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4篇
  免费   578篇
  国内免费   976篇
化学   2125篇
晶体学   136篇
力学   238篇
综合类   155篇
数学   476篇
物理学   14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杜仲中活性成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比较了AB-8.NKA-9.NKA-11.D-140.D-101.HPD-600、S-8及聚酰胺等8种吸附树脂对杜仲中的活性成分京尼平甙和松脂醇二葡萄糖甙的吸附及脱附性能.在静态吸附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树脂进行动态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最佳的同时分离纯化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和京尼平甙的树脂为S-8.并进行了该树脂对杜仲中两种活性成分的吸附和脱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82.
Ni(OCH3)2/Si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表面改性和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负载型单核金属甲氧基配合物Ni(OCH3)2/SiO2催化剂。利用IR、TPD、TPSR和微反技术,考察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以及CO2、CH3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和反应性能。结果表明,负载型单核金属甲氧基配合物Ni(OCH3)2/SiO2中,Ni^2 与载体SiO2表面的O^2-以双齿形式配位;在催化剂表面存在CO2的桥式吸附态和甲氧碳酸酯基物种两种吸附态,CH3OH则只有一种分子吸附态。在373-473K条件下,CO2和CH3OH在催化剂上的反应物主要是DMC、H2O以及少量的CO、CH4和CH2O,催化剂的活性由表面甲氧碳酸酯基物种与分子吸附态甲醇的反应决定的。讨论了催化剂上CO2和CH3OH的活化过程及吸附态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83.
应用动态力学方法测定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溶剂体系的粘弹谱,从实验上证实溶剂对PET进行增塑,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导致PET在低下通常的结晶温度下结晶,甚至在室温便进行结晶,证明溶剂诱导结晶是由于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的机理是正确的。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984.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中甲烷吸附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三跃  仲崇立 《化学学报》2006,64(23):2375-237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甲烷在MOF-5中的吸附位置、吸附构型和吸附能. 结果表明: 吸附位置主要有四种, Zn4O簇为最佳吸附位, 其吸附能为17.38 kJ•mol-1, 高于沸石中的甲烷吸附能. 从吸附能与MOF-5的结构关系分析得出: 在苯环中引入给电子基团, 有利于增强甲烷与MOFs的吸附作用; 引入含氧等极性官能团, 将增加甲烷吸附位, 有利于提高吸附储存量.  相似文献   
985.
标题化合物1与HgCl~2反应, 除生成希望的产物2外, 还分离到2的歧化产物3和4。1经Na-Hg还原, 生成Fe-Fe键断裂的双铁负离子5, 5分别与多种氯化物反应, 生成在铁原子上引入取代基的衍生物6, 7和8。以元素分析、IR及^1H NMR谱表征了化合物2-4及6-8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86.
吲唑类化合物合成新方法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2,6-二烷氧基苯乙酮腙在多聚磷酸(PPA)存在下受热脱去一分子醇环化生成3-甲基-4-烷氧基吲唑的合成反应.并研究了水杨醛、邻甲氧基苯甲醛、2,4-二羟基苯甲醛以及邻羟基苯乙酮、2-羟基-3,5-二甲基苯乙酮腙在PPA存在下的受热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987.
用STM对含氧桥的金属-有机配合物[Cu2(μ-O)(dptap)4(NO3)2]分子在Au(111)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 STM结果表明, 该分子同时存在非解离吸附和解离吸附, 大部分分子在Au(111)面形成有规则的排列, 少量分子发生解离吸附, 并形成(√3×√3)R30°Cu原子吸附结构. 探讨了两种吸附现象共存的起因.  相似文献   
988.
铅基复合钙钛矿型弛豫铁电单晶体PMNT的生长基元为多种[BO~6]配位八面体,晶体生长过程可视为多种八面体基元与Pb^2^+的组装过程。这些生长基元向{111}面叠合时易采取法向生长机制,向{001}面叠合时易采取层状生长机制,由此决定了晶体生长速度的各向异性与晶体的形貌。Bridgman法生长的PMNT晶体在生长过程中由内向生长机制形成规则的负晶结构;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在其自然表面上可形成正形与负形两种形貌;在高温退火过程中,由于PbO的分解,晶体表面上可形成类似"蚀象"的构型,这些可从[BO~6]八面体生长基元的组装或拆分方面获得解释。  相似文献   
989.
采用循环伏安(CV)法、计时电流法和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技术研究了甲酸在Pt-Ru/GC电极上的氧化行为, 发现甲酸在Pt-Ru/GC电极上与在粗糙Pt电极上一样, 也能自发解离出强吸附中间体CO和活性中间体—COO-. 从分子水平证实钌的加入有利于提高电极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活性, 当镀液中Pt:Ru的摩尔比从10∶1变化到1∶1, CO的氧化峰电位从0.41 V负移至0.35 V, 约负移了60 mV. Pt-Ru/GC(1∶1)电极与粗糙Pt电极相比, CO在电极表面氧化完毕的电位亦负移了约200 mV. 该研究结果表明, 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可望成为研究电催化反应机理的普适谱学工具.  相似文献   
990.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多巴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发现铈(Ⅳ)氧化盐酸多巴胺能产生弱发光,而罗丹明6G(Rh6G)能大大增强此弱发光,由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多巴胺的新体系。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6~1.0×10-4mol/L,方法的检出限为4.0×10-7mol/L。对1.0×10-5mol/L的盐酸多巴胺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2%。该法已应用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中盐酸多巴胺含量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