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297篇
化学   484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169篇
综合类   19篇
数学   248篇
物理学   44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61.
针对钢铁工业烟气成分复杂、排放量大且处理难的问题,分析各碳捕集技术特点、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目前,吸收法是最成熟、最适合的碳捕集方法,在工业上已出现商业化应用。新型碳捕集技术在碳捕集方面有很大潜力,但大多都处于实验室规模的开发,未来这方面是一项巨大挑战。以膜接触器为代表的复合捕集技术破单一捕集技术瓶颈,已出现应用在燃煤工业上。未来在实际过程中,要根据钢铁各工序烟气特点及浓度差异选择不同的捕集方法并对钢铁工业碳捕集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2.
活菌含量和上消化道耐受性是益生菌产品的两个重要指标,共同影响最终定植于人体肠道的活菌数,准确评估这两个指标对于消费者选择产品和生产者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本研究组研发的纳米流式检测技术(Nano-flow cytometry, nFCM)在单颗粒水平对细菌进行高灵敏度、高通量分析的独特优势,本研究利用SYTO 9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两种核酸染料共染的方法标记总菌和识别死菌,对益生菌产品的活菌含量及其经模拟胃液(Simulated gastric juice, SGJ)、肠液(Simulated intestinal juice, SIJ)或上消化道消化处理后的益生菌活性进行测定,从而实现对益生菌产品的细菌活性及其上消化道耐受性的定量评估。本研究对18款益生菌产品(包括16款粉末冲剂和2款胶囊产品)的活菌含量及上消化道耐受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8款产品的活菌含量均大于1010cells/package,平均活菌比例为61.7%,均符合国际标准(107cfu/g),但是其中有一款产品未达到其活菌含量的标注值。其次,使用pH=3的SGJ和胆盐...  相似文献   
163.
Antibacterial effects of a new material, carbon atom wires (CAWs), another allotropic form of carbon based on sp hybridiza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various methods including zone of inhibition, bacterial colonies and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The bacteria used in the research were Bacillus subtilis(ATCC9372), 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25923) and Proteus vulgaris(49102). A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CAWs exhibited well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bacteria tested. An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of pyrolytic carbon has been well recognized. The additional inherency of the new material against bacterial growth could be potentially utilized in med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纺织品中的8种多环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同时快速测定纺织品中8种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样品经正己烷-丙酮(1∶1)超声波提取,氮吹浓缩后采用DB-17MS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选择离子模式采集,外标法定量。研究了纺织品中8种多环芳烃的提取方法,并对色谱和质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多环芳烃的浓度在0.05~1.00 mg/L或0.10~1.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LOD)为0.02~0.05 mg/kg,方法定量下限(LOQ)为0.05~0.10 mg/kg。在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1.2%~106.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8.5%。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定量准确,适用于纺织品中8种多环芳烃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65.
记DC为单位圆盘,B~k C~k为开欧氏单位球,Ω是C~k(或C)中的域.记H_n(D,Ω)为满足一定条件的全纯映照族(或函数族)的全体.作者证明了若,∈Hn(D,D),则|f′(z)|≤(n|z|~(n-1))/(1-|z|~(2n))(1-|f|(z|~2),z∈DD同时,对Hn(D,B~k)中映照的模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该结论推广了Pavlovic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166.
通过模拟退火方法,使用协合分子力学场对Si,Al分布分别为4:0序列,两种3:1序和随机分布的NaA型沸石结构进行了能量最小化计算,获得了不同结构的位能及其生成热大小,计算结果表明,4:0序结构的位能和生成热在所讨论的几种序结构中最低,从而在理论上证实了Loewenstein规则是分子筛结构中能量最小化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7.
度洛西汀的合成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近年来抗抑郁新药度洛西汀的各种合成方法,并评述了其优缺点。参考文献13篇。  相似文献   
168.
本文研究了半导体悬浮体系光催化分解有机磷化合物的条件,只有在光照、催化剂和氧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光催化分解有机磷化合物;测量了两种有机磷化合物在各种半导体催化剂上的分解速率,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和表面性质有关;对光催化分解马拉硫磷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9.
In this paper,a weighted residual method for the elastic-plastic analysis near a crack tip is systematically given by taking the model of power-law hardening under plane strain condition as a sample.The elastic-plastic solutions of the crack tip field and 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on the complete solution in the whole crack body field,to calculate the plastic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are also developed.Therefore,a complete analysis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both for the crack tip field and for the whole crack body field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170.
薛昌明  卢天健 《力学进展》1989,19(2):158-171
一切物理过程或现象都具有瞬时性和不可逆性,迄今为止的所有热力学和连续介质力学理论皆因为或多或少的理想化假设而不能对这些过程或现象的物理本质作出精确的客观描述。新理论与传统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把热形式的变化和机械形式的变化视作共同存在于同一物理过程或现象中互相耦合的两个方面,它们的有机组合则通过传统的热量概念的舍弃而得到实现;耗散能密度和有效能密度被定义为互相排斥的两个独立变量,对物体转动、变形以及体积变化的描述被统一起来,物理过程的不可逆本质成为新理论的固有特征。新理论不需要对材料的本构方程作任何预先假设。相反,这些本构方程将在求解过程中自动地推解出来,只需要输入材料变形的初始斜率及有关加载历史的数据。在新理论中,体积能密度和表面能密度可以相互转换,或者说体积相对于面积的变化是有限值而不是如传统理论中所假设的那样,在取极限过程中趋近于零而忽略不计,也正是该假设导致在传统理论中热变化和机械变化的相互独立(解耦)。新理论保留了非线性和有限变形,从而可以通过设置恰当的力或位移边界条件来求解任何边值问题。平衡态/不可逆过程被证明具有唯一解,非平衡态/不可逆过程则被证明具有确定的极限解且受到平衡态/不可逆过程的限界。等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