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811篇
化学   1573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34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27篇
物理学   36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1.
CO2 is converted to nethanol through an enzymatic approach using formate dehydrogenase(FateDH),formaldehyde dehydrogenase(FaldDH)and alcohol dehydrogenase(ADH)coencapsulated in silica gel prepared by modified sol-gel process as catalysts,TEOS as precursor,NADH as an electron donor.The highest yield of methanol was up to 92.1% under 37℃,pH7.0 and 0.3Mpa.  相似文献   
52.
环糊精诱导室温Ling光法中两种新型简便快速的防氧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海容  魏雁声 《分析化学》1996,24(11):1253-1257
在环糊精诱导室温Ling光法中除氧技术是重要的实验条件。本文首次成功地建立了在反应体系中以Zn(s)+HCl产生H2和Na2CO3+HCl产生CO2作除氧剂,α-氯代萘作模型化合物的CD-RTP法。  相似文献   
53.
溴化锌-季(鎓)三溴盐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偶联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溴化锌-季鎓三溴盐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偶联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和不同金属盐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在413 K和1.0 MPa条件下,以溴化锌为催化剂,苯基三甲基三溴化铵为共催化剂,无需加入任何溶剂就可以使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并以很高的收率得到环碳酸酯.  相似文献   
54.
The synthesis of formic acid from carbon dioxide and hydrogen using a silica immobilized ruthenium catalyst as precursor has been studied in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OF (turn over frequency) of HCOOH achieved 1481.5 h^-1 on immobilized ruthenium catalyst near the critical pressure point of CO2 with H2 pressure of 4.0 MPa,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80℃ and PPh3/Ru molar ratio of 6:1. The reaction activity of immobilized catalys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omogeneous catalyst, and the immobilized catalyst also offered the practical advantages such as easy separation and reuse.  相似文献   
55.
考察了磁铅石型复合氧化物LaNi_(0.5)M_(0.5)Al_(11)O_(19 + δ) (M = Co, Fe, Mn, Cu)和LaNi_xCo_(1-x)Al_(11)O_(19+δ)催化剂在CH_4与CO_2重整制合成 气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并应用XRD,TPR,UV-DRS技术着重表征LaNi_xCo_(1-x)Al_ (11)O_(19+δ)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催化剂具有相同的晶体 结构和相似的还原稳定性。对不同过渡金属取代的催化剂来说,以LaNi_(0.5)Co_ (0.5)Al_(11)O_(19+δ)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反应活性。而对于LaNi_xCo_(1-x)Al_ (11)O_(19+δ)系列催化剂,当x ≤ 0.375时,随x值的增大,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但在0.375 ≤ x ≤ 1.0范围内,催化活性几乎保持不变。由此得到结论,对于此 反应来说,控制Ni量在0.375 ≤ x ≤ 0.50范围内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56.
Oxidation of n-butanol and 2-pentanol using molecular oxygen in supercritical (SC) CO2 with and without co-solvent i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action selectivity is high when the reaction is carried out in SC CO2.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co-solvent affects conversion and selectivity of the reaction considerably.  相似文献   
57.
CO2氧化异丁烷制异丁烯用Pd/V2O5-SiO2催化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茂功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7,28(2):124-130
 利用表面化学反应改性法制备了不同V2O5负载量的V2O5-SiO2表面复合物载体,进而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催化剂. 用N2吸附、 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 X射线光电子能谱、程序升温脱附、化学吸附-红外光谱和微反技术对系列Pd/V2O5-Si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晶相结构、价态、异丁烷的化学吸附性能和CO2部分氧化异丁烷制异丁烯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Pd/V2O5-SiO2催化剂中的钒以V5+形式存在, V5+在催化剂表面形成活性位V=O, 其中 V=O 晶格氧与 i-C4H10分子的-CH3 和-CH 中的H产生化学吸附作用; 催化剂中金属Pd与V4+协同作用使CO2在催化剂上产生了卧式吸附态; 晶格氧参加了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剂中 V5+←→V4+ 的变化构成了催化反应的氧化还原过程. 在525 ℃, CO2/i-C4H10体积比为1和空速为 1200 h-1的条件下,以Pd/25%V2O5-SiO2为催化剂时异丁烷转化率为22.8%, 异丁烯选择性为89.1%.  相似文献   
58.
纪敏  吴越 《分子催化》1997,11(1):6-12
采用XRD,UV-DRS,XPS,TPR,H2-O2滴定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了负载于具有不同酸碱性的γ-Al2O3,SiO2,Mgo载体上的镍催化剂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制取合成气反应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述负载型镍催化剂上,影响重整反应活性和积炭量的主要原因不是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而是金属镍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  相似文献   
59.
丙烷脱氢制丙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董文生  王心葵 《合成化学》1997,5(3):246-250
介绍了丙烷脱氢制丙烯的研究现状。包括丙烷催化脱氢的热力学、脱氢技术丙烷在膜反应器中脱氢及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作氧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  相似文献   
60.
本文用自旋捕捉-ESR技术研究了二茂戊铁、环二烯和胺甲基类取代二茂铁的紫外光解过程中的活泼自由基。结果表明,二茂铁光解初级过程中生成的自由基为(C_5H_5Fe)·和C_5H_5·,其衍生物光解则生成(C_5H_5Fe)·和RC_5H_4·,而(C_5H_5Fe)·还可以进一步分解给出C_5H_5和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