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412篇
化学   828篇
晶体学   66篇
力学   73篇
综合类   76篇
数学   187篇
物理学   6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3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酯类化合物是酒类产品的主要香味成分,也是化妆品、饮料、食品中主要呈香物质,故对其水解行为的研究对揭示影响酯水解反应因素及提高和稳定上述产品质量,特别是解决酒类产品低度化过程中存在的质量下降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1]。对酯水解反应的研究前人作了大量的工作:Bender与Ma  相似文献   
52.
翁维正  万惠霖 《分子催化》1993,7(5):339-346
采用XRD、Raman、XPS及催化剂性能评价等手段,考察了Bi_3(FeO_4)(MoO_4)_2和Fe_2(MoO_4)_3分别存在及两者共存时对Bi-Mo复氧化物体系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含Fe物种的存在都有助于改善Bi-Mo系复氧化物催化剂对丙烯选择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但两者在作用机理上有所不同.Fe_2(MoO_4)_3本身无催化活性,但在反应条件下可部分还原为FeMoO_4形成Fe~(3+)/Fe~(2+)氧化还原对;且其地结构上与α-Bi_2(MoO_4)_3相匹配,这些因素都有助于促进催化体系中电子和氧物种的传递及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再生,从而提高催化性能.Bi_3(FeO_4)(MoO_4)_2在反应条件下也可形成Fe~(3+)/Fe~(2+)氧化还原对,但由于其Fe~(3-)所处的化学环境与Fe_2(MoO_4)_3很不相同,且Fe的含量也不及Fe_2(MoO_4)_3,因此它在促进催化体系中电子和氧物种的传递及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再生等方面的性能较差,但它对提高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Bi-Mo对)数目有贡献.  相似文献   
53.
对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Cu~(2+)、Zn~(2+)、Cd~(2+)、Hg~(2+)、Mn~(2+)、Co~(2+)和Ni~(2+)与BPR之间的显色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筛选出Cu(Ⅱ)-BPR-PVA,Zn(Ⅱ)-BPR-CPB。Cd(Ⅱ)-BPR-CTMAB等七种体系进行了实用性研究,找出了它们的最佳条件,应用于样品分析结果满意,提出了螯合、缔合、胶束增溶的协同作用是这些体系增敏作用的主要因素,发现了增敏作用的程度与离子结构、表面活性剂性质和介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4.
本文用EHMO法对[Fe_4X_4(SPh)_4]~(3-)和(Fe_4X_4(NO)_4](X=S、Se、Te)等六个类立方烷型簇合物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并分析讨论了桥基改变对这些类立方烷电子结构和成键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桥基S被Se、Te取代后前线区域分子轨道中桥基成份明显增大,能级普遍升高;Fe—X键强度减弱,Fe—Fe间作用稍有增强;能级间隔△E(LUMO—HOMO)则随端基配体类型的不同而增大或减少。  相似文献   
55.
碳氟链与碳氢链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辛酸及其钠盐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在R972上的吸附等温线均为S型或LS型,指示固液界面吸附过程中有表面疏水缔合物生成.碳氟表面活性剂的饱和吸附量显著高于碳氢表面活性剂的饱和吸附量.加电解质于液相使各体系吸附量上升.对于碳氟表面活性剂,甚至引起吸附等温线类型变化.例如,不加电解质时全氟辛酸在R972上的吸附等温线为S型,而加入HCl(c=0.05mol·dm-3)使吸附等混线变成LS型.全氟辛酸比全氟辛酸钠在R972上的吸附更强.几种表面活性剂在R972上的吸附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应用两阶段吸附模型及通用吸附等温线公式可以很好地解释所得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了β-蒎烯和马来酸酐的烯反应、溶剂中自由基共聚反应和本体热共聚反应,得到了β-蒎烯和马来酸酐烯反应产物和共聚产物,并用IR、1H NMR、13C NMR、GPC、DSC进行表征,研究了引发剂浓度、溶剂体系、单体配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的影响.对聚合物进行皂化改性,测量了皂化物浓度对水表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用魔芋多糖(KGM)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固定在玻碳电极(GCE)表面, 制备了HRP-KGM膜修饰电极. 在乙醇等亲水性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溶液中, 包埋在KGM中的HRP 可以与电极发生直接电子传递, 且能催化还原过氧化氢、氢过氧化异丙基苯、氢过氧化叔丁基、过氧化丁酮等过氧化物. HRP-KGM膜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可用于这些物质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 4 巯基吡啶自组装膜 (SAM)修饰金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 ,并用于抗坏血酸 (AA)的测定。在pH 3.0盐酸 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中 ,AA在SAM修饰金电极上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 ,峰电流与AA浓度在 4 .0× 10 - 6 ~ 1.0× 10 - 3mol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2 .7× 10 - 6 mol L ,相关系数为0 9978。该电极对多巴胺 (DA)有排斥作用 ,重现性良好 ,可用于AA的灵敏测定。  相似文献   
59.
Two kinds of fishbone-like, β-diketone-based liquid crystalline polysilsesquioxanes(FBDKLCP'S), homopolymeric (H-FBDKLCP) and copolymeric (C-FBDKaLCP) have been first synthesized via the hydrosilylation reaction of a vinyl-terminated β-diketone with the homopolymeric ladderlike polyhydrosilsesquioxane (LPHSQ) and random copolymethylhydrosilsesquioxane (LRPMHSQ) respectively. These new kinds of FBDKLCP with M of 10~4 is thermotroic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 and its clearing temperatures T_i's and mesophase range △T'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rresponding comb-like β-diketone liquid crystalline polysiloxane (DKLCP) by about 200℃. Similar results have been observed wit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different structure Cu-coordinating compounds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_((?))'s and △T's of the FBDKLCP and Cu-FBDKLCP are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great rigidity of the ladderlike polysilsesquioxane backbone.  相似文献   
60.
采用水辅助方法(water-assisted fabrication method),分别以4-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PANI-DBSA)和聚2-甲氧基-5-(2′-乙烯基-己氧基)苯乙炔(MEH-PPV)两种功能高聚物为成膜材料,冷凝水滴为模板,利用水滴在聚合物溶液表面的自组装,制备出了两种纳米层次以上的蜂窝状有序多孔聚合物薄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对其形貌、电学性质和荧光图像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