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0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984篇
化学   2081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71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148篇
物理学   2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不同粒径炭黑混合对复合型导电材料PTC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炭黑分散效果对具有PTC效应的高密度聚乙烯/炭黑导电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不同粒度和比表面积的两种炭黑混合后填充的复合材料同由导电性能较好的乙炔炭黑填充复合材料比较,前者具有较低的渗滤阀值、较高的临界温度、优良的PTC特性以及电阻稳定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42.
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两种不同共混比的聚(苯乙烯-嵌-乙烯/丁烯-嵌-苯乙烯)(SEBS)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膜的表面形态和相分离行为。结果表明,当膜厚为25μm时,两种共混膜表面均未见明显的相分离形貌,而在膜体相中可见宏观相分离结构。当膜厚为120 nm时,质量比为30/70的共混膜表面可见明显的“海-岛”状宏观相分离;而质量比为60/40的共混膜表面未见明显宏观相分离,仅有少量PMMA小颗粒嵌于SEBS基体中,形成SEBS趋于包裹PMMA微区的稳定“笼型”结构,其尺度属于介观相分离。退火后,两样品膜的体相形态与表面形貌趋于一致,均呈现宏观的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43.
丙烯气相直接环氧化Au/TiO2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2和O2共存条件下,金催化剂催化丙烯气相直接环氧化反应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氧丙烷(PO)合成技术.本文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Au/TiO2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溶液的pH值、Au负载量、沉淀剂以及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丙烯环氧化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条件对催化性能有明显影响:反应溶液的pH值为7.5及Au负载量为2.4%时所得催化剂活性最好;当以Na2CO3、NaOH等含Na^ 物质作为沉淀剂时,催化性能明显优于Li^ 、K^ 等其它碱金属离子;40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活性较好,在50℃低温反应条件下,环氧丙烷得率可达1.3%.HRTEM结果表明,催化剂中Au组分高度分散于载体表面,且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Au粒因发生聚集而变大,从而影响了催化剂的活性.表面XPS分析证实,活性较好的Au/TiO2催化剂中活性组分Au除部分呈氧化态外,主要是以金属态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4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高钛含量的复合氧化物TiO2/SiO2.用BET、XRD、FT-IR和正胺吸附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煅烧温度对TiO2/SiO2表面酸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TiO2/SiO2表面羟基密度、比表面积逐渐减少,TiO2晶粒尺寸变大,造成TiO2/SiO2表面酸量降低.当煅烧温度达到600℃到800℃之间,表面酸量基本不再改变.  相似文献   
45.
葫芦脲(CB[n],n为最小重复单元数)是一类由苷脲与甲醛经缩合环化而形成的大环分子,因具有良好的分子识别性能及配位性能,在分离、催化、医药、互锁分子及超分子体系构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题组在苷脲分子中间的桥上增加一个碳原子,得到苷脲类似物丙基二脲(TD),TD进一步与甲醛缩合环化得到一系列向日葵状葫芦脲类似物(TD[n])。与传统苷脲相比,TD容易在碳原子上衍生化,衍生物对成环反应的影响较小,容易获得TD[n]。相比CB[n]的n最小值为5,TD[n]的n最小值减小到4,TD[4]是目前为止文献报道的葫芦脲家族的最小成员。此外,这些TD[n]有的对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选择配位能力,有的对质子化有机胺具有强的外结合性能,它们分别构建了一系列一维、二维或刺激响应型超分子聚合物。研究结果为TD[n]在超分子化学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6.
建立了盐酸托莫西汀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选用大口径HP-快速GC残留溶剂柱为分离柱,FID为检测器,外标法进行定量,并对顶空平衡温度、平衡时间、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对残留有机溶剂测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甲醇、乙醚、正己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0.41~8.10 μg/mL(r=0.9999)、0.15~3.00 μg/mL(r=0.9995)、0.20~4.01 μg/mL(r=0.9991)、0.32~6.35 μg/mL(r=0.9999)、0.36~7.11 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范围96.30%~105.47%,精密度RSD(n=6)2.1%~3.7%;检出限分别为0.2、0.008、0.003、0.04、0.04 μg/mL.  相似文献   
47.
将改进的基本度量理论与热力学微扰理论相结合,提出了胶体/高分子系统排空相互作用的IRDFT理论。该理论解释了在实际胶体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排斥体积效应和高分子链内相关性的竞争机制。应用该IRDFT,分别以线性链状和环状结构的高分子及其单体为排空元,计算了不同排空元条件下的胶体间排空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对于絮凝破坏,自由环状高分子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4-氟-1-酰基苯和N-取代乙醇胺在酰胺类溶剂或不加溶剂中反应, 在不需要金属催化剂和另外加碱的条件下选择性地得到胺化产物, 实验操作简单, 符合SNAr取代机理. 一系列羟乙基胺基酰基苯产物均经过元素分析(HRMS), IR, MS和NMR的测定.  相似文献   
49.
 以甲醛和乙醛为原料,研究了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合成双季戊四醇反应的机理和工艺.结果表明,与液体碱NaOH的碱催化作用相比,固体碱MgO上的产物季戊四醇、双季戊四醇和三季戊四醇在收率方面水平相当.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在MgO上甲醛和乙醛各自的吸附物种及甲醛-乙醛混合物的吸附物种,考察了这些吸附物种随温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吸附作用削弱了甲醛和乙醛分子中的C=O双键;甲醛与乙醛原位反应后表明有α,β不饱和醛吸附物种生成,说明由甲醛与乙醛合成双季戊四醇的反应经历了丙烯醛中间物.  相似文献   
50.
无机纳米粒子/丁苯胶乳复合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无机纳米粒子/丁苯胶乳的复合材料,用脂肪酸对纳米粒子进行了表面改性,使之均匀分散在丁苯胶乳中,用红外、吸油性,润湿试验等方法对改性纳米微粒进行了表征,纸张涂布和老化试验证明,纳米碳酸钙和纳米氧化锌具有优良的隔热效果,纳米氧化锌还有很好的防紫外老化功能,对以纳米TiO2为核,包覆苯丙共聚物的乳液矣合也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