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化学   1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5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描述了由1mm厚面积为24mm×24mm的快塑料闪烁体NE102A和前表面24mm×24mm,后表面37mm×37nun,40mm厚的CsI(T1)组成的phoswich探测器望远镜的结构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用传统的快慢门QDC方法可清楚地分辨Z=1的同位素p、d、t和鉴别出全部探测到的碎片.  相似文献   
42.
New β-delayed proton precursor 142Ho was produced via heavy ion induced reaction 106Cd(40Ca, p3n), and ident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by using a He-jet fast tape transport system in combination with "p-γ" coincidence measurements. The β-delayed proton decay of 142Ho was observed and its half life was determined to be (0.4±0.1) s. By fitting the experimental relative branching ratios to final states in the proton daughter nucleus 141Tb and the energy spectrum of β-delayed protons with a statistical model calculation, the ground-state spin of 142Ho was assigned as 5, 6 or 7. Nuclear energy-potential-surface (EPS)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using the Woods-Saxon Strutinsky metho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favored the assignments of 7- to 142Ho. AS the by-products, some γ-transitions in the proton daughter nuclei following the β-delayed proton decays of precursors 139Gd, 140Tb, 142Tb, and 143Dy were report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43.
简要回顾了实验小组在过去8年中获得的实验结果, 即采用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 +“p-γ”符合方法, 在稀土区质子滴线附近首次观测了9种新核素的β缓发质子衰变, 在A=90核区的N=Z线附近获得了5种核素的β缓发质子衰变的新数据. 并把这14种核素的半衰期, 自旋宇称, 形变以及生成反应截面的实验值与流行的核模型理论预言进行了系统地对比讨论. 从中看出:(1)85Mo, 92Rh以及“等待点”核89Ru和93Pd半衰期的实验值比近期Moller等人的宏观-微观理论预言值[At. Data Nucl Data Tables, 66, 131(1997)]长5—10倍, 因而明显地影响天体rp过程生成的核素丰度;(2)实验指认的质子滴线核142Ho和128Pm的自旋宇称与流行理论预言不符, 但用Woods-Saxon-Strutinsky方法可以计算得到相符的位能面;(3)实验估计的9种稀土核的生成截面比通用的Alice和HIVAP程序的计算值要小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44.
在210MeV的束流能量下, 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46Nd(35Cl, 5nγ)176Ir产生具有β+/EC衰变性质的核素176Ir,由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将反应产物传送到低本底区进行测量. 经过实验数据的离线处理分析,对早先发表的176Ir衰变γ跃迁进行确认的同时又发现了3个新能级和10条新的γ射线, 丰富了176Os核的低位激发态能级纲图. 并根据典型γ射线的衰变时间谱建议了176Ir核的一个长寿命的低自旋同核异能态.  相似文献   
45.
实验利用p-γ符合测量技术研究了87Mo的衰变,发现87Mo β延迟发射的质子布居到86Zr的第一(2+)、(4+)和(6+)激发态的强度仅为总的延发质子衰变强度的(11±6)%、(2±1)%和(2±1)%,以此修正了前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46.
在294MeV 20Ne轰击159Tb靶的反应中,用△E—E望远镜测量了10°—150°发射的中等质量碎片(290°)这些能谱是钟罩型,峰位接近于出射道的库仑位垒.用运动源模型分析了这些能谱,结果说明这些碎片来自于共同的源—非完全熔合所形成的复合核.用统计模型GEMINI程序拟合了碎片的电荷分布和角分布,计算值和实验值很好的符合证实了中等质量碎片来源于复合核非对称的两体衰变.  相似文献   
47.
通过58Ni(40Ca,3n2p)反应合成等待点核93Pd,采用氦喷嘴带传输系统加p-γ符合,观测到了它的β缓发质子衰变,测得其半衰期为(1.3±0.2)s.采用统计模型计算拟合了实验测得的β缓发质子能谱和布居到质子发射体子核不同终态的分支比,指认了93Pd的基态自旋为9/2.用Woods-Xason Strutinsky方法计算了93Pd的核位能面,其结果表明93?Pd基态自旋宇称可能为9/2+.  相似文献   
48.
用△E-E望远镜技术和飞行时间技术对61.8MeV的~(12)C离子轰击~(27)Al靶的反应测量了从~6Li到~(16)O的诸同位素能谱。得到了质心系微分截面等高图及出射碎片角分布。从而得到轻系统深部非弹性碰撞过程的能量全弛豫值,并在耗散模型框架中,通过实验的能量全弛豫值与理论值的比较,得到了出射道的库仑能、核势能与转动能各自的贡献。通过理论拟合角分布,得出双核系统平均相互作用时间在1×10~(-21)—1.4×10~(-22)秒之间,得到了出射碎片分离时的最接近距离的参数值。通过势能面的计算,说明了出射产物产额的变化趋势。并从总产物角分布分解出准弹性截面及深部非弹性截面数值。  相似文献   
49.
测量了102MeV到108MeV 19F+45Sc反应在θ1=26°和θ1=42°的耗散部分产物的激发函数,能量步长300keV,靶厚53μg/cm2.用统计理论求得了各元素的能量相干宽度Γ,提取了反应的特征时间τ,探讨了耗散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50.
用大面积位置灵敏电离室测量了69.5MeV, 66MeV, 59MeV和56MeV轰击能量下12C+28Si弹性散射角分布. 用光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 并讨论了弹性散角分布振荡及增强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