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42篇
化学   323篇
晶体学   43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59篇
物理学   2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采用分散液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联用技术建立了测定葡萄样品中百菌清、克菌丹和灭菌丹农药残留的新方法.对影响萃取和富集效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萃取条件选定为在10 mL带塞离心试管中加入 5.0 mL葡萄样品溶液,并加入1.0 mL丙酮(分散剂),振荡摇匀后以5000 r/min离心5 min,然后将上层清液转移至另一离心试管中,加10.0 μL氯苯(萃取剂),分散混匀后再以5000 r/min离心5 min,萃取剂氯苯相沉积到试管底部,吸取1.0 μL萃取相直接进样分析.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3种杀菌剂的富集倍数可达788~876倍;检出限在6.0~8.0 μg/kg(S/N=3∶ 1)范围内.以α-六六六为内标,测定3种杀菌剂的线性范围为10~150 μg/kg,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0~0.9995范围内.本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葡萄样品中百菌清、克菌丹和灭菌丹残留的测定,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2.3%~106.1%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在4.5%~7.2%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2.
2,4-二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2,4-二硝基苯胺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2,4-二硝基苯胺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具有强烈的猝灭作用. 二者之间形成不发荧光的复合物是导致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 计算了其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紫外光谱法进一步证明了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 根据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作用距离(3.13 nm). 同步荧光的结果表明2,4-二硝基苯胺的存在改变了牛血清白蛋白的分子构象.  相似文献   
113.
新型卟啉及其锌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不对称卟啉(5,10,15-三苯基-20-{4-[6′-(4″-o-亚水杨基)-苯亚胺基]己氧基}苯基卟啉)及其锌配合物,并用1H NMR、质谱及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对锌卟啉与4种咪唑类小分子间的轴向配位反应热力学性质的研究表明:反应为放热、熵增加过程,4种咪唑类配体对锌卟啉的配位平衡常数按KΘ(2-MeIm)>KΘ(N-MeIm)>KΘ(2-Et-4-MeIm)>KΘ(Im)顺序依次减小。运用Z-扫描技术研究了新型卟啉及其锌配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14.
CdTe量子点标记的DNA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碳纳米管和CdTe量子点(QDs)组装的电化学传感器,建立了一种识别DNA的新方法.将氨基修饰的单链DNA探针共价键合固定在带有羧基的碳纳米管修饰的金电极上,然后与CdTe QDs标记的目标DNA进行杂交.利用差分脉冲法(DPV)和循环伏安法对目标DNA的固定和杂交进行表征,通过电活性指示剂柔红霉素(DNR)的DPV峰电流变化,对互补DNA、非互补DNA和单碱基错配DNA序列进行识别.与未标记CdTe QDs的目标DNA相比,标记CdTe QDs的目标DNA序列的电流响应灵敏度明显提高.DNA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的优化条件:DNR的浓度为1.67×10-5 mol/L,DNA杂交时间为80 min,杂交温度为55 ℃.在1.0×10-13 ~1.0×10-8 mol/L范围,目标DNA浓度的对数值与其响应的DPV信号(还原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52×10-14 mol/L(S/N=3,n=9),线性方程为ΔI=50.22+3.567 lgcDNA,相关系数为0.996 6.对1.0×10-10 mol/L的目标DNA样品进行重复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4.8%(n=5),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5.
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法测定了苦黄注射液及其生中药材中铅及镉量。试样用浓硝酸及过氧化氢消解。对仪器的工作条件,包括波长、光谱带宽、灰化温度及原子化温度,作了试验和优化。选用柠檬酸作为基体改进剂,对大黄、茵陈、柴胡、苦参及“苦黄”注射液等试样中的铅及镉量作了测定,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4%。按标准加入法作了回收率试验,测得值在96%~110%之间。  相似文献   
116.
利用高温高压温度梯度法,在优质六面体金刚石大单晶稳定生长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晶床高度为5 rmm,在1300~1350℃温度区域30h合成优质六面体晶体重量达2.04克拉,生长速度高达13.6 mg/h.三种晶体样品(本实验合成晶体,日本住友公司合成晶体,元素六公司合成晶体)经显微红外吸收(IR)测试,本实验合成晶体{100}晶面的平均氮含量为240 ppm,高于日本住友和元素六晶体样品的氮含量;三种晶体样品经激光拉曼测试,均在1332 cm-1左右出现了较强的金刚石拉曼标准峰,利用高斯模拟计算出本实验合成晶体拉曼峰的半高宽值为5.570cm-1,大于日本住友晶体样品而小于元素六合成的晶体样品;对三种晶体样品的生长速度、氮含量分布和晶格结晶程度分析,由于本实验合成六面体晶体的生长速度远大于二者,使晶体的晶格结晶程度稍差于日本住友样品而优于元素六晶体,结合激光拉曼图谱分析本实验合成的六面体晶体中有少量杂质存在,或许这些杂质的存在正是导致其{100}晶面氮含量高于日本住友样品氮含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7.
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SWNTs)干法储氢和碳纳米管(SWNTs)-四氢呋喃(THF)水合物法储氢的过程. 结果表明, 实验所用的SWNTs在16.5 MPa压力下, 温度为0.5 ℃时, 氢气的吸附存储量为0.75%(质量分数), 经浓酸处理后, 氢气的存储量可以达到1.15%, SWNTs-THF水合物法储氢量为0.37%, 与碳纳米管干法储氢相比, 储氢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8.
王李平  范华均  巫坤宏  彭晓升  江子滔  臧林泉 《色谱》2012,30(12):1265-1270
采用直链淀粉-三(5-氯-2-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CSP),以0.1%二乙胺正己烷和0.1%二乙胺乙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舒必利、阿米舒必利和莫沙必利为目标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这3种苯甲酰胺类药物的手性色谱分离行为。分别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添加剂及柱温对3种药物对映体分离的影响,从热力学和结构上探讨了色谱拆分的机理。结果表明: 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舒必利、阿米舒必利和莫沙必利对映体的分离度Rs>1.5;计算了3种药物对映体的色谱保留因子k和分离因子α,以及与CSP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函数,其相互作用大小依次为舒必利>阿米舒必利>莫沙必利。已将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上述3种药物片剂和血清中其对映体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9.
臧旭  胡文刚  武东生 《光学技术》2017,43(6):524-527
根据偏心透镜组的结构原理,利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SLM)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对LC-SLM等效透镜功能的原理进行了分析,模拟仿真了利用LC-SLM对光束进行调制的结果。实验验证了LC-SLM通过加载菲涅尔透镜相位图,实现了对光束会聚功能,并且通过耦合位移相位因子可以实现会聚光斑平移的功能,能够代替在偏心透镜组中实现同一功能的透镜。配合后续的透镜组,理论上可以控制光束实现大角度的扫描。  相似文献   
120.
咪唑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中间体,在生物学、医学、有机化学中占据重要位置.目前咪唑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Radziszewski法、Phillips法、溴乙醛法.咪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金属催化剂合成法、酸性催化剂合成法、离子液体催化剂合成法等.本文对咪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