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4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543篇
化学   2376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727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16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超强酸性室温离子液体反应介质中烷烃羰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乔煙  邓友全 《化学学报》2002,60(8):152-1523
在卤化1-烷基吡啶和1-甲基-3-烷基咪唑季胺盐与无水AlCl_3组成的超强酸性 氯铝酸室温离子液中,首次实现了烷烃与CO的直接羰化反应。2,2,4-甲基戊烷可 直接与CO反应,产物为酮。  相似文献   
102.
随着色谱技术的发展,微型催化反应和色谱分析组合装置(简称微催化色谱)已在评选催化剂和研究催化反应动力学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催化剂的评选目前还停留在经验阶段。为了寻找适于某一特定反应的催化剂,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劳动进行工艺评选。采用微催化色谱技术则可以使催化剂的评选和研究工作建立在简便、快速的基础上,对石油化工科研和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我们设计制造了一种玻璃仪器,热过滤·萃取器。它在热过滤和液—固萃取两方面都具有优异的功能。对非常粘稠的物质来说,它还  相似文献   
104.
均相烯烃氢甲酰化铑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娅娜  李峰  吴彪 《分子催化》2007,21(5):472-482
烯烃氢甲酰化反应(Hydroformylation),又称OXO合成,是指烯烃与合成气(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多一个碳原子的正构醛(n-alde-烯烃氢甲酰化反应最早是Roelen[1](1897~1993)于1938年在德国鲁尔化学公司从事费托合成中发现的.目前,该反应以每年800~900万吨的产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有机化工工艺[2],其产品遍及各种不同碳数的醛和醇,其中最主要的除由丙烯出发合成丁、辛醇外,还有以高碳烯烃为原料的C8-11增塑剂醇和C12-18的表面活性剂醇,被广泛用于增塑剂、织物添加剂、表面活性剂、药物中间体、溶剂和香料等精细化工领域[3,4].均相氢…  相似文献   
105.
黄撷云  陈茂齐  杨世琰 《色谱》1996,14(4):291-293
 用交联SE-54SCOT玻璃毛细管柱分离了1-己烯羰化制庚醛过程的原料、产品及杂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和纯样对照法鉴定组分。与填充柱定量结果对比表明,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简便、准确,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丙酮一步法合成甲基异丁基酮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浸渍法制备了丙酮一步法合成甲基异丁基酮负载型催化剂,考察了载体的预处理温度、添加镧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用BET法测定了催化剂的表面积;采用H2-O2滴定法测定Pd的分散度.结果发现,用经过1.023K焙烧过的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添加镧助剂后催化剂的分散度、活性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以高聚物TenaxTA动态吸附,一级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联用测定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优化了热解吸温度和热解吸时间,建立了苯、甲苯、乙酸正丁酯、乙苯、对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正十一烷等8种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外标定量曲线,各化合物线性范围为103,相关系数R为0.9983~0.9999,最低检出浓度可达2×10-4mg/m3;考察了方法的重复性、热解吸率和残留率,并分析了实际空气样品。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以烯烃、芳烃、多核芳烃、烯烃-烷烃混合物、烯烃-多核芳烃混合物、氯代烃和溴代烃等类型的化合物为代表, 考察了化合物结构对气相色谱-微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联用测定化合物经验式结果的影响。对属于同系物的烃类选其中任一种为参比物, 测定准确度不受化合物结构的影响; 对含有非同系物的混合物, 如烯烃-多核芳烃, 参比物和被测物的结构对测定结果准确度有一定的影响, 选择其中的非同系物作参比物时, 所测得的经验式准确度相对较差; 含卤素原子的化合物结构对经验式测定影响较大, 必须选择结构相近(碳架结构和卤素原子数相近)的化合物作为经验式测定的参比物。  相似文献   
109.
铁铬酸锌尖晶石催化剂的表面氧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PR,TPO,TPD和脉冲反应等技术以及XRD,EPR和XPS等物理方法对铁铬酸锌尖晶石的表面氧种及其与丁烯-2的反应和吸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尖晶石表面存在α-,β-和γ-三种氧种。α-氧为表面弱结合氧,主要参与丁烯的深度氧化和使丁烯形成表面滞留物。β-氧为尖晶石结构中与Fe~(3+)配位的表面晶格氧,它参与选择氧化生成丁二烯。γ-氧为α-Fe_2O_3中的晶格氧,在所考察的条件下(270℃)基本上不参与反应。认为在铁铬酸锌的尖晶石相中的铁离子和与它配位的表面晶格氧(即β-氧)构成选择氧化的活性位。在丁烯氧化脱氢反应中通过反应条件的选择来控制表面氧种的类型和它们之间的相对密度,有可能提高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0.
用脉冲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TPD)对α-Fe_2O_3,ZnFe_2O_4和ZnCrFeO_4进行了正丁烯异构体的吸附和反应性能的考察。结果表明,在室温下,三种正丁烯在α-Fe_2O_3上几乎不发生表面反应,而在ZnFe_2O_4,ZnCrFeO_4上则有不同程度的双键位移和选择氧化。多次脉冲吸附表明,第二次脉冲尾气中的丁二烯含量远大于第一次脉冲。各丁烯在三种氧化物上吸附后的TPD谱可分为以丁烯和丁二烯为脱附物的低温区(<200℃)与脱附物全部为CO_2的高温区(200~600℃)。丁烯-1在α-Fe_2O_3上较易热脱附,在其余两种氧化物表面上则强烈滞留,需经多次TPD才能脱净。还讨论了选择氧化部位和全氧化部位在这类氧化物表面上的可能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