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26篇
  免费   6411篇
  国内免费   4182篇
化学   24938篇
晶体学   462篇
力学   2039篇
综合类   223篇
数学   3517篇
物理学   13740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712篇
  2022年   870篇
  2021年   1281篇
  2020年   1566篇
  2019年   1541篇
  2018年   1295篇
  2017年   1156篇
  2016年   1767篇
  2015年   1674篇
  2014年   2171篇
  2013年   2661篇
  2012年   3189篇
  2011年   3279篇
  2010年   2180篇
  2009年   2111篇
  2008年   2337篇
  2007年   2070篇
  2006年   1929篇
  2005年   1555篇
  2004年   1208篇
  2003年   919篇
  2002年   954篇
  2001年   756篇
  2000年   582篇
  1999年   729篇
  1998年   598篇
  1997年   572篇
  1996年   552篇
  1995年   475篇
  1994年   385篇
  1993年   316篇
  1992年   302篇
  1991年   236篇
  1990年   216篇
  1989年   157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106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7年   4篇
  1923年   1篇
  19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吴玉霜  赵新那 《分析化学》1998,26(8):977-980
选择水杨基荧光酮-乳化剂OP-盐酸为显色体系,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扣除硫酸锌的基体干扰,不分离直接测定了湿法炼锌过程中硫酸锌净化液中的痕量锗。测定范围在0-40mg/L。本法应用于株洲冶炼厂锌净化液中锗的测定,结果与该厂长期的萃取-比色法结果相吻合,而测定速度较萃取-比色法至少提高了一倍。  相似文献   
992.
呋喃丹的极谱法测定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对呋喃丹的极谱伏安行为及其测定进行了研究。在0.2mol/L NH3-NH4Cl底液中(pH 8.8),对其进行扫描,发现于-1.21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还原峰,其峰电流与呋喃丹的浓度在5.0×10-6-1.0×10-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对5.0×10-5mol/L呋喃丹溶液进行6次平行实验,RSD为0.2%。实验结果表明,呋喃丹在极谱电极上有吸附性质。同时对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对微生物降解呋喃丹进行监测取得满意的结果,96 h内呋喃丹的降解率为98%。  相似文献   
993.
双光束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生活用水中氯离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应用到双光束分光光度法中,对其理论和实验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自行组装的流动注射系统进行了生活用水中氯离子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94.
张青莲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同位素化学的奠基人.本文介绍他在90高龄之际在原子量新值测定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从1990年代初以来,他主持一个科研小组采用质谱法,实施了测定10项原子量新值的长期计划.至2001年7月已经有In、Ir、Sb、Eu、Ce、Er、Ge、Dy和Zn等9个原子量新值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CAWIA)正式确定为原子量的国际新标准;另外一个Sm原子量新值也于2005年被国际组织确认.  相似文献   
995.
As a contribution to the enumeration of concealed non-Kekuléan helicenes, a construc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caseh=14, whereh is the number of hexagons; computerized enumerations are given forh=14 and 15.  相似文献   
996.
氧化物载负型沸石催化剂的阈值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一系列氧化物,如B2O3,Sb2O3和MgO,对HZSM-5沸石以及用Sb2O3对Hβ沸石进行改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氧化物可在沸石上自发单层分散且大部分分散的氧化物处于沸石孔内。用XRD及XPS方法测得它们的分散阈值。实验中发现,在甲苯烷基化反应中,对二甲苯选择性随氧化物含量增加而迅速提高;当氧化物在HZSM-5上的载量接近其分散阈值时,对二甲葳选择性达到最大,对某些体系可高达95%左右,百在  相似文献   
997.
吸附伏安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的氧化-还原指示剂中性红为探针,用吸附伏安法测定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存在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微量中性红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伏安峰电流对表面活性剂浓度的曲线在临界胶束浓度处有一拐点。  相似文献   
998.
Tetragonal tungsten bronze K0.71Nd0.028WO3 was synthesized by rare earth co-permeation method using Keggin type POMs of α-K10[SiCu3(OH2)W9O37]·6H2O (abbreviated as SiW9Cu3) as precursor. XRD, XPS, XRF, TG-DTA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resulting material. The XPS results indicate that Nd has permeated and diffused into the body of the sample and exists in tungsten bronze in the form of K0.71Nd0.028WO3. The results of TG-DTA show that K0.71Nd0.028WO3 begins to decompose at 320 ℃. The consequence of DC four-probe shows that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sample permeated by rare earth is 10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ample only permeated by methanol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sample only permeated by methanol is only 10-3 S·cm-1 but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sample permeated by rare earth is 1.65 S·cm-1.  相似文献   
999.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and the interaction of alizarin red S (ARS) with calf thymus DNA was investigated on a bare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GCE) and DNA modified GCE (DNA/GCE), respectively. ARS showed a pair of redox peaks at ?0.445 V and ?0.414 V on a bare GCE. On addition of DNA into the ARS solution, the peak current of ARS decreased and the peak potential positively shifted, but without new redox peaks appeared. The ARS reduction peak current increased with immersion time on a DNA/G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RS could interact with DNA molecules by intercalative binding mode.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 binding number and the ratio of binding constant for oxidized and reduced ARS forms were obtained. The DNA damage was directly detected by appearance of guanosine and adenosine bases oxidation signal. The influence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n DNA damage extent was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000.
千克级窄分子质量分布聚苯乙烯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以经过处理的工业级环己烷为溶剂、四氢呋喃为促进剂,用阴离子聚合的方法,在常压和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制得一系列千克级窄分子质量分布的聚苯乙烯,利用IR、^1H-NMR、GPC等技术对聚苯乙烯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影响聚苯乙烯的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