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2篇
  免费   871篇
  国内免费   738篇
化学   3330篇
晶体学   164篇
力学   249篇
综合类   94篇
数学   826篇
物理学   203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胡克 《中国科学A辑》1981,24(2):141-148
本文的目的在建立一个不等式,并给出在解析函数上的若干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942.
 利用耦合波理论,分析了一种作为KrF准分子激光MOPA系统的振荡源-亚皮秒超短脉冲分布反馈染料激光器(DFDL)的输出模式,指出实际的分布反馈染料激光器工作在单纵模状态是周期性增益调制的必然结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DFDL输出光谱出现多条谱线的精细结构或调制现象,这是由多个顺序相干脉冲产生的。可以利用这种光谱调制现象来控制激光器的泵浦强度,获得稳定的单脉冲。光谱测量结果表明,在2倍泵浦阈值左右DFDL能够获得稳定的单模单脉冲输出。  相似文献   
943.
分层蒸镀制备聚酰亚胺自支撑膜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层蒸镀法,在玻璃基片上依次蒸镀二氨基二苯醚(ODA)和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两种单体,然后在空气环境中对样品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热亚胺化处理,使二者在交界面上反应生成聚酰亚胺。经加热150 ℃ 1 h然后经350 ℃ 2 h处理的样品,在脱膜后能制备出直径1.8 cm,厚度为100 nm的聚酰亚胺自支撑薄膜。用FTIR测量了自支撑薄膜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的分析表明薄膜已基本上完全亚胺化。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浮法玻璃衬底上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以ODA作为内层制备的膜层表面更光滑平整。  相似文献   
944.
包含SET结构域的核受体结合蛋白1(NSD1)是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它能够特异性的甲基化组蛋白H3赖氨酸第36位(H3K36).异常表达的NSD1主要发现于Sotos综合症患者体内,但它同样也能导致其他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目前已有靶向组蛋白甲基转移酶DOT1L和EZH2的小分子抑制剂报道,然而,靶向NSD1的化学探针分子尚未被发现.本文使用基于片段的核磁共振(NMR)筛选方法寻找到3个以NSD1蛋白作为靶点的苗头化合物,利用化学位移扰动分析技术测定了这些化合物与NSD1的结合亲和力.另外,利用分子对接方法选择获得苗头化合物与NSD1蛋白的最可能的结合模型.结果显示苗头化合物1结合于NSD1天然底物S-腺苷酸甲硫氨酸(SAM)的结合口袋中.我们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以结构为指导的从苗头化合物到先导化合物的衍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5.
可溶性固形物和碰伤是影响番茄品质的两个主要因素。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同时在线检测番茄碰伤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可行性。在单通道送果速度5个每秒条件下,采集番茄近红外漫透射光谱。对比分析碰伤与正常番茄样品的近红外漫透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碰伤与正常番茄样品的近红外漫透射光谱在光强上存在明显差异,碰伤果光强要强于正常果,其原因可能是碰伤后果肉变软,透光性变强;在650和675 nm处碰伤果比正常果要多两个吸收峰,可能是碰伤后,番茄表皮颜色发生变化所致。选取贡献率占比最多的前三个主成数,对正常果与碰伤果近红外漫透射光谱主成分定性分析,正常果与碰伤果不能有效聚类,故近红外漫透射光谱主成分定性分析效果不明显,需选择建立高维近红外漫透射光谱定性判别模型。故建立了碰伤番茄样品的近红外漫透射光谱偏最小二乘定性判别模型,误判率为0%,能正确判别碰伤果,故选用碰伤番茄样品的近红外漫透射光谱偏最小二乘定性判别模型作为番茄碰伤果在线剔除分选模型。通过对未参与建模的样品进行验证,能正确识别出碰伤果。经近红外漫透射光谱偏最小二乘定性判别模型剔除碰伤果后,按照可溶性固形物指标进行分级。分别使用全部波段和606~850 nm的波段进行建模预处理,且对全部波段和606~850 nm波段光谱进行2阶导数预处理,前后平滑设为9,利用连续投影算法与遗传算法优选可溶性固形物的光谱建模变量,对比发现,利用未经算法筛选过的606~850 nm波段光谱变量进行建模,效果最好,建立了可溶性固形物在线检测模型,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0.43 Brix°。采用未参与建模的样品进行碰伤和可溶性固形物同时在线检测验证,碰伤样品的分选准确率达96%,可溶性固形物样品的分选准确率达91%。表明:番茄碰伤和可溶性固形物近红外漫透射光谱同时在线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6.
采用发射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分析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4), 1-丁基吡啶硫酸氢盐(HSO4)和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化硼([Bmim]BF4)三种离子液体在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氩等离子体体系中的稳定性,并分别以上述三种离子液体为辅助液采用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制备TiO2,进一步研究三种离子液体在等离子体中的稳定性对所制备的TiO2晶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氩等离子体中分别引入[Bmim]HSO4,HSO4和[Bmim]BF4离子液体后并未改变氩等离子体放电光谱谱峰的位置和数量且没有新的谱峰生成,但谱峰强度都明显降低,说明上述三种离子液体没有在等离子体区蒸发形成激发态物种;[Bmim]HSO4和HSO4放电前后的红外吸收光谱基本一致,表明离子液体在放电后的化学键未发生改变;[Bmim]HSO4和HSO4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其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未发生改变,说明两种离子液体在等离子体作用后的结构是稳定的;[Bmim]BF4放电前后的红外吸收光谱各个特征峰并无明显差异,但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谱吸收峰的位置却发生较大的偏移,进一步对放电前后的[Bmim]BF4离子液体进行核磁共振分析,两者的1H NMR峰数相同,但放电后的离子液体化学位移向高位偏移大约0.2单位,说明其化学环境发生了变化,表明有部分[Bmim]BF4结构发生改变。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分析表明离子液体[Bmim]BF4在等离子体作用后结构发生了改变。采用三种离子液体辅助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制备TiO2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 [Bmim]HSO4和HSO4辅助制备的HSO4-TiO2和[Bmim]HSO4-TiO2,谱图与锐钛矿相TiO2标准谱图基本一致,表明所制备的TiO2为纯锐钛矿型。而[Bmim]BF4辅助制备的[Bmim]BF4-TiO2在2θ=24.1°处的衍射峰向小角度偏移,2θ=48°处的衍射峰向大角度偏移,说明[Bmim]BF4在辅助制备TiO2过程中,F进入TiO2的晶格,破坏了TiO2原子间的平衡状态,生成了F掺杂TiO2光催化材料。F掺杂TiO2光催化材料的形成也间接证明了离子液体[Bmim]BF4在大气压等离子体中的不稳定性,此结果与核磁共振及紫外可见光的检测结果相一致。同时说明离子液体在等离子体的作用下对于纯锐钛矿晶格的形成和促进高活性掺杂型的光催化材料具有重要作用。为等离子体辅助离子液体制备高性能纳米材料提供重要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7.
在量子统计学和低温物理学中,常用密度算符(或混合态)来表示物理系综.本文旨在提出一个新方法能将混合态转化为系统与热库相纠缠的量子纯态,这样做不但可以彰显环境对系统的影响,探寻新的物理态,尤其是纠缠态,而且能将求系综平均的复杂计算转化为较为简洁的求纯态平均.我们的新方法是将相干态和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结合起来,就可直接将混合态扩充为自由度加倍的纯态.  相似文献   
948.
基于高阶残差量化的光谱二值编码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谱二值和多值编码技术能够实现目标光谱的快速匹配、识别和分类等应用,但这类量化编码方法会损失大量的光谱细节信息,且不能解码出与原始光谱近似的重构光谱,应用有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阶残差量化的光谱编码新方法HOBC(high-order binary coding)。首先,对光谱向量进行去均值的规范化处理,得到值域为(-1, 1)的光谱序列;然后,求解规范化光谱的±1编码、编码系数和残差(即一阶残差);基于一阶残差,逐阶解算2至K阶残差的±1编码及其系数;最后得到K个编码序列及其系数,即为HOBC的编码结果。选择典型波谱库数据集,对比光谱0/1二值编码BC01(binary coding with 0 and 1)、光谱分析编码SPAM(spectral analysis manager)、二值/四值混合编码SDFC(spectral derivative feature coding)和DNA四值编码等4种方法,进行了光谱量化编码和解码重构实验,分别统计了光谱形状特征和斜率特征编码的信息熵和存储量、光谱形状特征编码与原始光谱之间的光谱矢量距离SVD (spectral vector distance)、谱间Pearson相关系数SCC (spectr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和光谱角SAM (spectral angle mapping)。结果表明,在编码存储量上,HOBC的1~4阶编码分别与以上4种编码相等;在编码信息熵上,HOBC的1~2阶编码分别与BC01和SPAM相等,而HOBC的3~4阶编码分别高于SDFC和DNA编码;在SCC上,HOBC1阶编码与BC01相等,而2~4阶编码均分别优于SPAM,SDFC和DNA编码;在SAM方面,HOBC 1~4阶编码均分别明显优于4种对比方法;4种对比方法不能明确解码重构,而HOBC可简便重构出与原始光谱近似的解码序列,且SVD逐阶递减。进一步,基于临泽草地试验站公开光谱数据集,进行了10类地物目标的光谱编码和监督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Kappa系数,总体分类精度和平均分类精度等3种性能评价指标上,HOBC均明显优于4种对比方法,尤其是,HOBC 4阶编码优于原始光谱的分类性能;对样本数量较少且类间相似性较高的难分类地物,HOBC亦具有优于其他算法的鲁棒性。说明HOBC编码在大幅压缩数据量的同时,其编码序列能保留较高的信息量,且具有较高的光谱可分性,可用于光谱高精度快速识别和分类;其解码重构序列与原始光谱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理论上可适用于目标识别和分类等应用。  相似文献   
949.
W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magnetic field on zero-line modes (ZLMs) in graphene and demonstrated the physical origin of their enhanced robustness by employing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s and the Landauer–Büttiker formula. We found that a perpendicular magnetic field can separate the wavefunctions of the counter-propagating kink states into opposite directions. Specifically, the separation vanishes at the charge neutrality point and increases as the Fermi level deviates from the charge neutrality point and can reach a magnitude comparable to the wavefunction spread at a moderate field strength. Such spatial separation of oppositely propagating ZLMs effectively suppresses backscattering and is more significant under zigzag boundary condition than under armchair boundary condition. Moreover, the presence of magnetic field enlarges the bulk gap and suppresses the bound states, thereby further reducing the scattering. These mechanisms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mean free paths of the ZLMs to approximately 1 μm in the presence of a disorder.  相似文献   
950.
张洋  陈科  尤云祥  任伟 《力学学报》2017,49(5):1050-1058
基于流体体积法(volume of fluid,VOF),数值模拟了装满黏性液体的圆柱形汽缸中的裙带气泡的浮升运动,研究了侧壁面约束对裙带气泡浮升动力学的影响.用雷诺数(Re)、韦伯数(We)、长宽比(χ)、裙带厚度(T/d)和裙带长度(L/d)等参数来表征不同约束比条件下(1.1≤Cr≤10)裙带气泡的运动和变形特性,分别在全局参考系和局部参考系下分析了壁面对气泡内外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当Cr≥8时,裙带气泡的行为特性与在无界流域条件下的情况相当,可视作壁面无关的.当Cr8时,壁面对裙带气泡的浮升速度和形状演化有显著影响.随着壁面的靠近,裙带气泡受到的阻力增大,造成浮升速度下降.约束比降低使裙带厚度增厚而长度变短直至裙带消失,裙带气泡受挤压而被拉长并逐渐变为椭圆球帽形最后到子弹形.相反,约束比增大时,裙带气泡尾流效应增强,气泡边缘处流场产生明显的循环流动(涡环),促使裙带的形成.研究表明壁面会加剧裙带气泡产生破碎,印证了前人的推断.模拟结果与已有的经验公式吻合良好,分析了前人公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