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6篇
化学   79篇
晶体学   4篇
物理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刚性含咪唑基三脚架配体1,3,5-三咪唑基苯(tib)和不同的苯二酸与金属盐反应, 得到一系列具有有趣拓扑结构的配位聚合物, 二酸配体、抗衡阴离子等对结构有很大影响. 将1,2,4,5-苯四酸(H4btec)引入到反应体系, 研究了与不同金属氯化物的反应, 考察了中心金属配位构型等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 分别将NiCl2·6H2O、CoCl2·6H2O、ZnCl2与tib、H4btec、NaOH混合后在水热条件下反应, 得到了三个新的配位聚合物[Ni2(tib)2(btec)]·2H2O (1), [Co2(tib)2(btec)]·2H2O (2), [Zn4(tib)2(btec)Cl4]·2H2O (3).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结构解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化合物1和2具有相同的结构. 在1中, 中心金属Ni(II)采用变形八面体配位构型. 每个btec4-配体连接四个Ni(II)形成无限延伸的一维链状结构, 而每个tib连接三个Ni(II)形成具有典型63-hcb拓扑结构的二维层状结构. 二维层在空间上通过btec4-连接形成最终的层柱状三维结构. 我们对化合物1进行了拓扑分析. 每个Ni(II)链接三个tib和两个btec4-, Ni(II)可以看成是一个五节点. 每个tib和btec4-可以分别被简化成三节点和四节点. 化合物1是一个具有 (3,4,5)-三节点的三维网络结构, 它的Schläfli符号为(4·63·86)2(42·84)(63)2. 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 化合物1中有由两个btec4-、两个Ni(II)和两个tib形成的大环与二维63-hcb层中的大环互相贯穿, 没有交点, 是少有报道的具有自贯穿结构特征的配位聚合物. 化合物3与1, 2的最大区别在于抗衡阴离子Cl-参与到了3的结构中. 结构单元中两个不同的Zn(II)原子(Zn1和Zn2)均采用变形四面体配位构型. 每个btec4-连接六个Zn(II)原子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Zn-btec一维链 在空间上沿着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无限延伸. 另外, 每个tib连接三个Zn(II)原子并通过[Zn2(COO)2]双核单元连接形成一维链. 这些链互相连接形成最终的三维结构. 如果将双核单元、Zn2、tib、btec4-分别看做4-、3-、4-、3-节点, 拓扑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3是一个具有(3,4)-节点的三维网络, 它的Schl?fli符号为(4·82)2(84·10·12). 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3都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另外, 化合物3是含d10金属化合物, 荧光测试结果显示3在408 nm处有荧光发射, 可归结于配体内部π-π*电子跃迁, 因为单独的tib在405 nm处有荧光发射. 在1和2中, Ni(II)和Co(II)都采用六配位八面体配位构型, 而在3中Zn(II)采用了四配位四面体配位构型. 另外btec4-不同的配位模式导致在1~3中不同M-btec(中心金属)链的形成. tib与中心金属离子在1和2中形成二维层, 而在3中形成一维链. 通过化合物1~3的结构比较, 可以看到中心金属配位构型和羧基配体配位模式对配合物结构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报道了可见光催化的高炔丙醇经过1,4芳基迁移实现二氟烷基化反应,其中以常见的二氟溴乙酸乙酯作为二氟烷基化试剂,以磷酸氢二钠为碱,反应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和1,2-二氯乙烷(DCE)的混合溶剂,在室温条件、可见光照射条件下实现的.反应中各种取代基的高炔丙醇都可以很好地得到相应的二氟烷基化产物.该反应为合成一系列二氟戊酸乙酯类化合物提供了简单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化合物[M2(L)(phen)2(H2P)2]·6H2O[M=Ni(1),Zn(2),H4L=4,4'-联吡啶-2,2',6,6'-四羧酸,phen=1,10-邻菲咯啉],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及X-射线单品结构测定等表征.晶体结构解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的晶体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的中心金属离子都是六配位变形的八面体配位构型,配体4,4'-联吡啶-2,2',6,6'-四羧酸的羧基均以单齿形式配位.室温固体荧光测试结果显示配合物2具有较强的荧光.  相似文献   
24.
利用刚性不对称配体4-咪唑苯甲酸(HIBA)与过渡金属Zn(Ⅱ)和Cd(Ⅱ)的硝酸盐在水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制备了两个新颖的配位聚合物[Zn(IBA)2]n(1)和{[Cd(IBA)2(H2O)]·4H2O}n(2).化合物1结晶在手性空间群P4(1)22,并且具有二重贯穿的二维(4,4)拓扑网格结构.化合物2则是个三维多孔dia结构,它具有6^6拓扑并且发生了四重贯穿.化合物1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表明它具有SHG活性,其强度约是尿素的0.4倍,同时研究了化合物的室温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25.
通过含2-噁唑啉基三角架配体1,3,5-三(2-噁唑啉基)苯(L)与三氟醋酸银反应合成了配合物[Ag4(L)2(CH3CN)2(CF3CO2)4]n (1), 并利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晶体结构解析结果显示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a=0.83731(6) nm, b=1.22828(9) nm, c=1.33997(10) nm, α=102.9760(10)°, β=107.3050(10)°, γ=93.8600(10)°, Z=1, R=0.0365, wR2=0.0929. 该配合物是由[Ag4(L)2(CF3CO2)2]2+笼状结构单元通过另外两个三氟醋酸根双桥连形成的一维链状结构. 相邻的链间通过C—H…O氢键进一步扩展为二维网状结构. 电喷雾质谱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 溶液中配合物1是以聚合状态存在的.  相似文献   
26.
铜离子催化的氧化关环有机反应,用于选择性荧光探测金属铜离子的存在。晶体结构和光谱分析表明,在DPKA的乙腈/水混合溶剂中,引入铜离子可以促使苯并三氮唑类荧光化合物(2)的形成,该反应可以使得溶液的荧光明显增强。而且在滴定溶液里,引入Cu2+螯合剂EDTA,并不能使得溶液的荧光减弱,表明荧光是由有机物2发射的。同时,其他金属离子的引入并不能产生荧光,而且干扰离子的存在也不能使得荧光光谱发生显著改变,表明DPKA可以高选择性的检测溶液中的铜离子。研究表明,荧光响应呈现2个线性关系,区间分别在0.64~3.2 mg·kg-1和3.84~7.04 mg·kg-1。  相似文献   
27.
本文报道了两种中位为苯并冠醚亚单元取代的含稠合外环的硼-二吡咯亚甲基染料的合成、光谱和电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荧光团中引入吸电子的酯基使化合物2成为一种高灵敏性的检测钠离子的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28.
The complex [Ag(L)]NO3 (1) [L=1,5-bis(imidazol-1-yl)pentane] was synthesized in ethanol and water,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X-ray crystal structural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c with a=0.695 7(4) nm, b=0.988 7(4) nm, c=1.974 8(7) nm, β=91.934(19)°, V=1.357 5(10) nm3, Z=4, Dcalc=1.831 g·cm-3, F(000)=752, μ=1.50 cm-1, the final R=0.036 6, wR=0.091 0. The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of Ag(Ⅰ) is nearly linear with two N atoms, and each L ligand links two Ag(Ⅰ) atoms using its two imidazolyl N atoms to generate an infinite one-dimensional (1D) chain structure. The 1D chains are further connected by C-H…O hydrogen bonds to give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CCDC: 609514.  相似文献   
29.
采用两个易扭转异构的双三齿有机配体,双吡啶二甲基-6,6′-二酰肼-2,2′-连吡啶(H2L1)和双吡啶二乙基-6,6′-二酰肼-2,2′-连吡啶(H2L2),和金属镍离子组装得到2个金属螺旋体(helicate),Ni2(HL1)2(PF6)(BF4)(CH3OH)(H2O)2 (1)和Ni2(HL2)(H2L2)(ClO4)3(C2H5OH)(CH3OH)H2O)3 (2),并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同时由配体H2L3出发,通过逐级组装的方法,得到一个镍-银杂金属的配位聚合物Ni2Ag2(HL3)2(ClO4)2(CH3CN)3 (3)。单晶结构表明,配位聚合物3中配体H2L3首先与镍离子组装成分子盒化合物(molecular box),该结构单元进一步通过Ag离子与分子盒外围N原子配位,使分子盒互相串连成一维配位聚合物3,分子盒聚集体沿c方向伸展成一维链结构,链与链之间相互平行,进一步堆积成二维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30.
在水-吡啶混合体系中,以5-羟基-1,3-苯二甲酸(简作HO-H2BDC)、1,2-二(4-吡啶)乙烷(简作bpe)为配体与Co(NO3)2·6H2O反应,培养出[Co2(HO-BDC)2(bpe)2(H2O)2]n·n(PY)·nH2O(py=pyridine)的紫色单晶,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口=1.0245(3)nm,b=1.1467(3)nm,c=1.2430(4)nm,α=68.915(5)°,β=67.163(4)°,γ=71.373(4)°,V=1.2279(6)nm^3,Z=1,Mr=979.70,Dc=1.325Mg/m^3,F(000)=506,μ=0.740mm^-1,R1=0.0515,ωR2=0.1058.该配位聚合物中在ac平面上具有规则平行四边形纳米尺寸的孔,其孔径大小约为1.025nm×1.354nm,而且通过氢键相互作用连成具有双层结构的2D网络结构、TGA曲线表明,配位聚合物的失重发生在110~150℃之间,总失重约为80.1%,最终产物为CO2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