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21篇
数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四种代表性的酰基过氧化物,苯甲酰过氧化物(1),环丙基甲酰过氧化物(2),月桂酰过氧化物(3)和三氟乙酰过氧化物(4),在HMPA(溶剂)中分解,生成高产率的相应羧酸(6),同时,又检测到HMPA的羧基化产物(8),烷基化产物(9)及脱氢二聚体(10)。各过氧化物的分解速度和产物鉴定表明,HMPA能作为电子给予体与上述酰基过氧化物发生单电子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12.
在H_2O,Mo_2SO-H_2O,Dioxane-H_2O,t-BuOH-H_2O体系中,羧甲基糖淀粉钠(NaCMA)对不同链长的羧酸对硝基苯酚酯的水解有显著的加速作用,并表明,即使在受物发生部分簇集的情况下,NaCMA的催化作用仍呈饱和动力学。讨论了有机溶剂、受物的链长、受物的聚集状态对包结络合物的解离常数K_d及催化酯水解速率常数k_o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aCMA-受物包结络合物在纯水中最稳定,有机溶剂的存在不同程度地降低了NaCMA催化酯水解的能力和包结络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对过氧化物1在对-二甲苯和六氯丙酮中的热分解,曾有报导〔1,2]。我们开展了1在七种极性和非极性溶剂中的热分解研究,根据产物(2, 2', 3, 3', 4, 4', 5, 5')的分布,可以看出它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热分解途径:1.在某些溶剂中,有诱导分解,例如:  相似文献   
14.
一般烯烃容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而全氟或多氟(卤)型烯烃容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3])但介于典型烯烃(如乙烯)及典型全氟烯烃(如四氟乙烯)之间的偏氟乙烯是否能进行亲核加成,至今尚无答案。偏氟乙烯分子一端的两个氟原子的吸电子诱导效应,使双键的电子密度下降,而且两个氟原子的p电子对与双键的π电子间的p-π排斥作用使该双键发生极化,在CF_2一端的碳上出现δ~(+[4,5]),因此我们认为偏氟乙烯应该可以发生亲核加成,且在CF_2一端接受亲核进攻。为此,我们选用了最典型的亲核试剂t-C_4H_9O~-、i-C_3H_7O~-、n-C_3H_7O~-、C_2H_5O~-及CH_3O~-  相似文献   
15.
黄邦洲  李兴亚  蒋锡夔 《化学学报》1989,47(10):1007-1011
在H2O, Mo2SO-H2O, Dioxane-H2O, t-BuOH-H2O体系中, 羧甲基糖淀粉钠(NaCMA)对不同链长的羧酸对硝基苯酚酯的水解有显著的加速作用, 并表明, 即使在受物发生部分簇集的情况下, NaCMA的催化作用仍呈饱和动力学。讨论了有机溶剂、受物的链长、受物的聚集状态对包结络合物解离常数Kd及催化酯水解速率常数kc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NaCMA-受物包结络合物在纯水中最稳定, 有机溶剂的存在不同程度地降低了NaCMA催化酯水解的能力和包结络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Ph3P/CF3CCl3与醛在室温下一锅反应生成三氟甲基取代的烯烃RCH=CClCF3(3). 芳香醛及α,β-不饱和醛的反应显示高度立体选择性, 给出Z式异构体. 而饱和脂肪醛的反应立体选择性较低, Z与E式异构体的比例为2:1至3:1. 反应可能是经由叶立德Ph3P-CClCF3的Wittig型反应. 本工作表明, Ph3P/CF3CCl3可以作为在十分温和的条件下向有机分子中引入=CClCF3结构单元的方便试剂.  相似文献   
17.
全卤代的氟氯烷以其化学稳定性著称。在实验室中,氟利昂-113通常不是用作反应试剂而是作为惰性溶剂来使用。迄今,除了氟氯烷与某些金属和路易斯酸等的反应外,其他类型的反应研究得很少。全氟和多氟型氟卤烷难以进行碳原子上的S_N2取代,因而在与亲核试剂的反应中,卤素原子便成为亲核进攻对象。氟卤烷中的溴原子受亲核试剂进攻的例子已有报道,但氯原子是否也可受进攻则仍属未知。本文首次报道1,1,2-三氟三氯乙烷(1a),1,1,1-三氟三氯乙烷(1b)和1,1-二氟四氯乙烷(1c)与硫酚钠在室温下反应生成相应的苯硫基取代氟氯烃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形成碳氢系列烷基自由基的相对难易度的动力学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其中主要是测出β-断裂反应相对速度的方法,而有关全氟烷基自由基的β-断裂反应的动力学测定迄今未见报道.显然,这些数据对自由基化学和有机氟化学来说都是很基本的和重要的.专利中也都提到这类反应的相对速度,它在应用方面,如在乙烯、四氟乙烯及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反应中对控制分子量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小玲  李兴亚  蒋锡夔  傅伟敏 《化学学报》2003,61(10):1641-1645
在无引发剂或紫外光照的情况下,烯胺能与CF_3CXYZ(X,Y,Z=Cl, Br)进行自发 的反应,得么以Z-式异构体为主的 β-CF_3取代的 α,β不饱和酮,产率为50%左 右。反应可能是经由电子转移引发的自由基型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提出了一种新的引发系统即在MgO或BaO存在下的过氧化叔丁基,应用于四氟乙烯与甲醇、乙醇及异丙醇等低级脂族醇的调节聚合。对比实验证明氧化钡具有提高反应速度和调聚物总收率及降低分子量的作用。此作用对以甲醇为调节剂的反应影响最大,乙醇次之,异丙醇则较小。 研究了四氟乙烯与醇类化合物的克分子比对产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反应物克分子比可以较满意地控制1∶1加成物的生成。以甲醇而言,当反应物克分子比在0.10—0.28范围内,1∶1加成物产率从25.8%增至57%。 从三种醇的调聚产物百分比的比较,得出链转移常数的次序是:甲醇<乙醇<异丙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