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9篇
化学   129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利用π-π堆积的方式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生长了Eu髥配合物纳米晶。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的表征证明,Eu髥配合物纳米晶成功地生长在氧化石墨烯表面。荧光光谱分析证明,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荧光性能,其中Eu3+的猝灭浓度为18wt%。热重分析显示,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也比纯配合物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2.
丁基橡胶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基橡胶具有突出的气密性和水密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主要用于制造各种车辆轮胎的内胎,是高性能子午胎的首选材料。依据分子结构,丁基橡胶分为普通丁基橡胶和卤化丁基橡胶,本文详细介绍了普通丁基橡胶和卤化丁基橡胶的生产方法,对目前主要的溶液法和淤浆法两种工艺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总结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的生产现状和市场需求,对我国丁基橡胶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是以淤浆法工艺为主流、以卤化丁基橡胶产品为趋势、以新产品的开发为重点及加快国内工程技术开发,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53.
合成了Wells-Dawson结构的磷钨酸,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所制备杂多酸应用于催化环酮类化合物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中,探讨了催化剂用量、H2O2的用量、反应温度、体系溶剂和反应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所得催化剂对环酮类底物的催化氧化反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在2-金刚烷酮的催化氧化中,以30%H2O2为氧化剂,在1,2-二氯乙烷溶剂中于80℃反应8 h后,2-金刚烷酮的转化率和产物2-金刚烷内酯的选择性都达到了99%以上。同时,催化剂具有一定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54.
植物拟南芥中吲哚乙酸用甲醇超声提取,后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在多聚磷酸(PPA)介质中,吲哚乙酸对高良姜素-高锰酸钾体系的发光有很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固相萃取-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吲哚乙酸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相对化学发光的对数值与吲哚乙酸浓度的对数值在8.0 ×10-9~1.0×10 -7g/mL...  相似文献   
55.
多孔管状氧化铝及其负载溴化铝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国富  张志芳 《分子催化》2011,25(3):193-201
应用棉花为模板,氯化铝为铝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管状γ-氧化铝。通过化学剪裁制备了γ-氧化铝负载的溴化铝催化剂。采用高倍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对其形态,结构以及组成进行表征。实验表明,γ-氧化铝很好地复制棉花的多孔结构,经过化学剪裁,可以得到形态,结构和组分不同的γ-氧化铝负载的溴化铝催化...  相似文献   
56.
运用改进的溶胶凝胶-原位聚合法制备出了兼具电、磁性能的PANI/ZnFe2O4纳米复合材料,借助TEM、XRD、FTIR、四探针电导率仪和VSM(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技术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其电磁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该法可以实现ZnFe2O4与PANI的有机复合,制得纳米尺寸的、ZnFe2O4与PANI相间以化学键结合的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兼具电、磁性能,其导电率随ZnFe2O4含量增加而降低,饱和磁化强度随之而升高,复合物的矫顽力在所研究的含量范围内均较纯ZnFe2O4大,且随ZnFe2O4含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此外,对ZnFe2O4进行HNO3预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  相似文献   
57.
在水和乙醇混合溶液中合成了配合物{[Ni(DNBC)2(Im)(H2O)]·0.25H2O}n(DNBC=3,5-二硝基苯甲酸,Im=咪唑),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TG)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a=1.5022(6)nm,b=1.5146(6)nm,c=1.9269(7)nm,V=4.384(3)nm3,Z=8,F(000)=2320。配合物中金属镍原子采用五配位,分别与4个氧原子和1个咪唑氮原子配位,形成1个扭曲的四方锥体。  相似文献   
58.
本文报道了[NiL2(NCS)2(CH3OH)2](L=2-[[(4-吡啶)甲基]硫]-1H-苯并咪唑)配合物的合成,并通过IR、X-射线单晶衍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0.94420(12)nm,b=1.35733(17)nm,c=1.341 64(17)nm,β=97.983 0(10)°,V=1.702 8(4)nm3,Z=2,F(000)=748,Dc=1.407 g.cm-3,Final GooF=1.027,R1=0.046 8,wR2=0.107 1。中心Ni(Ⅱ)原子采用六配位,分别与2个2-[[(4-吡啶)甲基]硫]-1H-苯并咪唑上的2个N原子,2个硫氰酸根的2个N原子和2个甲醇分子上的2个O原子进行配位。在Ni(Ⅱ)基本配位单元之间存在N…H-O氢键,形成一维双链堆积结构。  相似文献   
59.
大豆分离蛋白接枝改性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环保问题和新材料发展的日益重视,大豆分离蛋白由于其生物可降解性、营养价值高、对人体与环境无害、来源广泛等特点而倍受关注.本文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的接枝改性方法及在食品添加剂、包装膜和医用外敷膜材料的基料以及化妆品中的应用,并综述了国内外在改善膜的应用特性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0.
众所周知,氰根离子(CN-)是最具有毒性的阴离子之一,它能够对环境和生物体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因此,研究氰根离子的检测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在水中以及食物中进行检测.然而,由于游离态的氰根离子半衰期短,但很多氰根离子检测方法所需分析时间较长并且容易受到其他阴离子的干扰,这些都成为精确检测氰根离子的挑战.利用氰根离子特殊的亲核性,合成了一个基于萘并呋喃酰氯和2-氨基苯并咪唑的新型传感器分子Q1-2,其设计原理在于通过调节分子内的氢键来影响分子的π-共轭效应.当加入氰根离子之后,传感器Q1-2的紫外光谱出现红移现象,并且荧光也立刻猝灭.计算得到该传感器通过紫外和荧光检测氰根离子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8.0769×10~(-7)和1.0510×10~(-9) mol/L.其他共存的阴离子几乎不能干扰该识别过程.不仅如此,Q1-2可成功地应用于可见光和365 nm紫外灯照射下,肉眼识别食物样品中和硅胶板上的氰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