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化学   68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96篇
物理学   26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在化学新课程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文联  饶志明  张金含 《化学教育》2010,31(7):18-20,27
元认知理论的提出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了人类学习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结合元认知理论对漳州市高一学生在化学新课程学习中的元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针对调查情况,研究提出了在化学新课程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2.
利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和轴对称性,给出了轴对称电荷分布非静态轴外场的一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3.
2-芳氧基-1,8-邻苯二甲酰基萘的合成及光致变色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3种2-芳氧基-1,8-邻苯二甲酰基萘类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结构.对产物进行了荧光光谱测定,3种光致变色化合物的荧光强度和Stoke位移都较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在丙酮溶液中的光致变色行为进行了测定,3种光致变色化合物在300-600 nm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光致变色性能和较大的吸光系数.  相似文献   
74.
在纤维素型手性固定相Ch iralcel OD-H正相条件下对6个亚砜化合物进行了拆分,考察了流动相中极性醇添加剂的含量、柱温等对保留及手性拆分效果的影响。与手性硫原子相连的苯环上含有吸电子取代基的化合物拆分效果不理想,而苯甲亚砜、苯乙亚砜及对甲氧基苯甲亚砜得到了基线分离。当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92.5∶7.5,V/V),流速1.0 mL/m in,柱温25℃时,3个化合物的分离因子分别为1.351、1.369和1.151,出峰时间在26 m in以内。利用热力学方法对手性拆分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5.
本文将对“D Jackson和Vallee—poussin算子逼近连续函数”加以改进而给出一个较准确的估计。  相似文献   
76.
Pt及其修饰电极上甲醇吸附和氧化的CV和EQCM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 (EQCM )研究了 0 .1mol·L- 1H2 SO4 溶液中甲醇在Pt电极和以Sb ,S不可逆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 .结果表明甲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 ,可显著提高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 .与Pt电极相比较 ,Sb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甲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 0 .13V .相反 ,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 ,抑制了甲醇的电氧化 .本文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77.
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在氯仿溶剂中,利用传统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技术,成功合成了偶氮类分子1-(2-吡啶偶氮)-2-萘酚的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技术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并用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特性。  相似文献   
78.
微波溶样原子吸收法测定鲍鱼中Cu, Zn, Fe和Mn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报道了用微波消解技术及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鲍鱼样品中铜、锌、铁、锰含量的方法,在pH值为1.0~2.0范围内测定结果稳定,Cu~(2 ),Zn~(2 ),Fe~(3 )和Mn~(2 )的含量分别在0~6.0,0~2.5,0~6.0和0~6.0μg·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回收率在96.4%~103.8%之间,RSD在0.2%~3.0%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省时、节约试剂、消解完全且精确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9.
林德娟  沈水发等 《应用化学》2002,19(10):972-975
对纳米半导体材料SO4^2-/La-α-Fe2O3进行了IR、XPS分析和比表面积测定实验,并制成厚膜型酒敏元件,探索了焙烧温度与灵敏度的关系以及气敏元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样品中SO4^2-与La-α-Fe2O3表面的金属离子(Fe^3 或La^3 )结合构型是无机桥式配位型,SO4^2-的加入使Fe2p3/2电子结合能从710.85eV提高到712.10eV,表面Fe^3 在SO4^2-的作用下显示出更正的电位,从而改变了半导体性质,由p型转变成为n型;在焙烧温度为450℃烧结的SO4^2-/La-α-Fe2O3元件,对酒精的灵敏度最高(S=35.7)、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0.
钟长庚 《化学通报》2002,65(4):278-280
以稻草、氢氧化钠和二硫化碳为原料制成黄原酸盐,用来除去湿法炼锌厂硫酸锌取液中的钴,可使钴降至0.5mg/L以下。锌损失约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