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5篇
  免费   545篇
  国内免费   890篇
化学   1767篇
晶体学   74篇
力学   135篇
综合类   19篇
数学   935篇
物理学   1390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Pt3Co核-Pt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Pt3Co alloy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reduction of H2PtCl6 and Co(OOCCH3)2 using NaBH4 as a reducing agent. The Pt3Co core-Pt shell nanoparticles (Pt3Co@Pt) were synthesized using hydrogen absorption reduc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QUID magnetome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average size of Pt3Co@Pt nanoparticles is 3.6 nm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0.9 nm. Heating Pt3Co nanoparticles in air at 700 ℃ for 1 h, Co in Pt3Co nanoparticles was oxidized to Co3O4 and CoO; while no oxidation tendency was detected for Pt3Co@Pt nanoparticles. The crystallize structure of Pt3Co@Pt changed from the face centered cube (fcc) to the face centered tetragonal (fct) after the heating treatment. The coercivity of the heated Pt3Co@Pt reached to 276 Oe at room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82.
王亚军  沈宗旋  张雅文 《有机化学》2006,26(9):1291-1294
用三乙胺催化环状α-酮酯和α-酮酰胺同硝基甲烷的Henry反应, 首次合成了12个多官能团的β-硝基醇, 它们的结构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 这一反应速度较快, 室温下进行, 条件温和, 产率较好, 是合成多官能团硝基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3.
从Ce3+处理过的菠菜PSⅡ颗粒中纯化出了D1/D2/Cytb559复合物并研究了Ce3+对其光谱学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Ce3+处理过的菠菜生长发育改善, PSⅡ颗粒电子传递效率明显加快, D1/D2/Cytb559复合物UV-Vis 谱在Soret区和Q区分别蓝移3和2 nm; 荧光发射峰蓝移5 nm; EXAFS谱表明Ce3+已结合到D1/D2/Cytb559复合物上. 推测Ce3+已同时参与叶绿素卟啉环中N的配位和多肽氨基酸羧基氧的配位, Ce—N键长为0.253 nm, Ce—O键长为0.32 nm. CD谱表明Ce3+结合后其复合物二级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 认为Ce3+加强了D1/D2/Cytb559复合物P680+原初电子供体的功能, 但对反应中心复合物的构象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4.
茂基稀土胺化物(MeCp)2YbNPh2(THF)与异氰酸正己酯(n-HexylNCO)按11摩尔比反应, 分离出产物{(MeC5H4)2Yb[OC(NPh2)N(n-hexyl)]}2. 产物经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表征, 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配合物属三斜晶系, R-3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2.9533(11) nm, b=2.9533(11) nm, c=1.5873(6) nm, V=11.9896(80) nm3, Z=9, Dc=1.562 mg·m-3, μ=3.536 mm-1 (Mo Kα), F(000)=5670, R=0.034, Rw=0.064. 该化合物具有二个对称氧桥的双分子结构, 并存在着由氮原子向中心金属镱分子内配位而形成的三环骨架, 中心金属镱的配位数是九, 整个分子呈中心对称.  相似文献   
85.
利用纯电化学手段获得了具有较强表面增强拉曼活性的镍电极, 改进了原有的镍电极表面预处理方法. 结果表明, 在0.5 mol/L的NaClO4溶液中, 结合电化学阶跃技术和循环伏安技术, 可以得到合适的粗糙镍电极; 同时, 还得到了探针分子吡啶在该粗糙镍电极表面随电极电位变化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此时谱峰强度获得了极大的增强; 还研究了粗糙镍电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并估算出其SERS增强因子约为104, 此结果比以前的镍电极表面粗糙方法所能达到的增强因子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86.
乳液体系中的RAFT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是新近发展起来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由于该方法具有适用单体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可采用多种聚合实施方法等优点,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分子设计手段。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文献报道的在乳液和细乳液体系中实施RAFT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对非均相体系的稳定性、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动力学特点、以及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7.
王莹  杜明春  杜玉扣 《化学研究》2007,18(2):10-11,15
以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AOT)为保护剂,利用反胶束法在不同烷烃溶液中合成了CdS纳米粒子.采用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法对其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在不同烷烃溶液中合成的CdS纳米粒子,其粒子大小和荧光强度都随溶剂而改变.  相似文献   
88.
郭瑞春 《化学教育》2003,24(7):78-79
化学平衡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运用勒沙特列原理判断化学反应进程和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时,经常会碰到与勒沙特列原理有矛盾的问题,特别是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其判断更是感到束手无策.下面举2个比较常见的例子.  相似文献   
89.
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Poly (N-vinyl-2-pyrrolidone)-protected Pt/Au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were obtained by reducing the mixture of HAuCl4 and H2PtCl6 with sodium borohydride. UV-vis spectra,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 and X-my diffraction reveal that the prepared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are of allo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90.
成功分离得到了一例双核铁氢自由基阳离子盐cis-[Fe2Cp2μ-H)(μ-PPh2)(CO)2]·+[Al(OC(CF334]-cis-1·+[Al(OC(CF334]-)晶体,并使用单晶X射线衍射、电子顺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密度泛函理论对它进行了表征和理论计算。电子顺磁共振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表明,自由基的自旋密度主要均等分布于2个铁原子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