丙二胺)。而另一种由于立体的影响,反应在两个相邻硫代酰基的两个碳原子上(如反-1, 2-环己二胺)。  相似文献   
105.
3,5-Dimethoxyhomophthalic acid was synthesized in four steps from 3,5-dimethoxycinnamic acid via a series of reactions including cyclization of 3-(3',5'-dimethoxyphenyl)propionic acid to 5,7-dimethoxy-1-indanone and oxidative decomposition of methyl-2-hydroxy-2-[5,7-dimethyoxy-1-oxo-1H-inden-2(3H)-ylidene]acetate to 3,5-dimethoxyhomophthalic acid.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1H NMR,and MS.The biological evaluation experiments of 3,5-dimthoxyhomophthalic acid and the related synthesized compounds were also carried out.Naturally occurring biologically active isocoumarins were prepared in a single step by the condensation of the homophthalic acid with appropriate acid chlorides.  相似文献   
106.
以4-碘-L-苯丙氨酸为初始原料,经羧基和氨基的保护得到化合物2;化合物2与4-氟苯乙烯进行Heck反应得化合物3;化合物3脱去保护基得氟代二苯乙烯氨基酸(4,47.4%);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MS(ESI-TOF)确证。光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4的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为314 nm和355 nm,斯托克斯位移为41 nm,荧光量子产率为0.22。化合物4在甲醇溶液中存在光致顺反异构现象,反式→顺式结构转变速率常数为0.026 min^-1。  相似文献   
107.
The reaction of aromatic carboxylic acid with oxalyl chloride gives rise to the corresponding acid chloride which without purification is treated with the sodium salt of mercaptopyridine oxide in the presence of 2,2-azo-bisisobutyronitrile (AIBN), radical initiator to give a brominated aromatic compound. After etherification and oxidation, 5-iodovaniline was converted to trisubstituted benzene carboxylic acid which give 1-bromo-3-methoxy-4-propoxy-5-iodobenzene by this new brominating process with a yield of 74%.  相似文献   
108.
侯经国  王亚丽 《分析化学》1998,26(3):298-302
在自制的硅基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上(HPLC-CSP),优化了1-(6'-甲氧基萘)乙醇氢酯基化反应产物-萘普生甲酯手性分离的条件,测定了相应的一系列不对称氢酯基化反应产物的对映体过剩值(e.e.值)。结果表明,在CDMPC-CSP手性柱上用HPLC测定此类不对称催化反应的光学产率,评价催化剂体系的手性选择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α—溴代萘的无保护性介质流体室温磷光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牟兰  陈小康 《分析化学》1998,26(12):1504-1507
含α-溴代萘(α-BrNp)的水溶液仅以Na2SO3作化学除氧剂,在仪器光源的照射下,即能很快触发α-BrNp或而稳定的室温磷光(RTP)信号。体系RTP性质和所需光诱导的时间对有机试剂的存在及其种类和用量极为敏感。0.5%(V/V)乙腈或丙酮的存在所需光照时间短,RIP强度高。α-BrNp浓度分别在1.0×10^-6 ̄2.4×10^-5mol/L和4.0×10^-7 ̄2.0×10^-5mol/L  相似文献   
110.
首先以2-溴-1-(2,3,4-三甲氧基)苯乙酮,四丁基铵-1H-1,2,4-三唑或咪唑为原料,分别合成了2-(1H-1,2,4-三唑-1-基)-1-(2,3,4-三甲氧基)苯乙酮(Ia)和2-(1H-咪唑0-1-基)-1-(2,3,4-三甲氧基)苯乙酮(Ib)与盐酸羟胺反应生成2-(1H-1,2,4-三唑-1-基)-1-(2,3,4-三甲氧基)苯乙酮肟和1-(1H-咪唑-1-基)-1-(2,3,4三甲氧基)苯乙酮肟,产率为63%-72%,并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