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化学   71篇
力学   3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71.
NO· and ·O2- combine each other to form peroxynitrite (ONOO-) in vivo. Peroxynitrite is very cytotoxic, and it damages many biomolecules. 3-nitrotyrosine and dityrosine are two main products from the reaction of ONOO- and tyrosine. Lots of metallic ions in vivo influence the modification of tyrosine by peroxynitrite. UV-Vis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 were used to study the catalysis and inhibition of metallic ions on the production of 3-nitrotyrosine and dityrosine in vitro. Present results showed that Co(Ⅱ), Cu(Ⅱ) and Mn(Ⅱ) enhance the production of 3-nitrotyrosine, and among them Co(Ⅱ) and Mn(Ⅱ) have been reported rarely before about it. In addition, Mn(Ⅱ) inhibits the production of dityrosine to a certain extent.  相似文献   
72.
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HIV-1整合酶与病毒DNA的结合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HIV-1整合酶(Integrase, IN)二聚体与3’ 端加工(3’ Processing, 3’-P)前的8 bp及27 bp病毒DNA的相互作用, 并获得IN与27 bp病毒DNA的特异性结合模式. 模拟结果表明, IN有特异性DNA结合区和非特异性DNA结合区; IN二聚体B链的K14, R20, K156, K159, K160, K186, K188, R199和A链的K219, W243, K244, R262, R263是IN结合病毒DNA的关键残基; 并从结构上解释了能使IN发挥活性的病毒DNA的最小长度是15 bp. 通过分析结合能发现, IN与DNA稳定结合的主要因素是非极性相互作用, 而关键残基与病毒DNA相互识别主要依赖于极性相互作用. 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较吻合.  相似文献   
73.
比较了三种不同的分离富集方法——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浊点萃取法对水样中痕量铅的富集效果,其中,浊点萃取法水样用量少、富集因子大、操作简便,故选取浊点萃取法对环境水样中的铅进行富集。采用浊点萃取-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采自北京市通惠河水样中的痕量铅。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08 μg·L-1,相对标准偏差为1.3%~4.5%(n=6),加标回收率为93%~108%,样品溶液的富集因子为29。通惠河13个采样点水样中铅含量均符合国家规定的地表水水质Ⅰ类水标准,且从通州区至朝阳区呈现铅含量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4.
基于弹性网络模型的热力学方法, 识别出麦芽糖转运蛋白质体系中的关键残基, 探讨了麦芽糖转运蛋白内长程协同效应, 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转运体系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5.
李贤煜  赵新元  应万涛  钱小红 《色谱》2013,31(9):831-837
分泌蛋白质组(secretome)是指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细胞、组织等分泌的全部蛋白质。分泌蛋白质组可能包含了大量的疾病诊断生物标志物,因此其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分泌蛋白质组的组成高度复杂且浓度范围宽,这对分析方法提出了挑战。建立有效的蛋白质或肽段预分离策略,将有利于分泌蛋白质的高覆盖率鉴定。本研究以肝癌细胞系MHCC97L的无血清培养分泌蛋白质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种新型等电聚焦预分离(OFFGEL)系统,考察了肽段水平的分级对蛋白质鉴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后各馏分中肽段的等电点分布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每个馏分中单独鉴定的肽段比例接近80%,显示了该系统对肽段的高分辨分离能力。结合生物质谱技术,在肝癌细胞分泌系统中鉴定了2995个蛋白质,显示了该系统在复杂体系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6.
为了能快速准确的识别原料肉与注水肉,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和稀疏表示的无损的识别方法。通过向猪肉样本(包括猪皮、脂肪层和肌肉层)注水的方法建立注水肉模型,采集未注水的原料肉和6类不同注水量的注水肉的可见和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数据。为了消除光谱数据中的冗余信息并提高分类效果,对光谱数据进行光调制和归一化等预处理并截取有效波段,根据是否注水以及注水量的多少对样本进行分类。用所有训练样本构成原子库(字典),通过1最小化将测试样本表示为这些原子的最稀疏的线性组合。计算测试样本与各类的投影误差,将最小投影误差对应的类作为测试样本的所属类别,并应用留一法进行交叉检验,比较了稀疏表示法与支持向量机的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稀疏表示法对于原料肉与注水肉的识别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获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优于支持向量机的识别结果。而对于不同注水量的注水肉识别准确率与注水量之差正相关。稀疏方法不需要进行传统模式识别模型的前期学习与特征提取,适用于高维、小样本量数据的处理,计算成本低,将其用于注水肉的光谱数据识别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并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为原料肉和注水肉的无损识别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7.
钴卟啉催化剂的前线轨道能级与其催化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设计并合成了12种钴卟啉催化剂,在温和反应条件(55℃, 2.0 MPa氧压)下考察其催化氧气液相氧化对硝基甲苯制取对硝基苯甲酸的催化活性,发现其对上述反应均有显著的催化活性.采用PM3半经验分子轨道法对所设计的钴卟啉化合物模型体系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结合,探讨了钴卟啉分子前线轨道能级与其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四配位或五配位钴卟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EHOMO和ΔEL-H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且ΔEL-H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大于EHOMO对催化活性的影响;EHOMO值越低、ΔEL-H越小,其催化活性越高.  相似文献   
78.
过亚硝酸根是由体内一氧化氮和超氧根阴离子反应生成的一种细胞毒性物质,能和许多生物大分子反应,如DNA、蛋白质和脂质等.本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来研究槲皮素和黄酮对ONOO-诱导的DNA碱基修饰以及酪氨酸硝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槲皮素抑制效果显著,而黄酮几乎没有效果.本实验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将本方法推广到其他过亚硝酸根抑制剂的筛选中,成为一种比较有效且灵敏的抑制剂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9.
用从头计算法在MP2/6-311+G(d,p)水平上对3,5-二甲基-亚硝基哌嗪(DMNP)及其类似物经代谢生成DNA烷化剂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N’原子上取代基的变化对DMNP代谢物生成α-位和γ-位两个烷化中心的影响, 解释了两个烷化中心的生成活性与化合物的致癌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α-位和γ-位代谢物越容易生成活泼亲电中间体, 其母体化合物的致癌活性越高. 但如果有一个烷化中心丧失活性, 就会明显减弱化合物的致癌活性. 因此, DMNP类化合物的致癌性取决于其α-位和γ-位的协同烷化作用, 在评价DMNP的致癌强度时需同时考虑两个烷化中心的烷化能力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0.
以O~6-苄基鸟嘌呤为原料,经取代反应和盖布瑞尔反应制得N9-(2-胺基)乙基-O6-苄基鸟嘌呤(4);4与异氰酸酯经取代反应和经亚硝化反应合成了N-(2-氯乙基)-N'-2-(O6-苄基-9-鸟嘌呤基)乙基-N-亚硝基脲(6)。4和6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UV-Vis,1H NMR,13C NMR,IR和HR-ESI-MS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