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化学   203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91篇
物理学   1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聚酯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间歇高压反应器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及聚碳酸酯(PC)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降解反应;通过建立聚酯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降解反应模型,探讨了聚酯在甲醇中降解的机理。结果表明:PET、PBT和PC在甲醇溶液中的降解具有共性,均可分为超临界区、非临界区和中间过渡区三个区域。在超临界区聚酯完全溶于甲醇并降解为原料单体,且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碳酸二甲酯(DMC)的收率均大于90%;聚酯的降解是在聚合物分子链的无规断裂和聚酯进行酯交换反应的双重作用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22.
制备了铁,钴,铜酞菁/Y型发子筛,利用元素分析,IR、UV-Vis,TG、BET及XRD确定了分子筛笼中铁,钴,铜酞菁化合物的生成及其晶体结构,考察了实验参数对苯酚的转化率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在有机溶剂中固定化Alcaligenes sp.脂肪酶催化α-氰基-3-苯氧基苄醇乙酯的对映体选择性转酯化反应,考察了不同性质的溶剂和酰基受体对酶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以及对产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弱极性溶剂如正己烷中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但产物e.e.%值低,而且容易分解;在四氢呋喃等溶剂中酶催化活性相对低,但产物e.e.%值高,也较为稳定;但反应时间太长,会导致产物分解及纯度下降;不同酰基受体对酶反应无显著影响,甲醇为最佳酰基受体,太多醇会导致反应速率下降;溶剂水含量大于2.0%时对酶活性和产物稳定性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在优化条件下,酶反应可得到(S)-α-氰基-3-苯氧基苄醇产率>48%,纯度>99%e.e.  相似文献   
2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Nd3 在不同诱导时间对番茄叶抗性指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细胞膜透性、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第3 d开始,Nd3 诱导提高番茄叶内PAL活性,第3d增幅也最大,达32.30%,维持时间为诱导后第3~5 d;Nd3 诱导后第1~2 d POD活性升高,第1 d增幅最大,维持时间是诱导后第1~2 d;Nd3 诱导后1~3 d,PPO活性升高,第1 d增幅最大,维持时间是诱导后第1~3 d;从诱导后第2 d开始,Nd3 降低细胞膜透性,第3 d时降幅最大,为54.33%,持续时间为诱导后第2~5 d;从第3 d开始,Nd3 诱导降低氧自由基产生速率,第4 d降幅最大,第3 d氧自由基产生速率最低,持续时间为诱导后第3~5 d;从第4 d开始,Nd3 诱导提高木质素含量,5 d时有继续升高的趋势.从不同诱导时间番茄叶PAL活性、细胞膜透性、氧自由基产生速率的变化来看,在Nd3 诱导的第3 d,番茄产生的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25.
Sr/Ca比变化对红色荧光粉Ca1-xSrxS:Eu^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O气氛下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发红光的Ca1-xSrxS:Eu^2 荧光粉,研究了基质阳离子Sr/Ca比变化对其晶体性质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r/Ca比的减少,荧光粉的晶胞参数逐渐降低;同时,由于受电子云膨胀效应和晶体场影响,发射主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红色比逐渐增大,色纯度提高。  相似文献   
26.
用电弧法制备出纳米管及纳米管束,并用高分辨电镜观察其结构.观察到的纳米管管子中空,管壁平行,间距0.34nm,端部封闭;还观察到单层纳米管,洋葱球以及内包晶核的洋葱球结构,纳米管束微结构为纳米管.用扫描电镜观察,为明显的针状晶须,定向排列,晶须互相平行,平行于电场方向生长,晶须直径0.2~0.6mm,长度3~8mm.生成纳米管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掺杂碳棒中的杂质提供了晶须生长的晶核.  相似文献   
27.
利用静态交换与动态柱交换的方法对低硅KNaX沸石进行Li~+交换.用XRD, ICP测定样品的晶相及化学红外光谱对LSX在Li~+交换中的骨架振动进行了研究.结 果表明:在Li~+交换过程中,谱峰的位移与本身性质有关,而且与LSX骨架中的离 子位置有关.还探讨了在高交换度的Li-LSX样品上的空分性能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使用硫杂冠醚、穴醚[2.2.2]作气相色谱固定相制备毛细管柱,考察两种固定相的使用比例、极性、热稳定性,并对甲苯-苯、乙苯-甲苯、甲基苯酚(o/p)、二氯苯(o/p,m)、硝基氯化苯(m,o)、苯-环己烷、庚醇-辛醇、苯胺-N,N二甲基苯胺等混合样品进行色谱分离.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固定相在OV-1701中的比例均为15%时有较好的分离效果,都属于中等极性的固定相.硫杂冠醚、穴醚[2.2.2]的平均极性分别为815、832,其中硫杂冠醚固定相的热稳定性较好,有较高的使用温度(185℃),而穴醚[2.2.2]的最高使用温度为120℃,因此穴醚[2.2.2]的使用温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从它们较好的分离性能看,固定相硫杂冠醚、穴醚[2.2.2]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运用连续介质模型和库仑屈服条件,介绍了库仑不等式的证明方法,研究了无黏性颗粒物质在自然堆积状态下的堆积角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通过理论模型导出理想状况下锥形堆的自然休止角与内摩擦角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颗粒的密度对于堆积角不存在确定的影响.不规则颗粒的自然休止角、内摩擦角与粒径间的变化趋势一致,粒径的分布对锥形堆的自然休止角产生影响;规则颗粒的几何尺寸对堆积角无明显影响,非球形颗粒的几何形状对堆积角有显著影响.底面摩擦系数较小时,锥体的堆积角与底面摩擦系数呈正相关,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堆积角将达到饱和.  相似文献   
30.
题目若函数f(x)=a2x2-ax-2在区间[-1,1]上有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分析本题是一道函数与方程相结合的函数综合问题,题虽小精悍,却颇具有求解价值,可从方程根、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命题的对立问题(补集法)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与求解.角度1(方程的根)根据函数f(x)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